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2 双赢的合作(2 / 2)

“沙钢在去年年中的时候,大量的钢铁成品卖给了客户,但却没有得到回款,整个公司都陷入了困难,因为我们是大股东,他们也通知我们了,后来,我就安排和黄贸易这边从沙钢采购了一大笔钢铁材料,提前垫付了货款,才让它暂时摆脱了困难,不过因为这个原因,沙钢本身在解决自己问题后,又将资金给了它的供应商,从而解决了苏洲市附近不少企业的问题,这件事后续被苏省高层以及中央知道后,就派人来找我,希望我们能够增加采购量,又或者投资部分公司。”周家杨说道。

实际上,如果不是因为沙钢是老板看好的公司,以他的身份,才不会管这种事,和黄在国内投资的企业太多了,又怎么可能在乎一个小的钢铁企业,死了就死了。

“你的意思是,我们在这个时候,大规模投资进去,获得一些公司的股份?”陈志文问道,他也立刻明白了周家杨的意思,增加采购量什么的,这种事周家杨自己决定就行了,可投资的话,涉及规模太大,还是需要陈志文同意的。

“是优质公司的股份,特别是那些,产品在全国市场有一定份额,又或者最简单的,它的公司地址在城市内核心位置有地皮,这些企业,都适合我们去投资,其实不光是我们,国内很多政府,也在想办法摆脱这些企业,但我们不可能接手这些企业,因为我们没这个精力,但如果入股再顺便给一些支持的话,那就是双赢了。”周家杨说道。

“这倒是可以试试,比起直接投资建写字楼,这件事或许更有意义了。”陈志文点点头说道,虽然已经定下了大规模投资国内的计划,可最直接的模式,就是基建与地产了,基建方面,并非所有的项目都能堪比京津塘高速公路,且大部分还受到政府方面的约束,不是你有钱就能建的,至于港口也是一样,数量就更少了。地产这一块的话,除了酒店也就剩下写字楼了,目前,文华东方在国内超过35个城市建了50栋酒店,几乎已经占了国内五星级酒店的一半了,再建下去,说垄断还真不夸张了,写字楼的话,倒是做不到垄断,可无限建写字楼,似乎也有些离谱了。

无论是基建还是地产本身,对国内的经济也是有帮助的,甚至对现在的“三角债”,都可能有好处,因为他们的付款都是很及时的,只是这种帮助还是间接的,远比不上直接找准心脏,然后做心肺复苏,这就是现在三角债问题急需的解决门路。

“内地那边的意思,我们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大规模插手国内的制造业,而给我们的好处,就是屈臣氏可以全面进入国内所有的城市,再也没有任何限制,不过,尽量在本地采购,另外,给供应商货款也需要及时,肯德基也是如此。”周家杨说道。

“哈哈哈,好方法啊,虽然让屈臣氏早一步进入国内了,但这么多超市,如果资金流动开来,对国内的经济帮助也是很大的。”陈志文笑了笑说道。

早在5年前,国内零售市场对外封闭,除了深海市,其他城市,也就几个会考虑引进几家海外超市,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参考学习,在国内中央不松口的情况下,就算是屈臣氏,也只能在深海以外的地方小玩玩,后来,还是陈志文亲自出面,以其他利益作为交换,让屈臣氏获得了进军燕京、上沪等20个已经开放的沿海城市的机会。

在当时来说,这样的收获也足够了,毕竟,就是国内放开了让屈臣氏进入,屈臣氏也不可能一下子进军上百城市,零售超市的扩张,需要大量本土人才的培养、供应链的选择、物流中心的成立等等问题,甚至早期在70年代时,好市多的发展也是一样。

而到了今天,沿海20个城市的零售,至少小半部分都被屈臣氏控制了,特别是大润发,在各个地方都是席卷的趋势,获得了周边几公里的人群客户。正好,现在也到了该向内陆进军的时机了。

“内地那边,显然也能看出我们实际需要什么,提出的条件,也算是大家一起双赢了。”周家杨说道:“现在除了我们,沃尔玛、家乐福这些也在燕京与上沪开了店面,从我知道的数据来看,他们的收益也不错,估计后面也会开始对国内加大投资了,还有就是国内本土零售品牌,有很多聪明人也在模仿我们的商业模式,然后在其他地方建超市,也都获得了成功,如果再拖个几年不让我们进军内陆,海外品牌倒是不足为惧,可内地本土品牌,就有可能会成为我们的强劲对手了,特别是国内城市太多,至少在前面十几年,我们是没办法与竞争对手们直接交手的。”

“嗯,你说的有道理,不过也别指望着我们真的能跟香港一样在内地进行垄断,这是不可能的,本土人才那么多,总会有人在零售行业做大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陈志文不在意的说道。

非互联网网购,就不太可能能够控制一切人流量,太多地方了,就算金钱无限,也不可能将超市建在所有的地方,光是人才团队方面就跟不上,因此,对于内地市场,能做多大自然做多大,但也不可能指望太高,反正到了互联网时代,还会有网购这个机会。

“好,那我后面,就这样与内地一方商谈?”周家杨说道。

“嗯,可以,不过,能有其他好处的话,也要一点,不涉及直接损失内地利益的即可,反正很多市场,不给我们也是给其他人。”陈志文说道。

“好的,我明白了。”周家杨点点头说道。(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