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千古第一(2 / 2)

长剑无言 汤献伟 5196 字 12个月前

阎伯屿的眼神自众人脸上一一扫过,心内百味杂陈。原以为替自己的女婿寻到一个立身扬名,誉满天下的机缘,怎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让王勃抢了功名。可他又不得不承认《滕王阁序》确实是神作,即便和屈原、司马相如、贾谊、曹植等传奇人物的文章比起来也丝毫不逊色。这使得阎伯屿不知如何取舍,好生为难。

卢照邻看阎伯屿的神情已猜透他的心思,说道:“阎大人,我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阎伯屿说道:“卢先生有话尽管直说。”

卢照邻上前一步,说道:“阎大人您是知道的,我与子章是多年的好友,情同手足,此次到洪州亦是相助子章而来。《孟子离娄上》有言: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卢某不敢有违圣人之教,因顾私情说昧心之语。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真乃千古第一,倘若连这样的文章都不能入阎大人法眼,那……那……”

吴子章人称孟学士,平生最尊崇孟子,于《孟子》一书早已倒背如流,听卢照邻提及孟子,心头巨震。

骆宾王也说道:“文以楼而耀眼,楼以文而传名。滕王阁再壮观华美终究不过是一座楼,天长日久难免破败损毁,百年之后此地或许已是残垣断壁,瓦砾成堆。但这篇《滕王阁序》却能流传千古,历久弥新。我敢打赌,将来之人会因为王勃的《滕王阁序》才知道曾有一座滕王阁矗立在赣江之滨,也会记得阎大人的功绩。”

阎伯屿重名轻财,听说可凭《滕王阁序》千古留名,不禁大喜过望。那边吴子章经过一番思量,心知木已成舟,索性做个顺水人情,遂向阎伯屿施礼说道:“岳丈大人,卢骆二位仁兄说的有理,小婿文不如人,心服口服。今日江南才子尽聚于此,想来王勃作《滕王阁序》之事早就传开。岳丈大人应当众宣布此番求文胜出者乃是王勃的《滕王阁序》,并命人于滕王阁外篆刻石碑,以示天下。”

卢照邻、骆宾王听吴子章回心转意,喜不自胜,皆赞吴子章胸襟气度。

阎伯屿大喜,问道:“胜才,王勃是何样人物?”

曾胜才答道:“王勃公子容貌不俗,气质高雅,一表人才。”

阎伯屿哈哈大笑,说道:“胜才,你去请王勃公子来此与我等相见。”

曾胜才得了阎伯屿之令心中比吃了蜜还甜,三步化做两步奔至楼下,见王勃连声道喜并把方才之事讲于王勃。王勃是个自信之人,对自己的文章更是有十足的把握,可听曾胜才讲到阎伯屿选文的经过仍是稍感紧张,后又闻知卢照邻和骆宾王居然在此处,而且还于阎伯屿面前对自己大加赞赏,更加喜不自胜。

曾胜才当先引路,王勃同汤予、惠能在后跟随,四人顺着楼梯攀上而行来至滕王阁的最高处天外之天。曾胜才让王勃稍候,自去通禀。过不多时,有仆役传声邀王勃入内。王勃整了整衣冠信步而入,就看室内几人尚在交谈,居中一人六十多岁,慈眉善目,一身四品官服。王勃知其必是阎伯屿,遂深施一礼,说道:“草民王勃,拜见阎大人。”

阎伯屿上下打量王勃,说道:“王勃公子果然潇洒风流,丰姿俊雅。”阎伯屿说完又看了看王勃身后的汤予、惠能,问道:“这二位是……”

王勃忙道:“此二位是在下的结义兄弟惠能禅师、宋予宋侠客。我三人结伴去往新州,碰巧路过此地,得悉阎大人出榜求文便随我一同来滕王阁献文。”

惠能听王勃之言,双手合十向众人行了一礼,汤予却旁若无人,挺身而立。

阎伯屿命人取来几把椅子让王勃三人坐下。王勃谢过,阎伯屿又把吴子章、卢照邻、骆宾王介绍给王勃相识。三人皆是当今名士,尤其卢照邻和骆宾王更是大名鼎鼎,王勃对二人慕名已久,今日能在滕王阁相见,实在是快事一桩。几人一番寒暄,相互称赞。王勃礼数周到,谈吐高雅,深得阎伯屿、骆宾王、卢照邻之心,就连吴子章也不似之前那般抵触。

阎伯屿年轻时博览群书,有“才子”之名,此刻座上嘉宾俱是当今文坛的翘楚,他自然不愿甘居人后,也想卖弄一番,随与王勃、骆宾王等人就《滕王阁序》中的典故措辞一直谈到古往今来的名家名作,国家政事。王勃虽然话语不多但只要开口定然语出惊人,观点独特,令众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阎伯屿越谈越是喜欢王勃,遂让曾胜才寻能工巧匠把王勃的《滕王阁序》刻成石碑立在滕王阁前,供游人瞻赏,并按约定出榜告知洪州城的百姓,减免半载的赋税。最后令仆役取来事先备好的酬金赠与王勃。王勃假意谦让,终将金银收下。

诸事俱了,天色渐暗,滕王阁上张灯结彩,喜气一片。最高层的天外之天已布下酒宴,洪州城中有头有脸的官员富商陆陆续续的赶来。阎伯屿请王勃入席,王勃好酒今日又喜事连连正欲痛饮一场,也不推辞便和阎伯屿、吴子章、卢照邻、骆宾王同桌而坐。汤予、惠能则另居一席相陪。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