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教坊(2 / 2)

满唐华彩 怪诞的表哥 310 字 8个月前

薛白走上前两步,苦笑道:“将军下手太重了。”

“轻了。”王忠嗣冷冷道:“宫廷舞伎,因鼠辈而沦落至卖艺、卖色。”

他果然是有政治智慧的,只是不是所有事都愿迎合圣意。

薛白要做的,就是推一推他。

杜五郎站在颜家兄弟身旁,握紧了拳,只觉王忠嗣打死苏五奴大快人心。

他竟是周围最快平静下来的人之一,低声问道:“你们猜,这案子归哪个衙门审?”

颜泉明则没有太过震惊,目光盯着薛白上下打量,再次考虑起薛白风流与否这个问题。

“老奴黄晦,乃左教坊的判官,陛下交代老奴为薛郎选角。”

一名老宦官凑到了薛白身边低声说着,目光瞥了一眼王忠嗣,像是认出这位圣人义子,又像没认出,继续道:“薛郎未免太让老奴难做了。”

“出了意外,人是我带来的,我绝不推脱。

黄晦道:“薛郎只需要与王大郎交代即可。”

说罢,他亲自安排人抬王准、鲜于二郎等伤者去治伤。

王忠嗣仍在昂然而立,待薛白走到他身边,他淡淡道:“我不会给小儿赔礼。”

“很好,将军喜欢哪个?”

王忠嗣顺薛白的目光看去,见到了那几个跪坐在席上瑟瑟发抖的美貌舞伎,皱了皱眉。

“你当我是何人?我家中自有美妾十二人。”

他记得数量,在当今这个地位的人中已算是很有情义的了。

薛白点了点头,道:“将军家中美妾有如此相貌,未必有如此才艺,带几人走吧,总好过让她们待在教坊司。”

王忠嗣不是婆婆妈妈的人,也不挑拣,抬手指了指刚死了丈夫的张四娘。

薛白当即招过另一名小宦官,道:“我要带走她。”

“这”

“圣人命我排戏。”

“喏。”

王忠嗣目光却落在魏二娘的身上,眯了眯眼,抬手一指,道:“还有她。”

那小宦官大为惊诧,道:“这般丑也能排戏?”

王忠嗣淡淡道:“她身板结实,是个好苗子。”

魏二娘愣了愣之后,大喜,情不自禁骂了一声“尻”,拜倒在王忠嗣面前。

“谢这位阿兄救我!”

当即有个极为貌美的女子跪着出来,向薛白磕头道:“奴家范女,可歌可舞,恳请薛郎一赏。”

薛郎听这范女声音婉转,生得姿容妩媚,确是个绝色,且再看她指尖弹琴留下的伤,赤足的脚趾上有茧,显然是歌舞技艺上极为勤奋,不由问道:“你这般人物,竟在左教坊出不了头?”

范女一听这话,眼中已落下泪来,泣道:“奴家自诩才色双绝,只是.…”

她俯低身子,以无地自容的姿态继续道:“只是奴家腋下稍有狐臭,无缘为圣人表演。若寻不到良人迎娶,恐一生耽于教坊。”

“我没闻到你有狐臭,还有些香?”

“奴家……稍稍有,薛郎让奴家近前……闻闻吗?”范女咬唇问道。

“不必。”薛白道:“只是好奇教坊规矩这般严?”

“是,奴家佩了香囊根本闻不到,但内教坊规矩严苛,排不了曲目。”

这规定其实已经过时了,以前圣人会临幸一些乐伎,而宫中不能让有狐臭的女子侍奉君王。如今却使得真正有才艺的女伎耽误下来。

当然,范女便是排上了曲目,也未必能通过点选。

战场上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教坊又何尝不是?

薛白道:“那你参加我的选拔吧。”

“选拔?”范女一愣。

黄晦好不容易送走了王准返回,见薛白还不去与王道歉,犹留在教坊挑女伎,不由气得跺脚。

“薛郎啊,老奴与你说,死一个苏五奴不打紧,但你可知王大夫权柄有多大?排戏不急在一时,快去与他道歉吧。”

“无妨,王大夫为圣人立下功劳,又非王准劳心劳力。”

薛郎此时才知王已经升任御史大夫了,显然也就是这一两日内的事。

他依旧从容,笑道:“选角一事,还请黄内官帮忙。”

“好吧。”黄晦道:“老奴这就去安排。”

他匆匆让人处理了苏五奴的尸体,转身离开,方才长叹了一口气,赶去召集乐伎。

教坊之地,有最耀目的光华,也有最深沉的黑暗。因此,这里的人最是势利,捧高踩低为长安一绝。

黄晦这一路赶过,身后的侍儿们见了身材发胖的老歌女便呼为“屈突干阿姑”,见了相貌一般的则呼为“康太宾阿妹”,随类名之,百般羞辱。

但当到内人聚集之地,他们当即又换了一嘴脸,因谁也不知这些色艺双绝的内人中哪个会飞上枝头。

“钱都收了吗?”

“收了,黄公请过目。一份账册便递到了黄晦手里。”

能在圣人面前表演的机会一年比一年少,想参加,自然是要收钱的。前几日,他

便特意让这些出色的内人见了家中母亲一面,让她们向家人讨要钱财。

“就按这名单安排。”

“喏。”

这边好不容易安排一个个才色双绝的内人抱着乐器去选拔,待黄晦回到前院,却听得管乐之声响起,竟是薛白已经在挑人了。

“薛郎这是做甚?如何让这些庸手污了薛郎的耳。”

“无妨。”薛白还是那与人为善的样子,道:“让黄内官挑的是角,我顺便再挑些乐师,哦,在你们这叫‘捣弹家’是吧?”

这会工夫,他了解得还挺多。

“这些人能有甚技艺?捣弹家老奴也已安排好了。”黄晦摇了摇头,心想没给钱怎么能上,道:“我们先挑角,再挑乐工”

咚!

咚!

忽然有鼓声传来,打断了这位教坊判官的说话声。

众人转头看去,魏二娘正引着一个敲羯鼓的老妪前来。

那老妪满头银发,看似有七旬年岁,但实际年龄一定比李隆基小,因她的鼓声竟比李隆基还要有力。

她手艺已有些生疏,远没有圣人娴熟,但却敲出了一种…….对这匆匆而过的人生的无尽盼望。

鼓声中有强烈的生命力。

“咚咚咚!”

听着这鼓,教坊中人俱感到了惊讶;王忠嗣转过头,觉得自己像是在长安城听到了战鼓;魏二娘愈发兴奋地挥手,嘴里骂骂咧咧。

薛白不由在想,这场戏,李隆基最拿手的一环竟是在最开始就被比下去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