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会面(1 / 2)

天行区赈灾指挥中心。

自从鲧禹计划下发后,这里变得更加忙碌了。

整个鲧禹计划的核心是碳纤维加强材料,用于加固混凝土,工期可以大大缩短。

碳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强度让水坝的选择上可以不再拘泥于工期长,规模大,目前来说施工难度高的重力坝,转而采用一些其他设计。

碳纤维增强混凝土凝固时间较短,抗水渗透性能也相当不错,其表面附着的碳纤维疏水层让其难以被水渗透。

再配合以其他碳纤维材料,坝体整体结构强度甚至能在用量显著降低的情况下,达到和重力坝差不多的效率。

短短几天,全国上下就已经攻克了其材料的生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生产模式和论文。

但唯一的问题是--论文居多,实物居少。

有成功的方案推广出来也需要时间。

在谭星城,碳纤维增强水坝的设计已经进入了最后的验证阶段,估计还有两三天就要正式开建。

所以大家都很忙,生怕出问题。

结果就在一天前,飞吴公司的代理老板宋新却发了一份成功运作的水坝数据过来!

这让区里的专家都震惊了--都说方夏速度是全世界工程速度最快的。

这种最快包括出方案的速度、出图速度、施工速度等等一系列流程。

结果有人比他们更快!

“这”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眉头紧锁,看着数据扶了扶眼镜。

高文牍问道:“怎么了施教授,是设计有隐患吗?”

“那倒不是只是,这设计确实有些讨巧,但完全恰到好处。”

高文牍愣了愣,这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施教授解释道:“这不是坏消息,工程上的东西足够用就是最好的,而且我说的恰到好处,其实也预留了足够的设计应对突发情况。

如果这些资料属实,那这确实是很适合用于现在城市情况的小型发电站。

看得出来,施工团队的经验还是有些欠缺,材料上也很凑合,还有改进空间。

还有一个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水坝会导致流量发生变化,可能会对目前的排水策略产生影响。”

“所以这个水坝没问题?”

“没问题。”施教授笃定的说到,“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和负责这个小水坝建设的负责人谈一谈,

也许对我们即将开展的导流水坝建设会有帮助。”

“那我现在就去安排。”

一听到对即将开展的工程有帮助,高文牍想都不想就直接同意了。

开玩笑,那可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看到宋新发来的消息,陈远知道宋新肯定是把水坝的事情上报给区里了。

不然他选择建造水坝的地点,现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会有社会机构的人来巡查。

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飞吴公司目前就是依托于社会机构分发的物资,从而获得资源调配权而运作的。

没道理不上报--宋新又不是什么要成为法外狂徒的男人。

看着手机,陈远想到了之前放出消息要开始的鲧禹工程。

碳纤维材料的应用和水坝建设可行性应该早有定论,自己最多算得上一个非常优秀的草根工程师。

还达不到要被切片的水平。

“当然可以,能为社会做贡献,我也很开心。”

这时老李走过,不经意瞥了一眼,看到这段文字笑了一声。

“你小子,花样还挺多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