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李耳(2 / 2)

李耳成年后,经人推荐,入周做官,为周王室效力,任守藏室史;

周景王十年,李耳受权贵排挤,被免去了守藏室史之职,李耳出走鲁国,一次偶然的机会,为友人主持葬礼,并遇到了仲尼。

时年,仲尼仅十七岁,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之际。

仲尼见到李耳时,赞其为“其犹龙邪”,并向李耳问礼!

礼为何?

何为礼?

十七,正值青春年少,却已开始思考“礼”的真谛,其道已见雏形,着实非凡。

连躲藏在暗处观察的某人也不禁稍感惊讶,甚至自愧不如。

看看人家十七岁在干什么,再想想自己十七岁是个什么鬼样,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或许是出于对其天资悟性的赞赏,原本想找机会揍仲尼一顿的某人暂时打消了那个念头。

礼非礼,乃是生而为人该有的品性道德。

仲尼的学问是没什么问题的,有问题的是仲尼的徒子徒孙,李澈还不至于将对某些屈膝惯了的家伙的怒火,加诸到仲尼身上。

年方十七,还是一个青春少年郎的仲尼并不知道,自己竟不知不觉躲过了一劫。

周景王十五年,李耳被召回周王室,依旧任职守藏室史,但回到周王室守藏室,李耳却不急着整理典籍,反而对着空气说道:

“阁下跟随老朽已久,何不现身与老朽一见,有何所求,也好当面言明。”

对着空气说话,如果被人看见了,可能会把李耳当做神经病,但落在某人耳朵里,却是大感不可思议。

李耳修为不及新大罗,怎能发现祂的踪迹?

空气开门,李澈从虚空次元中走了出来,颇为疑惑道:“长者是如何发现吾跟随于左右?”

以李耳与道德天尊的关系,称呼一声“长者”也无不对。

“一种感觉罢了。”

李耳淡淡的笑道,打量了李澈两眼,见李澈气度非凡,不禁感叹一声:“阁下之风采,当跟举世罕见,堪称老朽平生所见之最。”

李澈脸上笑意越浓,这位万古神人的称赞,远比其他人围在身边疯狂拍马屁一百年,更让祂受用。

随后又听李耳问道:“老朽与阁下素不相识,阁下缘何紧跟不舍?”

“吾喜欢,天下朗朗乾坤,大路人人可走,长者何以认为,吾就是跟在你的身后,而不是其他人,或许你我的相遇,只是一场巧合呢!”

李澈随口说道,老毛病又犯了。

看着李耳那张与道德天尊几乎一模一样的脸,李澈稍微严肃了一点点,说道:

“长者与吾所认识的一位前辈很像,故而一路尾随,欲与长者结识一番,并无加害之意。”

就算祂有加害李耳的念头,也不敢真的下手,道德天尊可不是吃素的。

李澈敢肯定,祂要是敢对李耳下手,道德天尊就能祂上演一出“本尊附体”。

世间自在王佛与法藏比丘,出自《佛说无量寿经》,对佛学感兴趣的书友可以去看一看。

关于老子的出生地,有着楚,陈,宋三种说法,本书取楚国,有不同意见的书友,切勿当真,本书只是网文,仅图一乐,不能当正史看!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