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朱元璋眼红,马秀英引诱!(2 / 2)

“压缩包税乡绅的利益,让百姓能多得利一些。”马秀英、朱元璋不由诧异对视。

朱元璋点头称赞道: “甭管这个蒋进忠做这些事,出发点如何,这个官儿,是个肯动脑子的!"

毛骧很机灵的隐瞒了,蒋进忠这样做,是得到了朱棣提点。

他已经猜到,朱棣帮蒋进忠,是想给土桥村那群孩子,找一片遮阴的叶子。所以,朱棣不需要这些功劳,希望这些功劳落在蒋进忠身上。

他便顺水推舟帮一把。

“蒋进忠第二个目的,是准备采用包税制、直收制两种田税收缴方式。”“今年去土桥村,明年轮其他村,通过轮流直收,让江宁百姓,尽可能多受益,

存下些抵御旱涝灾害的家底。"

"不错!不错!”当朱元璋听到这些后,明显对蒋进忠更满意了,催促:“说说土桥村直收的情况!"

因为土桥村有锦衣卫力士,这次毛骧说的很详细。

"等等!"

某刻,朱元璋忽然喊停, "这竞拍包税,把大片区,拆分成村为单位,引入小地主,进行竞拍,进一步给百姓谋求好处的方式,也是蒋进忠想出来的?"

“不是。”毛骧立刻否认, "据蒋进忠去其他村儿收税途中,和身边人讲,这个主意出自朱四郎。"

直收的功劳,全部给了蒋进忠就足够了。这份竞拍功劳太大。

他担心蒋进忠的能力,根本接不住!

毛骧偷偷窥探朱元璋的表情,果然,如他拿出这张折子时,判断的那样。皇爷眉宇神色间,流露出小小自豪同时,神色很凝重。朱四郎有能力,身为父亲,皇爷没理由不高兴。

可皇爷同时还是君王。

“盯紧江宁县的竞拍,盯紧他们竞拍成功后,小地主收税的全部过程,咱要知道

详细的第一手消息!"朱元璋回神后,立刻做出安排。

“是!”

‘蒋进忠若是能抓住这个机会,把竞拍包税这件事办好,办漂亮了,也就简在帝心了!'

毛骧暗暗替朱棣高兴。

他很了解皇爷,皇爷吩咐仔细关注事情进展,分明就是对竞拍包税这种,极有可能惠民的模式,产生了兴趣。

蒋进忠作为竞拍包税的第一执行者、参与者。做成此事,必然是大功一件!

朝廷如果要推广,蒋进忠或许还会被叫到朝中。以一个七品县令身份,给朝中大臣讲解经验!这是天大的荣耀,也是巨大的政绩资本!随后毛骧又继续汇报蒋进忠在土桥村一些事情,汇报结束,恭恭敬敬把折子放在

御案上,很识趣的离开。

朱元璋拿起折子,翻开看了看,冷哼道: “咱怀疑,直收也和老四那混账有关系!"

"只是毛骧无能,搜集到的信息有所残缺,无法验证罢了!"

“别以为咱看不出,他带着蒋进忠,去学堂,又是让其给那群孩子讲话,又是安排那群孩子送花环的目的!"

“他是提前给这些孩子,找一片仕途上的遮阴绿叶!”“看来,他还真的想把这些孩子,送入咱大明的官场!”

啪!

坐在旁边的马秀英,越听脸越黑,某刻,猛地拍案。

蹭一下起身,转身,看着朱元璋,生气道: “四郎作为孩子们的先生,他们先生、学生间感情那么好。"

“作为孩子们的人生导师、领路人,他当然要为一些,志在仕途发展,施展人生抱负的孩子,提前准备,做些规划。”

“这有什么错!”

“他自己都可以这样做,可他没有,把蒋进忠当做这棵遮阴树,为什么!”“还不是怕你们多想!”“看你的反应,更能证明,他有必要这样做!”

看着发火的妻子,朱元璋十分无奈,伸手拉着马秀英坐下,安抚道: “坐坐坐,咱就是说说,又没说因此难为他!"

‘就是,那些孩子过于优秀了!'朱元璋腹诽一句。

这些孩子品性端正,态度认真,最难能可贵,在老四小夫妻引导下,小小年纪,就掌握了一套观察人事物的办法。

就如那个杨东旭!

只要这些孩子能坚持如此,未来肯定能出几个出类拔萃的好苗子。他是有些猜忌。可更多是眼红!

大明立国后,他就着手养士。暗中观察选定一些年轻士子、年轻官员,储备起来,准备着重培养。

可真正能入眼的,也没有几个。

这件事,反倒是老四夫妇,做的比他都好。那个杨东旭,他就很想去摘桃子,抢过来!

可又担心,抢过来,培养出来,杨东旭最感恩的还是老四!而非标儿!

马秀英见朱元璋神色变幻着,没好气道: “要不要去土桥村微服私访看看?”“听毛骧汇报,哪有亲自去看看,更直观清晰。”马秀英不动声色,继续引诱

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