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洁身自好(2 / 2)

满唐华彩 怪诞的表哥 312 字 5个月前

“是何公务须每日与女子打交道?”

“师娘只须信任老师,此事学生也不知具体详情。”

“……”

颜宅的庭院那边,颜嫣正一身男装打扮,带着颜頵假装路过,其实是在成亲前这种不宜见面的时节见薛白一面。

“你看他,呆头呆脑的。”颜嫣远远看着薛白出来,不由嘀咕了一句。

颜頵挠了挠头,奇道:“阿兄多玉树临风啊,我还是头一次听人说他呆的。”

“因为你比他更呆。”

姐弟二人正在拌嘴,便见薛白也不知在想着什么,还小小声地唱了两句出来。

颜頵颇懂音律,不由惊道:“阿兄唱歌调子好奇怪,无怪乎坊间都在传你是‘薛白嗓’……”

话音未了,颜嫣已一把将颜頵拉住,道:“坊间都说阿兄嗓音独特呢。”

“可方才那调子。”

“住口吧。”

颜嫣喝止了弟弟,自己却也是对薛白方才的唱词感兴趣的,道:“阿兄方才唱的词虽平白,却琅琅上口呢,何不写下来,便当练练字。”

“就是大白话,不是甚诗词。”

薛白其实还在想着颜真卿与苏毗使者联络之事,倒没留意到自己因一些联想,随口唱了两句。

颜頵不由好奇,问道:“阿姐,你听清阿兄唱什么了?”

“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

颜嫣于是清唱了一句。

她不像念奴那样擅于唱歌,但声音好听,那声音像是能从薛白耳朵钻进他心里,拿羽毛轻轻挠他的心脏,偏还带着些调皮之意。

恰此时,颜宅的仆妇又赶过来了,匆匆把薛白领出去,不让他们在成亲前相见,免得传出去坏了颜家的名声。

颜嫣送别薛白,眼里还带着取笑之意,分明是笑他唱歌是个大白嗓。

可等她回到闺房,将今日听到的歌唱了一遍,却是在那两句后面还能继续唱起来。

她今日听到的可有好几句。

“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只愿天长地久,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

~~

距婚期尚有十余日,薛白每日上午还是到御史台视事。

御史职责有纠、察、弹、推四项,相当于长安城发生的诸事都有权力过问一嘴,其实还是忙的。但天宝年间的氛围下,多也只能忙些小事,真正的大事,还得由那几个兼着数十个官职的人物作主。

以前薛白在秘书省任校书郎,给秘府图书修改错字,如今他在御史台当御史,每日的一个工作职责就是检查秘书省的校书郎有没有完成错字的修改。

有趣的是,如今有几位校书郎正是薛白的同年,李栖筠、刘长卿、李嘉祐……

一起中进士两年,当年众人之中最少年的薛白终于是与他们拉开了差距,换言之,他已经有一点点资格,把他们拉拢为党羽,并成为领头的那个。

说好了是来巡视校书郎做事,但诸同年聚在一起,免不了喝上一杯,末了,众人都表态拭目以待看薛白扳倒李林甫,使天下人扬眉吐气。

待回了御史台,才在官廨坐定,杨国忠便大笑着领了一人过来。

“哈哈哈,阿白,看谁回来了。”

薛白虽不出所料,还是故意显出喜色,笑道:“公辅兄。”

元载三步赶到薛白面前,深深行了一礼,道:“多谢薛郎美言,调我回朝。”

“是公辅兄有才华,并非我的功劳。”

昔日杨銛门下的几个核心难得再聚在一起,其实已经是物是人非了,薛白与杨国忠貌合神离,元载跌得最惨,如今只能仰二人鼻息。

这种时候,元载其实生怕他们二人逼他做出表态,好在,薛白与杨国忠谈论国事,都是以大局为重。

“公辅回来得正好。”杨国忠道,“征讨南诏在即,朝廷正要筹措钱粮,公辅正擅长此事,我有意举荐你为骤迁检校度支员外郎,如何?”

所谓“检校”,就是元载官阶不够,以官派他办理度支员外郎之事。即便如此,这也是个肥差,且非常容易立功。

元载心中大喜,但还是向薛白看了一眼。

薛白点了点头,道:“有了公辅兄担此重担,想必钱粮军费能顺利许多,但还望你爱惜民力。”

若不知道的,还以为杨国忠这个太府少卿带着元载来见宰相,听宰相对他举荐官员的建议,谁能听出薛白只是一个殿中侍御史。

实则是杨国忠与张垍的私交并不好,虽然见风使舵地倒向张垍,无非因得了好处。他并不愿将事事禀报张垍,因此带元载过来,让薛白去与张垍说。

此为杨国舅送礼的妙招之一,叫“借花献佛”。

借花献佛时大家都是杨党,都是兄弟朋友,待元载告辞,杨国忠继续堆出一脸笑意,便开始以御史中丞的身份与殿中侍御史说话了。

“这御史台殿院,院使还是罗希奭啊。”

薛白听弦而知雅意,笑了笑。

杨国忠虽说是御史台的官长,但实际上却被三院的院使架空了权力,如今李林甫有了罢相之势,他自然是迫不及待地收回权力。

此事,两人倒是有共同利益。

除掉罗希奭,首先是伸张正义,其次,极为有利于薛白提升声望、资历,对李林甫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哪怕薛白正暗中与李腾空在谈判,却并不影响他打击李林甫的势力,相反,这还是一种敲打、震慑。

不得不说,杨国忠在争权夺势上真的进步了很多,如今已经非常善于因势利导了。

这条官途大道之上,就没一个人懈怠,所有人都拼尽了全力。

“罗希奭,是御史台的前辈了。”薛白道。

杨国忠道:“罗希奭有一个舅舅名叫张博济,乃是李林甫的女婿,这甥舅二人年纪差不多大,从小关系就好。不像你与安禄山,一老一少。”

“故而,罗希奭是哥奴的心腹。”

“除掉他,则李林甫将彻底失去威望。”杨国忠笑问道:“阿白可敢弹劾罗希奭?”

“但不知有何罪名?”

杨国忠道:“阿兄我是个愚笨的,因此才来找阿白。”

“好吧,那此事我便应下了。”

薛白说着,心里忽然在想,李腾空真的不应该掺和到权争之事里来。

这些事根本不像她想得那么简单,他与右相府也绝不可能是一拍即合的。

就像两国联盟,表面上互遣使节在谈着,背底里其实都是暗刀子,只有一方中了太多刀,流血不止,开始求饶了,才会有结果。

~~

右相府,偃月堂。

“先让十七娘稳住那竖子,我们设计除掉张垍。”

“圣人诸多女婿当中,张垍一直都是最受圣人喜爱的一个,如今更是风头正盛……”

李林甫躺在椅子上,神色有些憔悴,缓缓道:“张垍最大的弱点,便是他的驸马身份,借此除掉他。”

“但不知如何做?”李岫想不出办法来。

“你也知薛白与杨三姨之事。”李林甫道:“张垍那般人物,你当他没有外室吗?咳咳,宁亲公主一直就不信任他,故而他做得极隐秘。”

李岫一时无言以对。

现今这大唐风气,公卿中洁身自好者太少,他阿爷与武凤娘,薛白与杨三姨、杜家姐妹等人,张垍显然是不例外的。

“阿爷,这种时候,做这些还来得及吗?”

“去查。”

“是。”

李林甫疲倦地闭上眼,道:“我会上书,调杂胡回朝,以阿布思任范阳、平卢节度使。如此,或可挽回威望……说来,薛白已给我出了两个主意啊。”

“可阿布思是突厥人,镇守河北,万一……”

“圣人当然不会答应。”李林甫道,“我听说,贵妃想在薛白成亲前召他进宫。希望我表了态,那竖子能想办法替我说些好话吧。”

说到这里,他已有些喘,就像他的宰相之位一样,如今正在苟延残喘。

~~

杜宅。

薛白近来没时间与杜五郎玩,少不得来安抚一下他,并与杜有邻谈了谈杜五郎出仕之事。

末了,杜有邻道:“那你今夜就在家里住吧?马上要宵禁了。”

“听伯父安排。”

杜媗与杜妗对视了一眼,道:“我去把被褥铺上。”

“有劳媗娘了。”

书房这边,杜有邻不免与薛白谈起了正事。

“如今这朝堂上许多事都箭在弦上啊,王忠嗣快要回朝了,是否挂帅南诏;李林甫是否罢相;张垍是否拜相,皆没个定数,让人不安啊。”

薛白道:“这种时候,圣人是不会立刻下决定的,就是要所有人不安。看谁犯错误,谁先承受不住,谁就出局,到时胜负便见分晓,万事也就有了结果。”

杜有邻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圣人已有换相之意?在等张垍、李林甫,看谁犯错?”

“如同在斗鸡,眼下正是两只斗鸡刚下场,在互相瞪眼的时候,而各方下注,给它们鼓舞气势。”

杜有邻低声问道:“你押谁?”

薛白心念一动,有了玩笑之意,问道:“我押伯父你,如何?”

“我何德何能啊?”杜有邻笑着摆手,根本就没想过拜相。

他认为那当然是不可能的。

反而是在一旁煮茶汤的杜妗与薛白偷偷对视了一眼,以眼神有了交流。

杜有邻没留意到这一幕,捻着长须在品味薛白方才的话,心道怪不得长安是这个气氛,原来张垍、李林甫都还在拉拢人造势。

但不知这两只斗鸡何时开始互啄?

“伯父在京兆府任少尹,可还顺利。”

“少尹并不止我一个,六曹或听李林甫的,或听杨国忠的。”杜有邻道:“我也无甚事,还算顺利。”

薛白不能理解这样的“顺利”,问道:“严武任法曹,做得如何?”

“他好像已经立威了,但与我来往得少。”

正此时,在这暮鼓还未响起之际,忽有小吏登门,杜有邻遂到大堂相见。

“少尹,城中出案子了!”

“案子?”杜有邻大为惊讶,问道:“城中哪日不出案子?今日为何来找我?”

“京尹在忙,说这案子让少尹来办。”

杜有邻一听,便知是一桩大案,屏息道:“快说。”

“宣阳坊净域寺死了一对年轻男女,请少尹速去。”

“这……”

杜有邻大为不解,不明白这样的案子,杨国忠为何特意要让他办。

天色虽晚,他只好去重新换上官袍。

而那小吏趁着这当口,还与薛白低声说了一句。

“薛御史,京尹让我告诉你,罗希奭已经去净域寺了,这桩案子,只怕与右相府有关。”

薛白点了点头,随杜有邻往净域寺而去。

……

暮鼓声中,众人到了净域寺,果然见到罗希奭正在检查一具女尸。

薛白走上前,目光看去,尸体有两具,是一男一女抱在一起,那女尸虽是侍婢打扮,衣裳的料子却不寻常,且长相艳美。

只一眼,他便知如此绝色,只怕事涉公卿了。

杜有邻看了,也终于反应过来,眼看着死者那苍白的面容喃喃了一句。

“斗鸡开始了?”

 这章后面放了个宣阳坊的用地示意图,大家可以看一下,有助于剧情~~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