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都会博物馆的首次合作(2 / 2)

王扶林随即就把头靠了过来:“我听说文化部原本是要单独派支拍摄小队去纽约的,估计是考虑到经费的问题,才干脆让我们一勺烩了。”

“果真是这样的话,”江山兹以为:“那咱们可得多要份补贴了。”

“你敢提?”王扶林压着声道:“你先瞧一眼周台吧。”

江山应声抬眼一瞧,周也明正皱着眉盯着这边呢。

下一秒,一切杂音立刻消失的一干二净。

“1944年,当中华大地还在遭受日寇蹂躏时,米国的米高梅公司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真实历史的抗战电影《龙种》,”

指着幕布的贾主任说道:

“为了还原我国30年代的农村面貌,米高梅公司出资上百万美元,花了两年时间在加利福利亚州建造一座微型的中国乡村……”

看着幕布上不断切换的图片,都是头一次获悉此事的江山、王扶林全都惊住了。

水稻田、煤油灯、旱烟袋、老水牛……还有奥斯卡影后凯瑟琳·赫本。

“不仅如此,为了在形象上更接近中国人,《龙种》的全体演员都把头发染成了黑色。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部电影不但真实反映了日寇对我国固土造成的伤害,

还在影片中安排了许多战争爆发前,中国山好水好人民好的祥和景象。

在前后强烈的对比中,更加突出了日寇的可恨之处。

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还有另一个方面,尽管这部影片中的诸多场景全是以黑白形式呈现的。

但还是让当时的米国国民,头一次见识到了极具东方特色的水乡美景。”

听到这,再看看图片中显示的《义勇军进行曲》的插曲字幕。

江山着实是没想到,第一部描述我国的抗日电影,竟会是米高梅公司拍摄的。

“1976年,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接受了一套中国明代家具的捐赠,”贾主任继续道:

“为了给这套家具一个相匹配的陈列厅,也为了让米国群众更好的了解中式园林的魅力。

中美双方于两年前签下了一套合作协议。

在这份协议中,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委托我国苏-州城的园林工匠,

将苏-州的一处园中园——网师园的殿春簃(宜),作为博物馆的中式园林模本给一比一的还原了出来。

目前,这套制作完成的园林建筑,已分批运抵纽约。

等安装阶段结束后,分别设于大都会博物馆和苏-州城的两套一模一样的‘明轩’园林,将同时对外开放……”

“由于‘明轩’的园林展厅,属于中美建交后的首次文化合作,”

这个时候,台长周也明发话了:

“所以,文化部决定利用‘广告节剧组’出国参展的机会,拍摄一些‘明轩’的安装进展、以及展厅内的实际场景。”

“如有可能,”文化部的贾主任补充道:“可以再拍摄一些博物馆内的中国文物展品……”

听到这一要求,江山和王扶林稍稍对视了一眼。

江山直接问道:“请问有具体的拍摄对象吗?”

“有,”贾主任点了点头:“我们到时会给你们一份名单。”

王扶林:“关于明轩展厅的正式开放时间,已经确定了吗?”

“暂定的开放时间是四月份,”贾主任:“也就是你们即将启程的这个月。”

别说,还真是巧了。

位于纽约曼哈顿大道的大都会博物馆,有两处颇为特别的古建筑展示厅。

一个是从原地搬来的古埃及神庙,另一个就是一比一还原的苏州园林。

令江山大感意外的是,自己竟可以亲眼目睹“明轩”园林的落成仪式。

这一意外收获,倒给了他一些四合院建筑的设计灵感。

……

在返回了招待所之后,越琢磨越兴奋的江山,上了楼就直接敲响了余思归的房门。

“三更半夜敲什么呢,”披着外套的余思归,散着一肩的秀发:“别把孩子给吵醒了。”

“这会十点还不到,就三更半夜了?”

江山对着她招了招手:“你过来,我有话对你讲。”

于是,当两个人鬼鬼祟祟的走进江山的房间后。

江山立马向她宣布了一个新消息:“思思,咱们这次的纽约之行,多了一个新任务。”

“怎么?”余思归一见江山兴奋的表情,赶紧问道:“又接到广告业务了?”

“不是广告,”江山笑道:“听说过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吗?”

“听过,但没去过。”

“咱们这次不但可以进去,”江山:“兴许还可以在里面拍摄一间中式展厅的开幕典礼。”

“就这?这有什么好兴奋的?”

“知道这间中式展厅的设计师是谁吗?”

“怎么,这人很有名?”

“他就是浦江同济大学的陈从周教授。”

余思归一听,收回了期待的眼神:“没听过。”

“你先别管他是谁,”面对我国庭院建筑的头把交椅,江山已经开始做美梦了:

“如果能请到他手下的那些工匠,为我装修新入手的四合院……那才是最完美的配套工程呢!”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