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搜寻打捞物(2 / 2)

救援小组经过仔细商量和论证,打捞工作初步计划是:潜水人员只能是顺着锚链下潜到海底,在划定的区域内摸着泥沙寻找打捞物。

队长把潜水救援小组,分成了三组:

队长和一名教练第一组、副队和剩下的教练作为第二组、关灝和曹婉第三组。

根据核算的水下距离,大约是13米,这样的距离正常是要用饱和式潜水了的,以潜水救援小组的装备要完成搜寻和打捞任务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我华夏的风格: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开始行动了,跟指挥部进行了协调,让指挥部安排一条定位的锚链尽可能的落在可能的区域,专业救援队就可以把搜寻范围缩小,同时依托锚链下潜也减少了很大的难度。

一切都准备就绪,已经是晚上,打捞工作刻不容缓。

简单休整一下后,救援小组开始第一批次的下潜。

救援小组携带的氧气瓶是氮氧人工合作空气,正常可以在水下使用4分钟左右,如果下潜深度超过6米,人容易出现氮麻醉。

为了避免出现氮麻醉,下潜深度超过6米后就要减少压缩空气的摄入,让身体慢慢呼吸合适应。超过1米水下的压强是陆地的1倍,如果没有抗压服的支撑,人体会迅速倍压垮并且氮气融入血液中,瞬间会出现氮麻醉,让人睡着或者窒息。

第一队已经下去2分钟了,正常应该已经到了海底,根据部署,第一队和第二队划分了搜索区域,已经探索的区域用小旗子作为标记。

关灝看着时间,第一队已经下潜超过了3分钟,心不由得提了起来,这种情况自己从来没有遇到过,但是自己不能慌张,要沉住气。

看到一旁的曹婉很是紧张地看着自己,关灏伸出手在婉儿的手背上轻轻拍了拍说:“放心吧,不会有事的!”

这时候等待已久的安全绳突然被拉动,说明水下的人要上来了。

12米深度的无限制潜水,用氮氧人工合成空气压缩瓶,如果下潜超过3分钟的确是非常大的挑战。

如果不是经验和训练有素的人很难那么长时间在水下作业。

众人把第一队的队长和教练从下水扶梯上拉了上来,两人都面色苍白,呼吸紧凑。

曹婉赶紧让大家帮忙先卸下两人的装备,让人躺平。

婉儿仔细检查了二人,队长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在水下时间过长有些有轻微的氮麻醉。而另外那名教练情况不太好,几乎是被队长拖回平台上来的,教练已经出现氮麻醉,人也有些神志恍惚。

第一队下潜了3分钟,搜索了很小的一片区域,并没有发现打捞物。水下能见度太差,到了海底几乎是摸着泥沙搜索,难度很大。

队长需要休息,救援小组简单调整了一下方式,下潜人员携带两只潜水手电增加亮度,同时在下潜人员的配备的鱼叉上绑上磁铁条,这样便于搜索金属结构的定位单元。

一切装备就绪又花了半个小时,第二队下潜开始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