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至少搞一个月吧!(2 / 2)

只要他还坐在这个位置上.不,只要复大还没有堕落,承诺过的事情就不会变。

但只有周瑞知道,项目进度会很快,快到超过所有人预计,所以有些事情要未雨绸缪,不然等介入的层级越来越高,事情会变得麻烦起来。

最后的结论是,日后“四象”材料的成果,会成为周瑞个人和复大学校的共同成果,具体比例,根据项目组消耗的资金数量而定。

这里面门道很多,科研成果又分为“职务成果”和“非职务成果”,但具体判定上又有很多“人为”空间,比如是否在执行工作任务时间内,是否有合同,是否使用了复大的实验设备,具体规则很复杂,不再赘述。

总之,小气的单位可以和你扯皮十几年,甚至直接踢走,大度的单位则抬抬手让你过了,还送一句祝福给一份支持。

复大这边就很大度,没有和周瑞扯皮抠字眼,摆条例,直接按照“非职务成果”论,和周瑞一起合作开发,这也是赵院长的承诺。

就像之前说过的,复大在乎的不是什么股权.利润,在乎的是科学城堡上的新旗帜,是在科研界增添新勋章。

说出去,全球第一片超材料是复大研发的,复大超材料研究领先世界,随便一句话,都比什么“利润”重要。

倒贴钱复大也愿意啊!

当然,该有的一部分,还是要有的,不然账面不合规。

复大是真金白银,砸人砸钱在搞,光这么些个设备,这么多博士、教授的人力成本,以及项目组的运营经费,材料费用,复大已经砸进去了几百万,并且每年还需要近百万维持。

拖得越久,复大投入越多,就理应占据越多的权益,如果按照赵院长的预估两三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出成果,最后学校和周瑞,应该是四、六开,甚至五五开。

其实和商业投资是一个逻辑,周瑞有一个好的想法,有一个好的创意,外部支持入场,给钱给人给场地。

那花的越多,占股越大,烧钱到最后还没成果,直接砍掉项目组,没毛病。

如果只投入一点点,就能乘风而起,学校投入有限,只起了辅助作用,自然占的就少。

只是商场上唯一的衡量是金钱,而复大提供的绝不仅仅是金钱,还有任君挑选的庞大人才库,学校支持的保密服务,随意借用的各种高端设备,和一个社会上很难的有的科研环境。

从赵院长办公室出来,周瑞掏出保温杯,炫了一口十全大补汤。

“词条任务【养生】,经验值+1,当前进度(45/100)”

你别说,喝多了还有一丝丝甜味呢。

是味觉系统已经错乱了么?

有了定计,他就准备行动起来了,先注册一家科技公司的抬头吧,之后会用得上。

至于出成果的速度,虽然理论上越快对周瑞越有利,但他不着急。

无论对他而言还是对“四象组”其他人而言,超材料里面可以研究的东西很多,需要学习的新东西也很多。

他不是单纯的想镀膜造膜,而是要搞清楚原理,开发那残缺的“天之启示”更多的秘密,自己也需要一段时间积累,每一天都在借由复大和身边的同事,吸收大量的知识。

时间长一点就长一点吧。

嗯.至少搞一个月吧.

再快要把人吓着了。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