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未来的方向(1 / 2)

“降雨持续的第22天,陈远已经出门5天了。”

“他说水坝那边情况良好,人们也比较有干劲,从那里运来了一批零件。”

“中午的时候我看到远处的花果园公寓有楼塌了,整座大楼倾斜倚靠在旁边的楼房上,那里之前好像也是一个临时避难所。

“不知道情况如何了,有没有及时进行撤离。”

“今天看到直升机通过街区,似乎是在寻找幸存者,不过天实在是太暗了,救援条件也很差。”

“希望他们能救下一些人。”

“家里的食物还能撑最多两周,王小朋那边情况还算良好,就是他们那边的油也快烧光了。”

“陈远说社会机构那边批复了他们修建更多水坝对洪水进行导流,也许能解决电力问题。”

“不过这样的话,他可能要在那边继续呆几天。”

“我想其实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也可以搬过去。”

“毕竟这栋楼确实也挺老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倒。”

李灵阳合上日记本,忧心仲仲的看向了窗外。

“总之,除开水坝那边的人,我们手头上还有231个员工,有一些参加过水坝建设。

但大部分嘛就对施工比较没概念了。”

宋新给陈远传了一份人事简历。

现在大部分时候都是用文字交谈,省流量,应答快。

要想打电话或者打视频,那可是要写申请的。

粗略看了几眼,陈远说道:“没关系,很多工作都不难,如果他们理解不了复杂工作,也可以做体力活。”

只是陈远记得似乎两周前飞吴公司还有四五百员工,还不算上那些后来加入的,还有先前劳务派遣的。

现在就只剩下两百多了?

似乎是知道陈远在想什么,宋新说道:“社会机构调了一批人过去,总之任务比较艰巨,上面也很缺人手。”

“搞这么大工程,缺青壮年劳力也正常。”陈远没有多数说什么,把图纸抽了过来。

“下一阶段我想在附近街道修第二条水坝,这样我们就有三栋可用的建筑了。

我改进了一下水坝,现在的水坝无线输电功率是8k,有线输电方面基本能满足聚落用电。”

说着他在图纸上画了个圈。

然后拍了图片发过去。

“而且这样一来,这几栋建筑会呈现包裹飞吴物流园的分布,完全可以当作物流园的第一层分水防护带。”

宋新闻言一喜:“这样的话那可就太好了。”

外部水坝将洪水导向其他街区,物流园就能撑更长时间,更久的维持运作。

日后被社会机构收编也不是不可能--到时候他可就是社会机构的官方人员了!

陈远大概清楚宋新的想法,也没说什么。

宋新是个聪明人,在管理方面有一手。

或许这家伙的道德水平比较低,但却又不完全低,属于是把灵活底线玩得比较明白。

相比于现在外面黑暗失联地区里可能存在的犯罪行为,这绝对算是个好人了。

让他做自己和社会机构之间的沟通渠道,其实也不错。

至于为什么选取物流园做核心,当然是因为物流园的建筑设计要求比居民区高很多。

不然宋新这小子也不会安安稳稳呆那里这么长时间了。

“但是如果要想维持水坝和园区正常运转,我们可能要想办法加一些人手。”

宋新想了想:“这个可能有点麻烦,你知道,现在上面正在搞大工程。

市里倒是应该还有不少幸存者,但是”

但是那可不一定是劳动力。

现代社会是复杂的,分工也非常明确。

一些人一辈子读书,然后选一个专业,进入社会工作,很可能就一辈子都栽在行业里了。

土木工程就业人员有限,大多都有安排了,剩下的人能帮多少忙很难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