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2 一如既往,一言难尽,一往无前(2 / 2)

对顶流科学家的保护,一向是重中之重,所以今天倒也不全是为了保护张浩南,当然主要还是保护他。

在场的所有科学家都是可以复制的,不是“塞恩”那种独一无二的超级天才。

今天其实张浩南也个人防护做得很好,学士服下面其实是防弹衣。

防刺服倒是不需要,他跟一群老头儿站一块,视线还是不错的,个人警觉性极高,有站位奇怪的,张浩南还是会注意。

这一点让武泰安也是佩服的,合着这牲口知道自己有多讨人恨?

可即便如此,张浩南浪的时候,也确实是浪得可怕。

该夸人生死置之度外呢?还是该说傻大胆?

正如武泰安抱怨的那样……一言难尽。

“张总,听说国家计划委员会要改组?”

“消息不是早就传出来了吗?也有通告啊。”

“这不是时间不太清楚嘛。”

“我也很少关心这种国家大事啊,京城那边不是消息应该更灵通一些?”

“说是这么说了,但都没有准信儿……”

打听消息的官场“老油条”不分级别,跨行就必然出现消息壁垒。

对很多人而言,张浩南是最顶级的“情报贩子”。

至于企业家,当看到张浩南穿学士服的时候,还是有些恍惚的。

因为这时候才会想起来,这货……居然才大学毕业。

真是离谱。

安掌门现在春风得意,中央有些部门希望他去别的高校也发挥一下热量,意图就比较直白,不过这就涉及到了争吵。

中央跟地方部门的,部委跟部委的,高校和高校的,部委和高校的……

“浩南哥”挪个窝,涉及到多少事情?

再矜持的豪门,这光景都是想入非非的。

今天刘谌也过来了,他六月下旬还有个调研,要去钟吾,也是做“三下乡”,来学校也是顺路。

“这个‘石臼湖S1号线’,真通过了啊?”

“政务院本来就有规划的,跟建康市政府的计划关系不大。是更上级的总体规划。”

“战略规划?”

“嗯。”

张浩南点点头,“我只是让规划提前,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再有呢,正好提前验证一些技术。‘石臼湖S1号线’的经验,以后会用到山城、江汉还有鄱阳湖沿岸地区的。所以这次参与的高校也多,我跟各大高校的关系不错,也就不会出现不必要争权夺利。”

“战略规划……”

刘谌沉吟了一番,想了想,问道,“核心城市是松江吧?”

“肯定的。”

“带不带淮西省?”

“在框架里面,实际上之前的华东六省一市加中原省的大基建项目,就是个前置工程,只不过刚巧我的生意也重合。”

政务院这两年还是挺爽的,压力骤减了不少,所以有了余力延缓老工业基地的衰退。

船大难掉头,但调整航线不触礁,那就是好事。

现在华东地区的大基建经验,能不能成,五年后见分晓。

这五年,就是想办法如何让老工业基地少吃苦。

中央的战略规划,现在还只是一个初步构想,那就是“长三角一体化”,一体化不是用嘴说的,是需要铁路、机场、高速公路、各级公路、航道、物流中心、城市规划等等同时发力的。

其中还有劳动力分流、劳动力就业市场、高校分布、科研机构规划等等内容,哪一样都需要资源的无脑堆砌,并且还要在看不到前景的时候,赋予投资信心。

现在政务院是不敢想象能走多远,只能尽力而为,税改、教改、土地财政、医改……动哪一样,都是成百上千的人命。

在这个旋涡中,政务院不管是谁,要拍板担责的勇气,是无上限的。

“粉身碎骨”倒也不是吹牛逼的大话,确实是事实。

刘谌听张浩南这么一透露,就感觉姑苏即将迎来一波起飞。

如果这个战略规划的“核心”是松江,那么,“核心”分流出去的资源,理论上第一波就是离得最近的崇州、姑苏、嘉禾。

然而崇州跟松江隔着长江,嘉禾在两浙省是“粮仓”,一个望江兴叹,一个有心无力。

唯有姑苏,庞大的人口,先天的地理优势,必然会吃下更多的资源。

“我明天就要去钟吾,是考察扩大当地产业园规模的可行性。”

“那刘老师您现在肯定是要加大扩大规模了吧?”

“肯定的。”

刘谌原本还担心损失一批常规制造业,现在却觉得可以提前转移,对钟吾市来说,只要是工厂,那都是利好;而姑苏市则是需要做好土地储备,迎接大潮。

“离开钟吾之后,就是去一趟新郑,也是考察。”

“那还真是巧了。”

其实市场和官场上,不少人奇怪为什么华东六省一市的大基建会带上中原省,然而有一个冷僻的知识,中原省的内河航运,是能直接通到长江的。

只不过以前“朝中无人”,再加上工程量确实太大,一没人二没钱,说什么都是废话。

再加上即便开沟挖渠,有水的第一件事情,还是保“粮食增产”,这就相当的无解。

没有更上面的大政策,底下必然群魔乱舞,各种“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小鬼。

现如今是通过淮河的内河港开发来绕开中原省内部的无意义内耗,没敢再深入,不过已经有了点效果,毕竟“特鲁姆普集团”的酒店用品项目中,已经有卫生纸这一项落地。

将来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谁也不好说,张浩南也不行。

因为“浩南哥”也无法预测淮河及淮河支流到底能不能坚挺住,万一来个大旱,又疯狂抽水浇地,怕是地下水下降也救不了内河航运。

一旦起冲突,没有中央出手主持大局,国字头下来也是白搭,老乡可不管你那许多。

能不能产生良性循环,就是这两年的事情,或者说,明年就会见分晓。

张浩南说“真是巧了”,也正是因为刘谌的两站考察目的地,跟政务院的战略规划刚巧契合。

作为相当厉害聪明人,刘谌隐隐约约有点想法,他的职业规划,也越来越朝着抓住时代机遇而去,他感觉张浩南肯定知道点儿什么,不过中央的战略规划,少打听为妙。

他终究不是秃头老汉那种疯子,连政务院的文件都敢“顺手牵羊”。

时机要是成熟了,张浩南不可能不照顾他这个“刘老师”。

跟张浩南寒暄过后,刘谌就带着秘书离开,然后找了个人少的地方,他直接道:“我口述你记录,抓紧时间,我怕一会儿忘了。”

“我带了录音笔。”

“也行。”

然后刘谌整理着思路,把刚才内心中推导出来的一些猜想,直接口述了出来。

秘书开了录音笔,同时也摊开本子速记,刘谌的语速很快,但秘书的手速也不慢,许久之后,秘书惊讶地问道:“老板,真的会有产业大转移?”

“与其说是大转移,不如说是再分配。我想,这应该是某个大战略的前置基础,打好了这个基础,才会有战略升级。”

说罢,刘谌道,“一会儿准备点礼物,给樊素素女士送过去,不用太贵重,毕业纪念品。”

“好的。”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