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 来自英国政府的邀请(2 / 2)

特别是澳洲圣诞溪铁矿的发现,虽然目前因为还不清楚开发成本以及运输成本,而没办法算其价值,但根据差不多配置的同类型铁矿,外加运输大概的计算,也能算出,圣诞溪的铁矿,如果大量开采,一吨估计能净赚2美元左右,规模越大,每吨净利润越高。以此来计算的话,一年开采个两三千万吨,就能净赚1亿港元以上。

“看起来唬人,结果还不如几栋香港大厦收租呢!”陈志文看完分析的大概数字,摇头笑了笑说道。

也难怪香港的资本家全部投入地产行业了,实在是投入简单没有门槛最后还收益稳定,哪怕现在地产危机时期,三栋中环大厦一年的租金也差不多一个亿了,而租金基本上一半以上都是利润,这可比开铁矿强多了。

“其实也不能这么说,这样的铁矿,影响力还是很大的,这段时间,东方海外的人找了我几次,他们都希望拿下我们未来铁矿的运输权。”周家杨笑说道。

“东方海外?这董家可真不容易,老头子拼命负债,现在儿子可是在拼命救整个企业啊。”陈志文笑了笑说道。

董家创始人,也是全球排名前十的船王,在70年代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第七船王,这可以说是个很大的荣耀了,可对董浩云来说却不满足,因为包玉冈第一,而且包玉冈在航运市场还是他的晚辈,在几十年前还曾经多次请教过他,可如今却成为了全球第一,规模上还是他的2.5倍。

在70年代末期,包玉冈发现即将到来的航运危机,决定弃舟登陆,后来与陈志文一起图谋获得了中环电力,不但有大量地产,还有稳定的发电收益,而董浩云其实也看了出来海运市场的问题,但他判断低谷时期不会很长,且低谷时期才是大扩张的最佳时机。

于是,董家的东方海外多次对着日本船厂下大订单,买下英国美国的航运公司,成为了全球造船市场的大客户。

可惜,包玉冈是对的,航运危机的到来,使得运费成本爆降至巅峰时期的三成,曾经高价买的船亏的血本无归,很多船是开就亏本,不开也亏,因为大型船只与房子不一样,即使不管,每天也需要大量的保养费、泊位费、人工等等。

董家也因此陷入巨额债务危机,公司市值14亿港元,负债50亿港元,每天还在亏损,当年的和记与现在的置地,比起东方海外,要强太多了。

“董家给出的运费价格很便宜,不过怎么说我们的矿开出来至少还需要两三年,所以我也没答应。”周家杨说道。

“董家是想借着与我们签下这样的合同,然后来应付催债的银行团。”陈志文说道,现在的东方海外,如果与陈志文搭上关系,那那么多银行多多少少也会多一点信心。

“我也是这么想的,其实东方海外也联系过海信银行,不过被霍建宁拒绝了。”周家杨笑道。

“嗯,先不管这个事吧,再看看。”陈志文说道。虽然未来董家能够走出危机,但也需要很久了,至少要到90年代,所以投资什么的没什么意义,在香港深海随便买块地也比这划算。

不过考虑到董家二代未来的身份,适当帮助一下也行,但还不是现在,时机还没到。

“明白。”周家杨说道。

“力拓那边还没有估值完成?”陈志文又问道。

“他们的估值在15-20亿美元之间,我们这边则是估值25亿,还有点纷争,可能还需要等一段时间。”周家杨说道。

估值这玩意,放在地产市场就很容易,看看附近房价再看看建筑物的新旧程度、装修、人流等等,就差不多了,可矿产,品位与总吨位是固定的,开发成本也大差不差,唯一的问题就是运输成本了。

而运输成本的定价又在力拓手中,他们自然要想多赚一点,这也是正常商业行为,双方也还在持续谈判。

“与其他矿业公司的谈判也不能落下,总得有个压价的。”陈志文点点头说道,不专业的东西他也不插手太多,不过有个多的选择总不会错的。

“我们也在与澳洲矿业集团谈判,他们的定价比力拓高一点,但与他们合作的话,运输成本会更高一点,哪一边划算,还需要来计算清楚才能确定。”周家杨回答道。

“行。”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另外还有两件事。”周家杨又说道:“第一就是内地同意了我们从国内调集铁矿工人去澳洲,也保证会尽量给有点技术或者学历的人才工程师,不过他们也希望锁定我们未来的部分铁矿石,因为上沪市的宝钢,估计明年就要开始生产了,价格方面要有优惠。”

“优惠的话可以,宝钢的产能挺大的,能锁定一个大客户也值得,价格的话,按照市场行情优惠就行了,至于这些工人,我们也不能亏待他们。”陈志文点点头,又问道:“那澳洲那边能同意这么多华人入境工作吗?”

“这不是问题,澳洲西部人口非常少,开矿本身也找不到人,从外面调人只会给澳洲创造财富,他们高兴还来不及,不过澳洲政府要求这些人不得提出移民,更不能前往澳洲东部找工作。”周家杨说道。

“这是当然。”陈志文点点头,东部可是澳洲的核心区域,外国人进去了,除非干那些本国人不愿意做的工作。

“第二件事,就是英国政府向我们发出邀请,请我们去英国投资。”周家杨又说道。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