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照本宣科(2 / 2)

李显时斜封官发放了多少已经完全不可考,仅知道的是当时吏部员外郎李朝隐是个硬汉子,一个人就拦下了1400封斜封官的敕命,然后不到一年就被安乐公主踢出长安贬官了。

另外就是李隆基开元时斜封官已经成了冗官痼疾,最终不得已采取了一刀切政策,一封诏命直接废去四千多名斜封官。

靠着这笔钱,李显的女儿们当时可称奢华之最:安乐公主和长宁公主在长安大修宫殿,规制跟皇宫差不多,为了修个假山直接侵占百姓田地,修成的假山绵延八九里,当时长安百姓出门一晃眼还以为安乐公主把华山搬过来了。

韦后干的就比较实在,只是给家族的褒德庙增加卫卒和邑户而已,不多,大概也就是二凤昭陵的五倍罢了。

其实铺垫了这么久韦后也开始小心翼翼的试探丈夫的想法了,比如707年韦后效仿武周时领着一大帮人带头给李显上表,说陛下您这样的功绩应该上尊号“应天神龙皇帝”,李显大悦。

同意了就好办,不过几天后同样这批人,说皇后应该上尊号“天翊圣皇后”,李显大笔一挥继续同意,压根不考虑这封号简称跟武则天的“天后”称号一模一样。

次年,整个长安的百姓都听到了消息,一群人有鼻子有眼的说宫里传出来消息,韦后的衣柜里冒出来了五彩祥云!

说实话这种手段让武则天看到估计要笑死,但李显的应对更是出乎所有人预料:

李显让人将其画了下来给大臣展示,然后高兴的大赦天下。

709年,李显在长安南郊祭天,国子祭酒建议说皇后应该一起祭天,李显再次同意,定韦后为亚献。

是不是有李治封禅泰山时,武则天作为亚献的味儿了?韦后拿着阿武的本儿称得上照本宣科,一个字儿都不想改的。

当时的情况就是韦后在忙着篡权,公主们在忙着捞钱,朝堂里斜封官和正官抢占生态位,朝堂外百姓又遭连年大旱卖儿卖女。

李显本人一边硬气斥责了百官就食洛阳的建议:“岂有逐粮天子邪!”,一边期望着洛阳的运粮漕船快点来长安。

咱大唐还真是蒸蒸日上呢。】

庞统沉默了,看着鲁肃微微挑起的眉毛笑道:

“这唐帝,事妻犹胜事母,可称痴愚也。”

庞统为自己此前的断定道歉,将孙侯与其相比实在是太侮辱人了一点。

并且此刻他也空前同意翼德所说,这李显莫不是来展示当皇帝下限的?

若是此般模样可为帝王,那天下何人不可称帝?

“孙侯相比这李显,倒也可称得上守成英主也。”

鲁肃点点头,但随即叹了口气道:

“遭苦者终归是百姓,天子无德则生民如水火。”

他当然不会觉得这大唐真的蒸蒸日上,后辈这句话当中的讽刺嘲笑之意堪称露骨。

庞统一起叹了口气,赞同道:

“孙侯若置身于这唐能称守成,若置身于宋便可称英主也。”

“子敬可知,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

鲁肃再次挑了挑眉毛,感觉这庞士元莫不是要消遣于他?

但看脸上沉重之色又不似作伪,于是最终还是沉吟了一下问道:

“何解?”

庞统正待说点什么,孔明已经从张仲景处起身直接插了过来:

“今日宜喜,说此扫兴之事作甚?”

“且我等定可协力,使华夏子孙避此灾祸。”

孔明这般话语令庞统很是赞同:

“若是不知便罢了,如今既知,定要求索出兴汉数百年之法,定北疆靖东海以免贼患!”

鲁肃想抗议了,你们在说啥,我怎么听不大懂?

孔明直接将刚才写的一些东西塞到了鲁肃手里:

“子敬可依据江东医馆之历,察其缺漏,补其完善之制。”

要是孔明直接分摊政务,那鲁肃说不得便要摔门而走,以示己节……哦不对,应该先把这光幕看完。

但此时孔明是以朋友身份请求帮助,鲁肃便只能拿过来,但只是一看便再也移不开眼。

短短的一张纸上,鲁肃却仿佛见到了一方庞大的天地。

……一村置一赤脚医,不需通医理,只需要为医吏,置杂疾之药解病,若遇大疾则送县府医馆……赤脚医须识字至少五百,为村里稚童开蒙之用……

这个计划能看出来还是草拟,但从鲁肃判断的出来,可行性很高!

迫不及待的再翻一页,鲁肃想看看完整的计划,但后面纸张光洁,一个字都没让鲁肃没法接受:

“没了?”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