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重回内娱(1 / 2)

陈少荣突然发新专辑,突然宣布开演唱会,这些信息让其他家陷入危机的娱乐公司已经无暇顾及了,各家都在督促艺人还有公司股东赶紧把该补的补一补,最近别抛头露面。

放假,都放假,能出国就出国度度假,因为只要出国后可以说正在国外度假,没有及时看到信息。

好像度假就没网络了,然后就给个时间处理,处理完再出来辟谣,如果在国内,想装不知道都不行了。

这已经是内娱公司惯用手段了,有个风吹草动就让艺人赶紧先出去避避风头。

陈少荣演唱会的票价被黄牛炒到了五百变一千二的价格,陈少荣没法去阻止,因为他也是得利者,人家给了一场三千万的演出费了。

还是那句话,市场就是这样,无论用什么方法,都很难阻止这一切。

实名制可以阻止吗?很难,因为有个东西叫最终解释权在发放者的手上,只要你有钱,那么名额就给你留着,定点给你把名字加上后出票,这也是实名制,票都不用抢了。

网上一直在流传一句话,努力到底为了什么?努力不就是为了抢占名额,抢占资源,享受到一些人无法享受到的东西吗?

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但一定会比不努力的人获得的东西多一些,例如一个人天天去练习炒菜,那么十年后就能靠着这门手艺去获得一些财富,这些财富恰恰就可以抢占一些资源。

不努力也没错,想明白就行了,但如果不努力想要天降大运的概率极低,最怕的是不努力没有获得资源去诅咒那些努力后获得资源的,无非底层为难底层。

大部分的人不努力就没法子获得自己想要的,很多人认为的努力,可能不一定是真的努力,因为对于努力,媒体给的就是勤劳吃苦,这是劳力而不是努力。

不是省吃俭用,夏天有空调不吹,省电费,每天起早贪黑去做重复的体力活,一日三餐吃剩菜剩饭等,这就叫努力了。

大部分人由于媒体的引导,或多或少会觉得努力等同于吃苦耐劳,最终大家都不想努力,因为这样的努力确实微乎其微。

努力是什么?是努力提升自我,让自我更有价值获得回报,比如去做厨师,同样要每天劳作,但是从帮厨,从配菜,到开始练习刀工,练习厨艺,用了很多年的努力从月薪一千五变成月薪六七千甚至上万,这是努力,可以看到价值并且获得相应的回报,所以这样的努力是有价值的。

学会了厨艺,然后想着学习更多的菜系,改良菜系,创新菜系,又是努力的去改变和提升自我,最终月薪一万到月薪三万,这也是努力换来的价值。

学会这些不满足,想要自己尝试开店,或者当短视频博主,又是非常的累,又是几年过去,又有了新的改变。

努力是不断提升自己,去做一些别人可能不愿去坚持去思考的事,但是这样的说,谁去做最底层的东西?努力的定义要自己去领悟和思考。

送外卖的够努力了,但这种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最终会让所有人的努力都变得廉价了,如果送外卖需要持证上岗,会两门语言,那么这种努力的工作收益不菲,而且短期内不会被替代。

努力,是做到不被轻易替代,是不断提升自我,这样肯定会获得相应的收获。

就像大网红说这么多年努力了呢?要反思自己为什么买不起一件几十元的产品,因为不够努力才会这样的,这名网红自己就是底层出来的,为什么他和底层没共情?

原因很简单,对努力的认知和定义有很大出入,这名网红以前就是个化妆品销售,站柜台的,每天就站在柜台前卖货,但是不知道从哪天起,他看到了短视频,又想着在网上直播教别人化妆,想成为大网红赚钱。

所以他就努力的去做这个,每天直播很久,又录视频,又去了解每个产品的属性,去了解学习怎么制作更好的短视频。

最终几年后他爆火了,因为他对直播完全熟悉了,对产品熟悉了,对化妆的技能已经达到专业级了。

而这个期间,看着他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有了个非常大的误区,就是认为他在坚持每天工作,每天重复工作和大家一样,最后突然爆火熬出头了,他前期也是这么认为的,努力就有回报,就这么做。

但是双方都忽略了一点,这名网红是思考后想做网红并且有目标有计划的去努力,努力中不断地改善提升自我,这是技能和业务能力的提升。

而这名网红成功后说出的这番话,是正常获得财富的膨胀表达,更是错误的认知,他觉得大家理解的努力是一样的,其实完全的不一样,属于鸡同鸭讲,反响肯定巨大。

因为大部分底层起来的人,都会觉得自己努力得到回报,对自己能力很有信心,对努力更是坚信不疑,但是这对于努力的认知是完全不同的,最主要的还是消费观变了,几十元对于对方可能已经是一杯水的钱了。

阶级不同了,所以已经再无感同身受了,只能变成对立。

这里还有一点,如果媒体对于努力的定义不明确,不标注努力是要有方向和选择的,那么大部分人对于努力停留在吃苦耐劳的层面,就会导致不停地摸鱼。

因为大部分人觉得自己努力工作,没什么回报,铁定会消极怠工,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媒体反而很少去提及,每次宣传努力就一张吃苦的图出来,年轻人看了不害怕才不正常,谁不怕努力结局就是吃苦啊。

只要肯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这类的话只会在年轻群体中慢慢的得到认可。

陈少荣知道自己现在需要的是迎合年轻人,不能提努力,更没必要去解释一些东西,顺应年轻人的喜好就行,不能和年轻人对着干,怎么迎合?

到了这个位置了,陈少荣在想弄出个什么人设,很难得到别人的喜爱了,狂过,叛逆过,人设已经不讨喜了。

花花公子人设也就短暂的讨喜,之后也不会讨喜的,那么就要出新的人设才能让更多的人喜爱。

什么样的人设,才能长久,肯定是接地气的人设,要有共情,只有达到和粉丝共情,才能稳住粉丝群体。

即使陈少荣这地位了,在华语音乐圈算是独一档了,但也是害怕的,害怕粉丝流失,因为他的粉丝粘性时间太短了,还没真正的形成护城河,最主要的还是,现在的爱豆太多了。

而且音乐在AI时代,可以快速训练出类似的歌曲,这才是可怕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