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共赢的方案(2 / 2)

但也因此,投资内地基建的胡家相对与李嘉成、李兆基、郑宇彤这些一直在地产市场打滚的家族没落了很多,毕竟,基建只能说收入稳定,但暴利性是远比不上可以动用杠杆疯狂融资的地产行业的。

当然,人家的追求可能也不一样,80年代,胡家这数百亿港元的基建投资,对广东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大的贡献,解决的就业数量、带动的财富、给予老百姓的方便更无法用数字来形容。

“哪能压得住置地啊,和合大厦只是在天线上增加了一些高度,实际高度可比不了,再说,地理位置比起康乐大厦,差的太多了。”胡应相笑着说道。

“没事,中环这边还有很多旧楼,也有很多旧的政府建筑,港府的财政主要来自与地产拍卖,这些地方迟早会放出市场的,到时候我们还是有机会的。”陈志文说道。

“这种东西,可是置地的最爱,想拿到手,可不容易。”李嘉成说道:“倒是陈生,也许有机会和置地争一争了。”

“和记说是四大洋行,其实跟置地,差距还是很大的。”陈志文摇摇头说道:“置地收购牛奶后,地皮数量更多,而且大多数在港岛核心位置,和记的就差多了。”

“所以陈生是想出手这些位置不好的地皮,以后再换核心位置?”李嘉成问道。

“李生好眼光,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吧。”陈志文也没否认,这种做法,在地产行业也很常见,谁的规模大了后,不想往市中心走?普通人有钱都想去市区买房。

“今天,我与胡生约陈生你来这里,就是想商讨我们之间合作的可能性。”李嘉成接着说道。

“怎么合作?”陈志文问道。

“我知道陈生是准备出手很多和记的非核心位置地皮,还有就是一些已经在开展的地产项目,我与胡生也知道现在和记的情况,所以我们的想法是,我与胡生还有陈生合资成立一家公司,合资公司会直接以现金的方式向和记购买地皮、物业或者一半的项目,这样一来,和记立刻就能获得需要的资金。”李嘉成不慌不忙的说道:

“合资公司由我与胡生来经营,经营之后的净利润按照比例在未来进行分红,陈生,我知道你是看好未来地产行业的,所以这样一来,如果地价上涨,陈生还能够从合资公司中获得地价上升的利润,这个合作方案,陈生觉得怎么样?”

“听起来不错,但合资公司哪来的钱?总不能让我们先注资吧?我要是先注资,还卖给伱干吗?早就自己开发了。”陈志文皱眉问道。

“不需要注资,我会联系银行团来获得资金,以和记出售的物业为抵押,等未来项目结束,我们再归还银行借贷的本金利息。”李嘉成说道。

“银行团会100%出抵押资金?”陈志文问道。假设一个项目和记出售价为2000万港元,按照市场规矩,银行肯待出1400万港元,就已经很不错了。这已经是银行行业默认的常规情况,当初陈志文想让汇丰将放款比例提高到80%,结果被汇丰拒绝,后来找到几家不正规的小银行,才算勉强实现。

就这样,对银行来说风险已经非常大,一旦地价下跌,银行将可能血本无归,很可能几千万的项目就能拖垮一家规模不小的银行,这种事情在香港之前发生过很多次。

“所以这需要我们三家公司的公章,也就是,我们三公司还要承担连带责任,如果最后项目亏钱,我们需要自己拿钱还给银行。”李嘉成说道。

“李生这招,是有十足的信心未来地产行业会大规模上涨啊?”陈志文点点头说道,所有的一切都是借用别人的资金,只要地产价格上涨,那什么问题都没有,项目结束后的利润肯定能够轻松覆盖银行贷款本金及利息,但如果地产价格跌了,那就能把所有参与的人拉入深渊。

“陈生不也一样吗?前两年星河地产对工业地产的投资,我都觉得心惊胆战。”李嘉成笑着说道:“但现在工业地产已经涨了20%,陈生已经赢了。”

“是啊,我也很有信心。”陈志文笑了笑,对未来的地产情况,谁能和他比信心啊。

李嘉成问道:“合资公司的账务我们可以每个项目完成后进行全面审查,陈生以为如何?”

“好想法,我会慎重考虑这件事。”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