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明末名臣风骨(1 / 2)

崇祯被陆长生霸占了几天,朝廷早就群情汹涌,通过清流的编撰,民间已把崇祯比喻为昏君、陆长生等人为佞臣。

内阁见皇帝不上早朝,直接派人将奏章送到江边给崇祯审阅审批。

一些正直的大臣如堵胤锡、左懋第等,则天天到江边堵“皇帝”。不过皇帝每天的地点都不一样,都是跟着各地渔民的收获情况而定。

白天寻不着,那就晚上堵皇宫,上奏说,你既然请我进入中枢,那我也就要尽臣子本分,请皇帝恢复早朝,勤于政务,莫做荒唐之君。

一个堵皇宫,一个堵陆府。

每天晚上准时到陆府门口,求见太子及陆长生。

第一晚,太子接见左懋第,陆长生也过来看着明末名臣。

一见面,左懋第就摆出一副谏臣,使劲劝说太子,同时也让其劝说皇帝。

教育完朱慈烺之后,将枪口转向陆长生,火力全开,直接开喷。

陆长生很无语,直接抓小鸡一般,将其丢出门外。

吓得朱慈烺连忙替左懋第求情。

本来还想继续修炼内功的,顿时也心情全无,直接叫上巧儿姐、寇白门过来表演,一个吹箫、一个跳舞,这才缓解心情。

原来,太子刺杀案查明之后,锦衣卫从口供中看到太子当晚争风吃醋的女主角是巧儿姐,而这两个传说中的“上仙”,皇帝新晋红人,也谈及寇白门,也就非常“识趣”的送到陆府!

这也正好,心情不好的时候,用两位能歌善舞的美女消解心情。

这两位虽然是角色,但并不是陆长生喜欢的类型。

对于她们两个,陆长生心里已经有了安排!

接下来几天,任由两位名臣轮流堵门,陆府也是坚决不开门。

这倒是让堵胤锡、左懋第又再次名震朝廷,同时也被士林、民间称之为风骨之谏臣,当代之魏征!

陆长生这佞臣搞点计谋就让两位勋贵倾家荡产,而面对清臣却不敢有半分不敬!

当然,作为现代人的陆长生,并不在意他们的举动,反而对他们的行为非常认可,这才是中华几千年的风骨!

崇祯接下来几天就只能一边勤勤恳恳审批,一边陪同陆长生逛长江。

等吃过这段大餐之后,陆长生向崇祯提出,要带太子去江阴找阎应元,由太子率领三千骑兵,汇合阎家军一万五新兵,直赴江淮前线,准备应战即将南下的后金大军!

崇祯倒是想自己跟随上仙上阵,留太子监国。

因为跟着上仙,打胜仗似乎很容易!而胜利不就是意味着一代明君吗?

可惜被陆长生断然否决。

十五岁的太子具有可塑性,军功加持能够提高他的声望!

于是,以太子名震征调张煌言,授太子舍人。

作为西湖三杰之一,此时的张煌言年仅24岁(生于162年,字玄著。

据记载,张煌言十六岁参加县试,并考察骑射,张煌言射三箭皆中靶。

崇祯十五年(1642年,张煌言考中举人。在考试时,朝廷“以兵事急”,令考生“兼试射”,而张煌言竟“三发皆中”,使在场者十分惊服。

这么一位文武双全之人,当然要留在太子身边辅助,同时也需要立下军功,方便提拔。

因为太子目前住在陆府,张煌言自然而然跟着住进陆府,以方便工作

果然不愧是名留青史的名臣,一见面就对朱慈烺进谏,希望太子能亲近、任用贤良忠直之士,远斥诛除佞幸权奸之辈。

陆长生也懒得与其辩论,传话给崇祯,让其宴请朝中重臣,以及此前刚请回来的那些能臣。

这天晚上,崇祯于朝阳宫宴请史可法、高宏图、王铎的内阁重臣,以及堵胤锡、左懋第、杨畏知、张煌言、张名振、陈潜夫、陈子龙等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