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4 电厂业务大扩张(2 / 2)

“好的。”周家杨点点头,又说道:“还有一个问题需要陈生来决定,我们的发电机组,是从国外采购还是购买国内的。”

“国内这一块的技术,应该不太行吧?”陈志文想了想问道。

虽说发电是国家的根基,改开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对于发电技术的研究肯定也没停过,只是,肯定还是比不了海外那么多国家以及更长历史研究的成果的,在他的记忆中,内地是在2010年前后才将自己的火力发电技术,提高到与国际尖端水平,也就是超临界发电技术,然后就一起锁死了出口。

“是的,燃烧效率、稳定性都不如国外,就是便宜点,长期使用,光是采购煤的成本都会非常高,而买海外的,虽然一次性支付贵了点,可未来效率会高的多。”周家杨说道。

“那当然选进口的,我在乎的是效率,而且发电量越高越好。”陈志文没有丝毫犹豫的说道。

如果是类似康师傅在上沪的工厂,选择低端设备,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效率上也可以通过加人增大工厂来弥补,这种情况下就无所谓了,反正,一般的食品生产线,可能十年时间也就大换代了,等未来再根据实际情况,再做新决定就好了。

可发电站不一样,这玩意一用基本上就是30年,除非未来新技术出现爆炸式的增长,不然不可能替换,而长期运营的话,那就需要在前期准备好,而且粤州市未来的扩张速度必然很快,发电厂污染太严重,也不符合城市发展,虽然说陈志文也想利益最大化,但底线就是不伤害任何一个人的身体,不管是自己旗下的工人,还是客户,还是无关紧要的人。

“好,那我联系海外的几家公司,等他们提出报价,不过这样的项目,需要的时间也会比较长,因为需要多方一起商讨,内地那边也需要根据不同条件,准备好基建设施,可能需要半年左右才有有初步的结论。”周家杨说道。

“嗯,这我能理解,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陈志文点点头说道,大型基建项目,流程方面肯定会比较慢的,涉及到城市需求、环境需求、上报中央、基建准备等等,后续还会涉及到安全问题等等,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流程,以保证不出问题。不像轻工业工厂,效率高的话,从开始到厂建成了,可能只需要三个月。

“好的,陈生。”周家杨答应说道。

“和黄在日本的地产投资怎么样了?”陈志文又问道。

现如今,在地产市场,最适合布局的,就是日本。

香港这边,他目前已经有了置地、和黄、九龙仓,同时又通过资本投资,入股了长江实业、恒隆地产、新鸿基地产等等未来的华资巨头,基本上在香港这个城市,已经到达了地产规模的极限了,再多投资,特别是还继续投资,反而会适得其反,第一会容易让自己更与香港绑定的太深,虽说自己知道未来,也知道香港地产会一直很好,可也没必要在一个城市将肉全部吃光,而第二就是,过于参与地产,对自己的名声可不好,特别是住宅,除了自有土地之外,其他的,他也不准备在与其他地产公司竞争了,反正也已经通过投资,获得了其他华资巨头的利益。

顶多在未来,一些大型写字楼或商场项目,和黄、九龙仓与置地可以参与一下,又或者收购现成的写字楼等等,不然,在香港的地产投资基本上也该差不多了。

而目前的日本,就是最佳的市场,到了明年,广场协议一开,日元升值,地产升值,现在的投入可以在短时间内成指数倍上升,且市场规模够大,能够容纳海量的资金,撤出来的时候也方便。

“和黄从82年开始,已经先后在日本市场投入了超过30亿美元,主要在东京、名古屋、大阪、横滨这些大城市投资写字楼物业与一些高档商业住宅,不过在银座的进展非常缓慢,至今我们也没有收购到一套完整的写字楼。”周家杨有些可惜的说道。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