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盐场(1 / 2)

周成刚,一名制盐领域的老专家,今年已经65岁。

自从退休后,周成刚就有点无所适从的样子。

每天起来吃个早饭,在楼下与老伙计们下下棋,吹吃牛就又过了一天。

等周末孙子孙女们过来,这才有点生气。

日子有点惬意,也是有点无聊。

让他十分怀念上班忙碌的情形。

等他看到这个项目的介绍后,毫不犹豫选择报名。

没想到,竟然能够真的来到另一个平行世界的明末。

而且还是已经发生历史拐点的大明,崇祯未死、朱慈烺未死!

在众多的建议中,他提议的海盐改革得到重点关注。

为了钱,也为了盐政改革。

虽然已经65岁,但这次却感觉年轻重新回到这个老迈的身躯之中。

等两千军马来到之后,他带着东宫一些属官,以及服“徭役”的三千人,一共五千人空空荡荡开往海边。

等来到盐城的海滩上,看着广阔的沙滩及一望无际的海面,周成刚顿时萌生万古豪情。

只是等他们看到神情麻木、瘦骨伶仃的盐工们后,心情又跌回低谷之中。

罗瞻是一名军人,本来被安排进入阎家军里进行整顿,但随着盐政的开始,他被安排负责老周的安全,以及整个海盐晒制的安全。

周成刚找到这个盐场的负责人,让随行的属官拿着太子的手令去交涉收回盐城。

随后召集了盐工大会,直接宣布最新.政.策:

宣布成立东海盐场;

将他们全部编入盐工队伍,实行每月满饷发放,按照大明现有的薪资标准发放;

包一日三餐,统一工服;

但想成为盐场员工,必须经过培训,考核成功才能成为员工。

优惠条件一宣布,就收获盐工们怀疑的目光。

这些画的大饼,似乎很好吃,但又似乎只是纸上作画而已。

但随即盐场每天的安排正在实现他们的大饼。

虽然还是培训期间,但果真包了一日三餐,只是工服还没见到。

工服得等制作完毕,才能发放,这段时间,盐工们还得穿着他们破例的衣服上课。

上课的内容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先学习怎么制作盐滩池、怎么将海水引入、怎么制卤、测卤、结晶和捞盐归陀等。

简单的三天培训后,原先的盐工再加上服徭役的,差不多五千人就在这海滩上大干起来。

盐滩池的建造还是非常简单,按照坡度形成一个个正方形滩池,池埂高半尺,滩池间的落差为3寸等等。

此时正值冬日,雨少阳光多。

虽然冷,但非常适合开工。

-----------------

扬州城及盐城的几大盐商已经得到消息,太子要在海边制盐!

这对他们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整个大明市场就那么大,再挤进一个太子,那就要被分走一大块蛋糕。

而且从打听到的消息来看,居然有几千盐工,这太子想干什么?想要霸占盐市场?

于是,周成刚就收到了几封镶着金丝的邀请函,五大箱子的银子,以及两位娇滴滴的美女。

这银子来得正好,可以作为延长前期开发的费用。

盐商们在城里最大的酒楼,恭候周成刚。

等周成刚罗瞻带着30名精锐到达时,也被眼前这一幕惊呆了。

这三层高的酒楼已经被包场,小二、丫鬟等都已经被盐商们换个遍,全部是手脚麻利、年轻好看的,正在酒楼里一齐排开等候。

酒楼里围着、挂着各种丝绸彩旗等。

桌子上已经摆满各种瓜果干货,要知道这可是大明,不是现代。

这些瓜果就有新鲜的果蔬,以及来自岭南的反季节水果!

盐商们也惊呆了:我好心好意邀请你吃个饭,你带着这么多丘八过来,对我们充满恶意啊?

周成刚罗瞻没有理会站在酒楼门口欢迎的盐商们。

罗瞻大手一挥,25名精锐立即挤开盐商,冲进酒楼里里里外外仔细检查起来。

盐商们的脸上虽然堆着笑脸,但脸色却似乎青一块紫一块。

等精锐们回报安全,周成刚在前罗瞻随后,两人趾高气昂得走进酒楼,毫不客气坐上主座。

用森然的目光盯着在场的盐商,等他们背后发麻这才出口说:

“太子对大明的盐政很不满意。太子这段时间走访民间,发现大明百姓的用盐非常困难,不仅盐价高,而且还很难吃。当下大明正值水深火热之中,太子希望大明百姓能过得好一点,所以就派我们两个过来制盐。”

“当然,太子也希望能够借助盐政的收入,加快大明的收复。”

“各位都是官盐行业的翘楚,希望大家能够同心协力,共同助力太子殿下完成此项大事。”

“如有违者,勿怪我言之不预!我此次前来,带了足足两千兵马!”

说完,周成刚罗瞻就起身离开。

酒楼里的盐商们面面相觑。

晚上,盐商们开密会。

“老闫,这周老头来势汹汹啊,我们的生意可能要被他断掉不少。”

“我看其实就是太子缺钱了。据说太子正在应天府训练新军,足足有五千名额。”

“嘿嘿,看来太子居心叵测。”

“不错,这是个好主意,值得宣扬宣扬。”

“哼,一个不知来历的所谓大贤,能有何手段伸入这个行当?”

“没错,真当我们是守法的良民啊!”

这一帮盐商,哪一个不是从厮杀中走出来。

私盐贩子,一直都是凶狠的代言词!

只是周成刚一直都缩在海边,基本都不走动,让盐商们毫无办法。

硬闯肯定不行,他身边有两千士兵!

只能等候时机。

不过,这也难不倒他们。

-----------------

一个月后,盐场开始出盐!

太子府这边的团队早就已经进行招商,采用后世的代理商制度,每个省一个省代,下面还可以有县代。

白花花的精制海盐统一出厂价及售价:出厂价10文钱一斤,零售价20文一斤!

此时大明正是混乱时期,盐价高昂,一些地方早就三十文以上。

太子府这些海盐不仅低价,而且质量上也比官盐、私盐好太多。

这个时候,大多数盐店出售的盐基本都参夹有其他东西,一斤盐能有6\/7两盐已经算是非常有良心了。

各地想抱太子大腿的官绅纷纷让自家搞商业的人去弄了一个代理,然后在自家的地盘上开一个盐店,与蓝色布店互为邻居。

等他们收到出盐通知后,派掌柜过来拿货,结果一看,顿时惊住了。

如此的价格,如此的质量!

翻上几倍都能卖的出去!

所以有些人开始揣测太子的用意,敛财之外莫非是想用这好盐收买人心?

等这些盐一上市,就受到百姓们的狂抢!

不抢不行,谁知道以后还有没有这么物美价廉的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