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稳扎稳打(2 / 2)

所以,正是因为刘泰的想法,决定了刘泰征伐天下的速度,也决定了刘泰不可能一口气鲸吞天下。

难道刘泰不知道自己的理论比晋廷先进,自己实力比晋廷强大,甚至自己虽然只有冀州之地,但实际能调度的资源,比较起被世家把持的晋廷来说,更是要丰富的多。

可以说在自己的铁蹄下,晋廷哪怕有祖逖那样的人杰存在,自己也丝毫不惧。

但自己当初也就只是拥有幽州,青州以及半个冀州,拿下了整个河北之地,以及并州太原这本身就已经让刘泰掌控基层的人有几分的捉襟见肘。

若再进攻长安洛阳,甚至跟祖逖死磕,就算顺利夺下了中原地区,但问题是自己手中管理基层的人没有了,那就必然需要启用世家豪族维持治理。

刘泰很清楚,刚刚经历世家王朝的世家,一个个尝到了权利带来的滋味,以及拥有其他阶级所难以想象的底蕴,自己只要稍微重用一下他们,必然涅槃重生,甚至有可能到达五姓七望的地步。

这是刘泰所完全不能接受的,若自己做一个刘秀,那自己还不如直接摆烂等到几百年后的杨坚李世民之类的人物出来收拾山河好了。

但同时,自己也不能把世家逼迫得太狠,在剥夺了他们的土地,奴仆,以及人才上的优势后,自己必须要给他们一点甜头,同时也让世家把他们藏起来的钱粮能够拿出来流通。

在这样的情况下,类似永济渠的大型工程几乎成为了必然选项。

永济渠从头到尾都是一项政治工程,而不是经济工程,对世家们来说,让他们储存在手中的钱粮有了去处,同时因为能够占据一个津口,更让他们拥有了获取财富与权力的机会。

同时刘泰刚占领下来的邺城以西基本上是石勒的地盘,他麾下的杂胡数量是不可小视的。

对这些杂胡,且不说他们会不会种田,就算会种田,也不可否认,自己手下的人都还没有足够田亩分呢,怎么可能给这些杂胡分田地。

让他们来搬砖,让他们顺利的在大汉活下去,完成从胡到汉的一个身份转化,已经是最适合他们的选择了。

而经过了这一段时间的沉淀,自己手中积累了足够的府兵与军史,自然继续征伐了。

而此刻,在昌邑的桓宣几乎完全被困在了昌邑城池之中,心中充满了焦急。

原本桓宣以为刘泰的进攻会如同疾风骤雨一般,但实际上,刘泰压根就没有攻城,而只是稳稳当当的清理着昌邑周围的防御设施,但这种有条不紊,给城池带来了极大压力。

自己看军队士气下降得有点太低了,便果断带着守军乘着黑夜奇袭一波刘泰军队。

结果士卒距离营地差不多两百米的时候,便踩中刘泰军的事先布置下来的暗铃,让汉军警戒拉满,然后自己果断a了上去,总算乘着夜黑风高逃回了昌邑。

回来的第一件事,便彻底堵住四门,以求置之死地而后生。

而仅是这段时间的纠缠,刘明是已顺利收服高平周边的郡县。

毕竟任何的州县基本上除了治所,防御设施都不算非常的完善,他们不投降,那就受到物理打击,一路扫荡下来,刘泰也就刚完成合围而已。

然后,那些投降过来的府兵,以及昌邑的家属是在外面的百姓,全部被刘明送过来了。

刘泰表示,希望伱们能够劝说,桓宣麾下的士卒尽早弃暗投明,同时也可以宣传宣传我们大汉对于起义士卒的高额待遇,这说不定就是最后成为府兵拿到田地的机会了。

听到刘泰的话,这些百姓们与士卒们没有任何的迟疑,马上便在刘泰的安排下,果到了昌邑的城池之下,开始大喊刘泰的优惠政策。

这自然不可避免的让昌邑的士卒们心中动摇,毕竟那可是田地啊,又怎么不可能让这些士卒心动。

不过,桓宣马上让弓箭手们驱逐这些府兵与当地的百姓,同时派遣流民将领掌权,下令禁止谈论刘泰军队的妖言惑众。

同时自己亲自带着本家亲兵进行城内巡逻,靠自己威望到底把刘泰的阳谋给压下来。

只不过,桓宣感觉除了自己的亲兵,不论是当地补选上来的士卒,亦或者北方流亡到这里的士卒,此刻桓宣都感觉自己的颈部仿佛凉飕飕的,这些人的目光却一点都不见友善啊。

“大王,我看桓宣大军的士气已跌到极致,正好适合我军进攻!”刘明不由对刘泰建议。

“不着急!”刘泰摇头道,“现在昌邑城池里面有多少士气,全部都是表相,只要要等到两个机会出现一个,那我们便能一战而下!”

“什么机会!”刘明不由略带着几分疑惑的对刘泰道。

“要么里面真发生一次兵乱,让将不信兵,兵不信将,要么就等赵安什么时候把礼物送过来。”刘泰从容不迫的对刘明道,“就看是桓宣的治理士卒的能力更差,还是赵安晋进豫州的速度更快了!”

刘明听到刘泰的话,目光再看着眼前的桓宣,或多或少不免带上了几分的叹息。

虽然大王向来以强袭出名,但进攻起城池来那是真的稳,甚至丝毫不介意自己的进度缓慢一些,一步一步按照自己的节奏按部就班的发动进攻,完全不给人活路啊!

至于李矩,祖约与桓宣,自己以为的南方援军,更是在大王的布局之下,早就被掐断了。

这次赵安部队完全能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不说完全拿下豫州全境,但至少足以守到明年。

因为再等一个月的时间,豫州地区的粮草差不多又收割了,对赵安来,实际上只要这一个月支撑过去,晋军想要再打败赵安怕就不太现实了。

毕竟晋军就算平定了王敦之乱,但是晋军又有多少的兵力北上呢!

而这时候的桓宣很艰难的巡逻完全城后,回到了城墙之上,看着刘泰大军依旧是围而不攻的常态,额头之上已大汗淋漓。

此时此刻他终于明白隐约成为天下第一名将的刘泰实力,双方甚至没真正来得及交手,自己全军的心理居然已经溃败的七七八八。

桓宣不由看了一样身后的晋廷,心中不由的感叹道,“陛下快点平定王敦啊,宣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

而在这不久,王敦之乱的消息终于从建康那边传了过来。

王敦赢了!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