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军功爵制的完善(2 / 2)

自己的所做所谓,只是想要给后世皇朝提供一个军功爵制在走到了尽头后,能不能通过别的办法既延续军功爵制,但又不会打击武将积极性的办法。

而股市牌照,就是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把这牌照给武将,到时候武将靠让自己手下做生意,或者借给其他商人借壳上市,总而言之,至少是武将变现的渠道。

这也符合从王翦开始,华夏君王一直以来对武将的最终归属,要么赐死,要么赐财。

而一个皇帝通过赏赐的财富到底是有限的,但通过百姓赐予武将财富却是无限的。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如果真发生股灾倒没什么。

但出现弄虚作假,造成民愤民怨,波及到了他们后代的身上,那皇帝也就能借助民怨,把这些册封出去的侯爵给收回来,从而在不动声色间,完成爵位回收。

毕竟自古以来,汉代遇到什么天灾人祸,第一件事情就是先让三公动一动,而现在只不过是把这种民怨更针对的集中在某个具体的侯爵身上而已。

当然这制度,肯定不是现在拿出来的,怎么也要等到自己还于旧都之后,也就是拿下长安与洛阳之后再拿出来。

毕竟到那时候,最初一批跟着自己讨伐的家伙们说不定会逼着自己登上帝位,以巩固他们的地位,但称帝这种事情,绝非刘泰愿意见到的啊!

因为朕若称帝了,给手下人分封了各种爵位,不利于他们继续奋斗啊!

毕竟这时代的江南是什么地方,那不过只是穷乡僻壤,哪怕随着衣冠南渡已有所开发,但江南土地,哪里有中原那些开发出来的土地好。

更不要说现在荆州扬州更以潮湿闷热著称,北方士卒不愿意南下,想要去开发江南土地的怕就更少了,所以自己需要长远考虑。

不管怎么对刘泰来说,商人的确是要打压,但把手持兵权的武夫下降为富家翁,那就是另外的操作了。

毕竟不论怎么样,自己都已盯死土地了,总不可能让他们连发财的地方都没有吧,那必然会遭受到整个军功集团的反噬。

自古以来说,为政之道,就是应该一手萝卜一手大棒,否则怎么处理这群骄兵悍将。

刘泰对褚翜道:“细节再优化一下,就正式的发行出去吧。

同时为了避免将士不明白,发布一个月内,伱与习参军一起安排人去军营里面解析这军功爵制,让士卒清楚知道,怎么样能够升爵,怎么样会被降爵,什么样能够获得土地,怎么样能够成为关内侯。

只有这些全部都给每个将士都讲清楚了,将士们才会乐意奋斗。

另外一个月后,我会安排时间去军营抽取将士询问,如果他们不懂得如何晋升如何得田,那这军功爵制就要打回去重做。

总而言之,你的目标就是,哪怕是一个傻瓜,只要当兵了,就要知道怎么获得军功!”

“遵令!”褚翜对刘泰提出这样的要求,雀也并不感觉到任何的意外,即刻应答下来。

说实话,褚翜跟着刘泰也已经这么久了,也明白刘泰带兵的性格。

相对其他将领来说,对麾下士卒更加重视金银财宝各种物资的奖励,又或者假借天命鼓舞士卒,又或者是用严苛的军纪保证士卒的令行禁止,但汉王不是这样的。

汉王有能力保证将士们的物资消耗,的确是非常强,但更强的是,汉王虽然重视物质上的保障,但更重视战士们意志上的信念。

从最初加入汉王的军队便是开始讲《汉书》,到现在更成为汉王统兵的无上法宝,即使如此,汉王一直在想办法增加将士们的内驱动力。

更重要的是,他真实现大汉复兴,且跟着他一路而来的将士们也在分享红利。

这红利大到一众将领,小到只提供税收的百姓,都能感受到大汉统治下的安稳,这一种感觉甚至让他们怀疑几年前的八王之乱与永嘉之乱仿佛是假的一样。

褚翜看看手中的军功爵制,不论怎么说,这制度从自己的手中去完善,去颁布,还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就在刘泰颁布军功爵制,让奖惩制度让麾下士卒深入人心,逐渐为南征中原做好准备时,王羲之与王度的船支也已经到了津口,坐船进入永济渠。

这时候的王度呆呆的向家乡方向看望,心中略略带着几分不舍与无奈。

“子器这是想家人了!”王羲之看着王度的样子开口道。

王度听到王羲之的话,脸上不由流露出了几分的坦然道:

“拙荆身怀六甲,不便与我远行,如今分离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面,心中自然有几分的忐忑,逸少你是不会明白的!”

王羲之听到王度的话,倒坦然道,“若担心嫂夫人,便先在邺城置业,等到时候把嫂夫人接过来就事了,如今又何必做女儿姿态。我等匹夫当有凌云志,勇夺三军万户侯!”

“好!”王度听到王羲之的话,却也对王羲之道,“逸少所言甚是!”

两人继续饮酒,观赏津口千帆过尽的热闹景象。

只不过这条河道逐渐向着南边通行,王羲之突然反应过来说,道:

“这航道就是汉王修建的永济渠吧,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多船只向邺城而去!”

“是啊,我也没想到这段永济渠也不过只刚通航而已,居然已有这么多商船,真不愧是商人,逐利而生,不见疲倦!”王度不由感叹道。

说实话,王度因为是寒门出生,所以格局视野小,一直都是王度自带的问题,就算想改正,怕也需要时间去慢慢的磨炼。

但王羲之不一样,不论是他的父亲,亦或者他的世家,都是站在天下最巅峰的位置上指点山河的。

所以在永济渠打通之前,王羲之觉得刘泰主张修建这永济渠,真是神经病。

但此刻这永济渠真正修建起来,看着幽州与青州的商船,通过永济渠向邺城而去时,王羲之顿时发现刘泰所在物流资源的运转效率高的可怕!

要知道不论是幽州亦或者青州的东部,就算不是苦寒之地,也算是地广人稀。

但现在随着永济渠沟通了他们与邺城,尤其渤海湾中还有刘泰的军舰保护时,顿时整个北地,就仿佛在这一刻彻底的盘活了。

王羲之终于明白了,这两年刘泰在挖掘永济渠,就是为了不浪费自己曾经好不容易开发出来的冀州与青州,因为已经开发好的两地,能够源源不断的把资源运输到邺城,而不需要太高的代价。

因为陆路运输人吃马嚼,想做好征伐晋廷的准备,怕需要更高成本。

但现在的话,王羲之心中一紧,总感觉若是这永济渠修建完成,这战争怕就要临近了。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