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太古城(2 / 2)

但资本家可不会放弃任何机会,预售带来的好处就是投入资金的变少,相当于杠杆的变大,于是,金融泡泡就更大了,香港地产从6-8年代,短短2年就三次大起大落,与预售这种高风险的金融制度有着极大的联系,同时,6-7年代华资崛起,根本原因也是华资大亨利用预售制度,快速发展,聚拢资金,最终到了8年代发展成可以挑战英资的规模。

这其实跟投资界的对冲一样,本意是降低投资风险,结果被金融家玩出花来了,杠杆玩的越来越大。

销售显然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问题,笑着解释道:“所以现在不是预售,而是预订,您只要提供5%的订金,到了明年或者后年,就可以以现在的价格来购买我们的房子,我们会在合同里标注清楚,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

“那如果房价跌了怎么办?”陈志文笑问道。

“先生说笑了,现在香港的房价,都回到5年前了,再跌也不太可能了。”女销售有点不自信的说道,公司的这种销售政策,其实就是本身对未来房价的不确定的最强证据。

“行吧,我考虑一下。”陈志文点点头,心中却乐开了花,按照太古现在的政策,自己只要支付5%的订金,便可以锁定未来的房子,这部就相当于2倍的杠杆?而且杠杆的资产还会在未来几年大幅度上涨,这个投资可比投资工业地产要强多了,唯一的缺点就是现在太古城推出的楼盘只有3栋,可出售的房产有限,也不知道自己能买到多少。

要不是陪着这对tins来看看房子,还不知道会有这种好事了,不过话说回来,英资洋行对于地产的投资太保守了,根本不像华资那样敢于全力扩张,据他所知,太古集团为了开发太古城这个项目,先后将赛西湖和太古山谷部分土地出售,售得12亿元现金,作为发展太古城初期启动资金。

结果,购买土地的长江实业和南丰集团都从后来发展的赛西湖大厦和南丰新邨中,赚取巨利。随后因为没有地产经验,又与大昌地产合资开发太古城,虽然到了后来一脚把他踢了,但还是分了对方上亿港元利润。

实际上,在6年代,不少英资都大量出售地皮,或者与华资地产合资开发,如果不是错过了时代,这个红利陈志文怎么着也能分上几笔。

看了两圈后,陈志文没有任何下一步动作,女销售倒也不急,她看出陈志文有钱,买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不过结果还是让她失望了,过了一会后,陈志文便准备离开,对于这样一个潜在客户,女销售自然不愿意错过,她觉得还是有机会的,于是在陈志文走之前递上了自己的名片。

车上,陈志文收起名片后说道:“你们想买的话就买吧,我也准备入手了,你们准备买多大的?”

“我们两准备买一套6尺的。”王诗倩系好安全带后说道。

“6尺,太小了,我买一套15尺的,等交房的时候就送给你们了,不过你们也可以再买一套,当做投资也好。”陈志文笑说道,香港这种小地方,将千尺作为豪宅,其实也是一种悲哀,如果不是房价贵到离谱,谁会把千尺当回事啊?

“刚刚的屋型没有15尺的吧?”王诗雅在后排问道。

陈志文耸耸肩说道:“买两套,打通不就有了,以后串门也方便一点,不是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