192. 就是要强买强卖(1 / 2)

重生之AI教父 CloseAI 279 字 8个月前

孟繁岐餐前和辛顿师徒聊了一些严肃的技术内容,后面的进程里谈论的东西则轻松了许多。

不过话题的内容终究还是很难脱离科技又或者是圈内人物,这也是硅谷一大令人感到无聊的地方。

这里高新公司太多,技术氛围太浓,除了新技术,似乎就没有什么别的话题了。

话题少了点,但信息量的确不错。

孟繁岐感觉,偶尔类似这样的聚会还是挺有必要的。

在与诸人闲谈之间,他也不必刻意打听,不经意之间就能了解到了许多还未公之于众的业界内幕,研究趋势等情报。

又或者是某些大佬的动向、计划或者八卦。

比如谷歌公司要推动无人车测试啦,脸书把whatsapp收购了,马斯克去华国参加对话节目了之类的。

其中一件比较有趣的事情是,最近脸书正在做一款性格测试的App,名字叫做【这是你的数字生活】。

参加测试并同意App获取好友数据,就可以获得5美元的奖励,目前已经有超过30万人参加了测试。

“这件事情有点离谱了吧,为什么用户可以直接同意将自己好友的信息分享出去?这不就相当于直接卖用户数据吗?”

五美元不但卖了自己的,并且连自己好友的数据也一同打包赠送了。

由于这批人共享了好友信息,这款App实际获取了多达5000万人的数据。

而第三方App则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一步分析他们的行为偏好、想法倾向、消费习惯,从而向他们“精准投放”特质化的广告。

这事情听起来是够离谱的,我的个人隐私数据,只要我的脸书好友点一个同意,竟然就能够直接被第三方App获得。

不过离谱归离谱,这个鬼操作竟然还是完全合规的。

“第三方的App能够如此轻易从脸书上获得海量用户的数据,可问题来了,谁能够保证他们不继续对外共享?”

脸书当然规定了第三方App未经用户允许不能分析这部分数据,可这种规定几乎没有什么约束力。

孟繁岐之所以会感叹这件事情离谱,就是因为他知道这批数据的最后流向是大名鼎鼎的剑桥分析公司。

后来直到18年,这次数据泄露导致的严重后果才被揭晓,一闹就闹了个大的。

有知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剑桥分析通过脸书获取的信息数据,甚至可能被用来操纵了2016年的美国大选。

孟繁岐个人倒是觉得影响没有那么大,川宝在2016年还是相当犀利的,爆锤了希婆。

剑桥分析将胜负归功于自己,未免有点戏太多了。

不过能扯上大选,这件事情确实过于令人震惊了,后来扎克伯格被迫公开道歉,在美国的主流报纸上刊登了整版的道歉信。

股价暴跌,市值蒸发,民众反对什么的,糟心事一大堆。

“你们对科技巨头垄断和泄露信息和隐私有什么看法?”

孟繁岐问的是伊利亚和阿里克斯私下的看法,而不是作为谷歌职员的官话。

“我们能有什么看法?或者说,我们有看法又能有什么用?”

伊利亚在这件事情上似乎有些不满,对科技公司的行为颇有微词。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公司最大的营收是哪里来的,这方面你可是出了大力了。”

孟繁岐闻言一怔,伊利亚的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

虽然定向广告对于今天的互联网用户而言早就不新鲜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用户们就愿意把自己的衣服脱光了让科技巨头们随便看。

用户信息的追踪、分析和使用给广告的投放提供了梦寐以求的准确性和高效率。

互联网上的广告投放和利润不断增长,甚至在多个国家已经超过了其他媒体投放的总和,互联网巨头们自然也从中攫取了巨大的利润。

谷歌吃的就是其中最大的那一块蛋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