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 投资京津塘高速公路(2 / 2)

燕京市,不仅仅是首都,也是北方的经济中心,这里工业扎堆,拥有着大量工厂,每天产生大量的货物,用于出口或者运输到国内其他城市。

但在规模数量上还是比不过上沪的,除了因为上沪在数十年前便是全国的工业、经济中心外,交通的影响非常大,大家的陆路交通其实差不多,但上沪靠海靠江,运输货物太方便了,而燕京市的东西,想去海边,就必须走天津再去塘沽。

要知道,港口的作用可不仅仅是出口,通过近海其实可以将货物送到国内所有的沿海地区,这可比在国内运输方便且成本低多了,这就自然导致了燕京-天津-塘沽路段的拥挤,以及因为长时间负载而导致道路严重损坏。

不过在改开之前,大家也都习惯了,也不觉得这样有什么问题,但改开之后,交通部的不少领导也去了海外,当看到日本美国的高速公路时,才知道这才是交通发展的未来。

只是,高速公路的成本太高了,哪怕国内没有太多的拆迁费以及人工,一公里的建造成本也得接近千万美元,而目前,整个交通部一年的的财政拨款也才15亿人民币,这点资金建个十公里高速公路都不够,更不要说哪怕是首都燕京与tj市,能够分到的额度也只有500万人民币了。

巨大的经济压力,原本交通部已经放弃建高速公路,但香港富豪胡应相提出的先建路再收费的模式,给了所有人一个希望,不过这种投资太多,国内仍然没办法筹集这么多资金,只能依赖外商,但海外一般的外商怎么可能投入这么多的资金来内地建高速?也只有一心想建设祖国的小部分商人如胡应相才有这个魄力及能力。

经过一番沟通之后,交通部也了解到以胡应相的能力,修建广深高速基本上就需要费尽所有资源了,根本无力再修另外一条高速,而部里的人甚至想说服胡应相放弃修建广深高速而来修建燕京与天津之间的高速,因为相对来说,显然后者更重要,但是最终考虑到那里是改开的前沿阵地,全国眼睛都盯着那里,最终也只能这样。

可是没想到的是,胡应相又向他提出了又另外一个富豪投资兴建高速,而且陈志文的身价财力,明显要更强,更有能力。这又给了整个交通部新的希望,建了这个高速,那燕京市附近的经济就有可能会更上一个层次了。

“燕京到塘沽?这一条路应该有个一百多公里吧?”陈志文想了想说道,在他的记忆中,整个国内最知名,经济效益最好的几条高速分别是广深高速、沪宁高速、京沪高速以及京津塘高速等等,广深高速由胡应相主持,沪宁目前还不需要,因为苏省的经济目前还没有发展起来,外加有铁路以及长江水运,暂时足够了,京沪高速则是路线太长了,而以现在国内的经济条件,这条路目前也不需要,而剩下的,就是这条京津塘高速了。

这里面的逻辑很简单,只要是连接大城市的高速公路,未来必须是高回报,并且也是目前国内最需要的投资。

“对,具体高速路线我们还没有丈量,但估计在120公里左右。”殷局长说道,丈量土地也是需要非常大的投入的,至少需要在所有经过的地方进行土壤承载能力测试,如果没有预算,那么政府部门也只能大概算一下。

“那这个高速也是需要合资吧?”陈志文问道,广深高速其实也是合资的,国内一方占资51%,不过根本没啥钱,完全就是依赖港方垫资,然后再从银行贷款,以后再还这笔钱,唯一的好处就是国内这边有着数量非常庞大的建设队伍,虽说国内没怎么建高速公路,但之前几十年,铁路可是建的非常多的,即使有很大区别,但至少有素质的工人是不缺的。

“对,这是国家法律的规定,具体合作计划,我们可以参考胡先生在粤东投资的广深高速,如果有什么想法,我们也可以再商量。”殷局长笑说道。

“那行,殷局长,这个投资,我有这个意向,不过我需要具体丈量之后的数据才能决定,至于丈量土地需要的资金,我可以先垫付,等项目确认之后,再计算到投资之中,如何?”陈志文思考片刻后说道。

这个未来国内盈利最丰厚的高速公路,现在怎么投资未来都不会亏钱,但既然是合作,当然得为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而且以现在国内的情况,自己获利,也不代表国内会有损失,只需要提出更多双赢的要求就行了,不过时间方面,浪费了的确可惜,广深高速那边从有意向到开工花费了几年时间,因此,自己这边可以先垫资来进行丈量,等签约达成,便可以直接动工了。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