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渺茫的战略构想(2 / 2)

满唐华彩 怪诞的表哥 315 字 7小时前

何况他根本不缺功劳,新帝登基,南方官员根本来不及表忠,他是第一批效忠的官员,这等拥立之功,再加上主导平叛,已经是高官厚禄,前途无忧了。两人一个施恩怀柔,一个感恩戴德,互相勉励了一会儿,继续谈到了正事。

“早点让颜季明出发,过两日,李光弼便要回来了。”

“是。”

崔众心里觉得颜季明也是年轻好骗,他早已把新帝给史思明的承诺交给史朝英了,到时史思明当了归义王,定会把颜季明留在塞北。

此去,想必是再也回不来了。

~~

次日,出使的队伍从太原北门出了城。

颜季明不由又回头看了一眼,朝阳照耀着他的轮廓,依旧如少年时。

史朝英看着这一幕,心里又窃喜,又后怕。

她被薛白俘虏时,是真的很害怕,包括后来被交在清河郡守李萼手里,李萼就是把她当成罪犯,动不动就拿刀架着她的脖子,威胁史思明。

那阵子,郭子仪、李光弼,以及很多大唐将领也是追着她阿爷狠狠地打,把史思明打得连连败逃,狠狈不堪。

就在史朝英以为自己完蛋的时候,李隆基救了她,唐军在潼关大败,天子出奔,逼近范阳的河北唐军火速撤军,命悬一线的史思明得到了喘息的机会,而史朝英也被押回常山。

后来,王承业派人接她到太原,她才知对她更好的是李亨,为了笼络史思明,许下了丰厚的奖赏。

可由此,史朝英也看透了大唐皇室的虚弱,以前他们这些边境杂胡卑躬屈膝什么都没有,反而是越作乱、越跋扈,朝廷的封赏越多。

她怀里就揣着大唐新君的许诺,有把握说服阿爷答应。

至于颜季明,则是她伸手要来的酬劳,是她的俘虏。谁能想到,她前脚还是俘虏,后脚唐廷就把他卖给她了。

“笑什么?”

行路了半天之后,颜季明终于忍不住问道。

“你猜。”史朝英还在笑,“偏不告诉你。”

她正得意之时,忽然,身后有急促的马蹄声传来,有骑士远远便大喊道:“前方可是颜季明颜郎君?”

“正是。”

颜季明连忙勒住缰绳,向对方赶了过去,低声交谈了几句。

不多时,他重新到了史朝英身边,却是道:“我们得回太原去。”

“为什么?”

史朝英立即意识到了不妥,道:“我才不回去!要说服的是我阿爷,听我的。”

此时,却已有更多的骑士赶来,迅速绕到出使的队伍后方,将他们围住。

“走吧。”颜季明道,“听我的。”

待再回到太原城,已能看到有士卒连绵不断,从东面而来,在太原城外安营下寨。

抬头看去,那招摇的大旗正是属于河东节度副使,李光弼。

有骑士领着颜季明到了李光弼的大帐前。

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帐前踱着步,见颜季明过来,当即转过头来,眼中露出思虑之色。

“独孤公。”颜季明认得对方,正是被薛白策反了的独孤问俗。

独孤问俗抬了抬手,没与颜季明寒暄,道:“你在太原城的经历我都知晓了,王承业已投靠李亨,不会出兵的。”

“什么?可他答应过我……”

“他骗你的。”独孤问俗道:“此事复杂,以后我再与你解释,当务之急是河东兵马没有按时出动。”

颜季明好生失望,他没想到自己以为好不容易才说服王承业,到头来又是一事无成。

他嚅嚅嘴,因紧张焦虑嘴巴干得厉害,问道:“那李节帅?”

“我们一直在劝李节帅,但他需要知晓在长安发生了什么,一会你进去与他实言吧。”

“实言?”

颜季明还有许多事想问,李光弼的亲兵已经出来了,将他领入帐中。

帐内有不少将领,正站在一张大沙盘前指点着什么。

“节帅,颜御史来了。”

“你们都下去吧。”李光弼挥退旁人,道:“你从长安来,我问你,长安城中的圣人是真的吗?”

颜季明原本有满腹的战略要说,倒没想到李光弼先问的是这一句。

“自是真的。”

“如何证明?”

“是真的,李节帅到了长安便知。”颜季明不再说此事,上前,把之前与王承业说的战略构思又说了一遍。

不料,李光弼竟是摆摆手,道:“不必说了,这些我都知道。”

“李节帅也在敷衍我吗?你难道不想立这再造大唐的第一大功?”

李光弼道:“你说的这些战略,便是我参与拟定的,我真知道。”

颜季明有些诧异,问道:“如此,李节帅为何还不出兵?”

李光弼不答,沉默着。

渐渐地,这种沉默的气氛终于让颜季明再也无法忍受。

“我真不明白,分明很简单就能救长安,你们为何都不做?圣驾回归长安这么久,你们到底在观望什么?王承业便罢了,为何连李节帅你也是?!”

李光弼目光平静地扫了激动的颜季明一眼,道:“因为圣人是假的。”

“节帅怎能听信谣言……”

“圣人既已出奔,就绝不可能在危难之际返回长安。若是薛白逼迫,那圣人回到长安的第一件事,必然是杀薛白,且薛白绝无可能活下来。”

李光弼缓缓说着,声音不大,但非常笃定。

“圣人二十七岁登基,在位四十余载,亲手开创盛世,他会轻易被薛白挟制,成为一个傀儡吗?不可能的,一个会主动放弃权力的圣人,必定是假的。所有人都知道那是假的,只是心里更愿意相信圣人还守着长安。”

颜季明咽了咽口水,终于不敢再大声说话了,压着声音道:“是真的,不论如何,我们先守住长安。”

“守得住吗?忠王已经登基了,若没有西北边军的支援,薛白这个计划就不可能成,凭那一点兵力,对抗七万范阳骁骑,你不觉得很荒唐吗?依常理,长安就不应该能守这么久。”

“可我们守住了。”颜季明道:“你们放任着国都不去救,不觉得很荒唐吗?到底为何啊?”

“好,我告诉你王承业为何这么做。”李光弼道:“忠王……该称圣人了,他甫一登基,已给天下各地的将领们封赏,不仅是王承业与我,还有郭子仪,圣人命他到灵武觐见。”

“你们忘了近在咫尺的长安吗?不怕真正的圣人在长安?”

“当然也怕,故而,我曾与郭子仪商议,我们不参与此事,先拿下范阳。可你知道这些年拥兵自重的将领都是什么后果吗?看看韦坚、皇甫惟明、王忠嗣、高仙芝、哥舒翰……如今,招降史思明已是必成之事,你推演一番,之后会发生什么?”

颜季明闭上眼,能想象到,一旦史思明归顺李亨,再加上安西、朔方的兵力,李亨便能迅速拥有大军;而长安等不到援兵,必被攻破;安庆绪失去了范阳,即使攻下长安,也必不能长久。如此李亨就是名正言顺的新皇帝了。

“可叛军若攻下长安,史思明就未必会降,他们……”

“安庆绪能给史思明的,忠王有何不能许诺?”

“这是养虎为患!”

“你我忧虑养虎为患,王承业却不会忧虑。”李光弼目露无奈,道:“形势就是这般,拥戴忠王,不必与叛军交锋,便可高官厚禄,于是越来越多人心向灵武,人心所向,我便是想救长安,能说服将士们吗?”

颜季明觉得太荒谬了。

从叛乱发生至今,有太多让他看不懂的事。明明可以很简单地使苍生免于兵祸,可当权者怎么就能考虑这么多、这么杂。

“呵呵,呵呵。”

他冷笑起来,像是脑子出了问题,癔症了。

“我明白了,为何明知安禄山要造反,朝廷却视而不见;为何叛乱不到一个月,东都洛阳就失守;为何二十万大军驻守的坚固潼关,被叛军以少胜多攻破;为何大唐天子还未见叛军一兵一卒,望风而逃;因为你们这些手握大权者,那些簪缨世族,全都他娘的只顾着自己的私利!你们都在发癫!你们他娘的,活该被叛军打得丢盔卸甲……可,可苍生做错了什么啊?社稷倾覆,亿兆子民怎么办啊?李节帅,战乱以来,那些流离失所的受难者你见过吗?你就没有白发苍苍的阿娘、嗷嗷待哺的孙儿吗?”

李光弼抬手就是一巴掌打在颜季明脸上。

“够了!休在我面前哭哭啼啼!”

“啪”的重响,颜季明摔倒在地,兀自冷笑。

李光弼面露肃容,叱道:“我告诉过你,薛白那战略亦是我参与拟定的,但凡有一丝可行性,我都会义不容辞救关中。但你自己想想这打法的前提是什么?避免与叛军主力决战。没人牵制叛军,你让我的士卒们去送死吗?!”

他以往不太看得起郭子仪,因觉得郭子仪太擅长明哲保身了。在这一点上,他自问是一个愿意为了“义”而不顾自身的人。

可如今长安城的情形呢?除了一个极可能是假的圣人什么都没有,根本不见几个援兵。

帐中安静了很久,李光弼还是亲手扶起了颜季明,拍了拍他身上的灰尘。

“我一直有派哨马到关中打探,再等等,若有适合的战机,我会出战。”

“怎样是合适的战机。”

“我认为合适便是合适。”李光弼道。

颜季明问道:“可若是没有呢?”

李光弼顿了顿,道:“那么,我依旧会平定叛乱、中兴大唐。”

~~

而就在这场会面之后的两日,有哨马匆匆赶了回来,向李光弼禀报了一个让他极为意外的消息。

“节帅,叛军开始大股调动了,看样子,该是有大股援军入关中。”

“再探。”

又过了一日,李光弼便得知了一个让他万分讶异的消息。

“王师似乎攻下了华阴,直逼潼关。”

“怎么会?有多少兵马?”

“目前还未探到。”

“是哪个名将?竟有这般能耐。”

李光弼喃喃自语着,目光看向地图,发现那个原以为不可能的战略,似乎又有了一点可行性……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