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朱棣准备的贺礼!无限可能!(2 / 2)

反观他们燕藩呢?

只有三百多万人口!

这全都得益于,燕藩工业发展的好。

“王爷,没想到这工业这么赚钱。”

“以前只觉得,搞工业,能促使咱们燕藩的武器越来越好,没想到,还这么赚钱!”

“可不,别的不说,就说那个两匹骡子,或者驴子就能拉着收割庄稼的畜力收割机,在中原,一个人能伺候好十亩地就顶天了,可看看咱们燕藩,一个个乡土村社中,现如今,只有三成壮劳力伺候庄稼,其他的都在村办工坊做事。”

……

朱棣任由众人议论一会儿后。

又主持了明年全年预算。

明年施政建设大目标。

等一切事情,形成决议后。

已经是下午了。

中间,众人就凑合着,一边议事,一边随意吃了点东西。

朱棣看看外面天色已经渐渐暗下来。

总结道:“明年,军队方面,就是有一批跟随咱们好几年,年龄已经大了,而且也没有晋升希望的老兄弟要退役,农部、训练部、财部要做好预案,提前准备好,给老兄弟们的田地,以及退役补贴,都要做到位,如果有人不想回去种地,想从事工商业,你们也要帮忙把关、予以一定扶持……”

这些年,军中教育一直没有断过。

工学、农学课程,将士们全都有学习。

有些老兄弟,或许想要根据军中学到的知识,去从事工商业。

“安置这些老兄弟,尽可能往吕宋本地人聚集的村子安置,咱们这批经受过军中教育的老兄弟,那可都是宝贵的人才,现在咱们治下,吕宋本地人聚集的村庄,乡土村社还十分欠发展,需要有人去带头,做个榜样。”

……

文武两班不约而同点头。

吕宋本地人聚集的乡土村社欠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这些吕宋本地人,传统习惯不好,属于那种吃饱了,就没有动力的。

其次,开化度无法和大明百姓相比。

无论是眼界,还是伺候庄稼的技能,都不行。

“我们的发展是喜人的,但我们也要注意到其中的隐患,尤其是在咱们燕藩内,如果乡土村社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以迁民居多的乡土村社村庄发展迅猛,而以吕宋人聚集的村庄发展滞后,最终形成严重不平衡,将来,一定会给咱们得事业,带来很多不利和麻烦。”

“今年我出去转了转,发现一个现象,吕宋本地人其实不是天生懒,不是不想过更好的日子,他们只是不会,同时没有一个学习的榜样,咱们来到这里前,他们从没有看到更好,也没有人教他们,怎么变得更好。”

“一些迁民和吕宋本地人杂居的村子,吕宋人经过对咱们迁民的观察,被咱们百姓的质朴和善良感染,这些年,纷纷勤劳肯干。”

……

“为什么,我要让咱们军中老兄弟去吕宋人聚集村呢?”

“首先,这些年,咱们时不时把军中兄弟拉出去,深入村子里修村路,搞建设,吕宋本地人经过初期对咱们将士的害怕,如今对咱们得将士,已经产生了信任和敬佩,只要军中老兄弟们,分配到这些吕宋本地人聚集的村庄,我相信,他们很容易被这些百姓接受。”

当初把将士们拉出去,去村子里修路,搞建设。

可不单单只是为了搞建设。

其实,就是为了今天做准备。

“其次,咱们军中兄弟,都是有知识,有技能的军人,这些年,他们接受咱们军中教育,不光掌握了技能、知识,我相信,他们的道德品格,经过咱们这个大熔炉培养,也经得起考验,未来,咱们军中,到了年龄,如果还没有升迁机会,都要退役,让他们回家娶妻生子同时,把在军中学到的东西,带向民间,无论他们从事工商业,还是去村庄务农,我有理由相信,他们都能对咱们燕藩民间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他对此十分自信。

朝廷的兵,不当兵后,或许会变成一个兵痞。

但这些年,一直以人民史观教育的燕藩新军,至少,绝大多数,都不会沦为欺善怕恶,为祸乡邻的兵痞。

在异域,想统治一群异域之民。

并且将其同化为华夏人。

可不是光给点好处就行。

军队还要除威慑,树立一种文明、正义之风。

“好了,我就说这么多,你们谁还有补充?”

哗啦!

文物两班齐齐起身,军方立正转身,举手向朱棣行军礼。

文臣不如军方整齐,转身作揖,“臣等遵命!”

朱棣起身,笑道:“时间不早了,过几天,我就要和王妃回大明了,今天我在宫中,请大家吃饭,就当是今年的年夜饭提前了,你们先回家收拾一下,带着家眷来宫里。”

“是!”

“遵命!”

……

朱棣在众人簇拥下,从议政堂正门出来。

“阿爹……”

刚出来,文武两班要回府准备时,祈婳激动的声音传来。

朱棣和文武两班循声看去。

祈婳骑着车,载着金豆子,匆匆而来,靠近朱棣后,金豆子迫不及待抢先道:“阿爹,蒸汽机……”

话未说完,耳朵就被祈婳给揪住了。

朱棣含笑瞪了眼祈婳,转而高兴询问:“工业研究司那边,搞出蒸汽机了?”

金豆子这回不敢抢话了,抬头看看祈婳。

祈婳点头同时,给金豆子揉了揉耳朵,“阿爹,阿哥、东旭师兄他们都在看那个大铁家伙。”

朱棣高兴对叶茂等人说:“走,咱们去看看,你们派个人回家通知家眷晚膳时入宫。”

蒸汽机啊!

没想到,那群匠人,终于搞出来了。

蒸汽机对工业、商业的助力且不说了。

有了蒸汽机,等于是给人类迁徙,插上了翅膀。

朱棣带着一群人,出王宫,乘坐马车,浩浩荡荡,从世纪大铁桥,直奔设在燕京湾南岸的工业研究司。

研究司设在南岸的工业区。

就是为了让里面的大匠,能够便捷的得到整个工业区各个工厂的助力。

临时打造个零部件之类,都能以最快效率完成。

工业司在工业区中心,一个红砖墙大院子内。

朱棣一行人乘坐马车进入的第一时间,惊动了围观的匠人和孩子们。

众人纷纷转身,等朱棣下马车后,第一时间作揖行礼:“拜见王爷!”

嗒嗒嗒……

朱棣听到有节奏,有规律的轰鸣声。

视线第一时间越过众人向后看去。

“免礼!”

摆了摆手,径直往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

众人让开一条通道,朱棣终于窥探到了全貌。

一个竖着的,一人高的锅炉,下面炭火烧得通红,上面接着一根铁管。

弯曲的铁管向左侧延伸,进入一个四四方方的大块头铁盒子里,铁盒子另一端,连接着一根来回往复的轴,利用连杆,带动一个轮子,迅速转动。

文武两班人跟着朱棣围着体积很大的轰鸣机器转了好几圈。

上上下下,仔仔细细全都打量一遍后。

“杨师傅。”朱棣冲站在附近的大匠招手。

杨六六,这是跟随朱棣出海的一名匠人。

可不是那种大字不识一个的匠人。

人家是祖传手艺,识字,还懂画图。

在大明时,主要是给大户人家建房子,打造一些精巧的梳妆台之类的家具。

什么榫卯结构,对人家只是基本功。

自己琢磨,打造的各种,拥有暗格、机括的梳妆台之类家具,十分了得。

福建人。

杨六六笑呵呵来到朱棣身边,“王爷。”

瞧瞧。

就连王爷,都喊他一声杨师傅。

这在大明,敢都不敢想。

他给福建很多富贵人家,建过房子,打过老爷太太赞口不绝的家具。

可人家从来只是称赞家具。

从未给过他一丝半点尊重。

朱棣指着锅炉,“这个锅炉,怎么不是我上次来,看到的铆钉结构了?”

“王爷,铆钉结构不行,气在里面憋得太大了,就会发生漏气,甚至撑裂,俺们最后求冶铁厂,先设计模具,然后用钢水浇筑了这个锅炉,除了和导气铁管的连接处,整个锅炉,都是一个整体,不漏气,而且还撑不裂,通过反复试验,俺们还在上面,设置了一个弹片气阀,用的钢弹片,还用到了沈家钟表厂,制作的那种发条钢片……”

朱棣看着杨六六,手指的位置。

“王爷,这就是咱们用往复式风箱的结构,设计的,连接轮子的两根连杆,上面一根粗的连杆,是给轮子提供动力的,下面一根连杆,连接箱子内,进气阀机括,当气体流入左侧,推动气缸活塞往右时,轮子带动这根细连杆,就会堵住左侧进气口,蒸汽就从右侧进气口,涌入气缸内,推动活塞往左,如此往复,就带动轮子转动了……”

其他人或许没听懂。

可朱棣全听懂了。

他凑到大铁箱子旁,注意到,这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对称的两半。

用榫卯结构扣在一起。

两半对接的缝隙,压着一圈黑色橡胶,明显是确保气密性的。

这肯定不是最优设计。

但已经很不错了。

“王爷,这东西能转动轮子,还这么快,肯定也能带动咱们战船的转盘吧?”俞靖迫不及待询问。

“师傅,还有我们正在设计的转动炼钢炉子。”王靳宓激动道:“杨师傅说了,能通过重新设计连杆机括,让炉子前后左右晃动,我们现在研究的转动炼钢炉子,现在就缺这样一种动力。”

……

随即,众人纷纷提出各种运途。

比如,依靠风力、水利的灌溉车,能不能用蒸汽机驱动,这样只要用足够的煤炭就行了。

还有人提出,既然能带动轮子,是不是可以再增加一个轮子,跑起来。

是否能实现。

想要实现,还要攻克多少难关,尚未可知。

但看着这个大家伙,所有人都不由自主,为其设想了无数种可能。

都是日常遇到的困难。

急需一种更稳定的动力,去解决。

而蒸汽机,无疑,是一种更省事,更稳定的动力。

只要烧锅炉,有煤炭、有水就行。

比不稳定的风力、水力、以及容易生病,饲养麻烦的牲畜动力来说,有着十分大的优势。

朱棣抬手,众人纷纷安静。

朱棣看着杨六六,“杨师傅,大家对这台蒸汽机寄予的厚望,你都听到了吧?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参与研究的人,每人按照咱们得奖励规定进行奖励,这台蒸汽机是你主导研究出来的,往后,只要没有人改进你设计的蒸汽机,照搬你蒸汽机的,都叫六六蒸汽机怎么样?”

杨师傅咧嘴笑着,激动的连话都说不出来。

好一会儿,才害羞道:“王爷,六六蒸汽机太粗俗了,没有王爷,俺也不可能研究出蒸汽机,而且,还在冶铁厂的马大,也给俺很大启发,俺觉得,以王爷的名字命名更好……”

朱棣含笑摆手,“六六蒸汽机就挺好听,六六大顺嘛!寓意咱们往后越来越顺,多好的寓意。”

他不需要和下面人,抢什么发明命名权。

没这个必要。

朱棣指着蒸汽机,“这台蒸汽机,我要带回朝,送给雄英做贺礼,杨师傅没意见吧?”

“没,能给太孙做贺礼,那是俺的荣幸!”

……

两日后。

朱棣安顿好一切后。

准备回朝。

一辆辆自行车、新式马车、一只只一人高的钟表,以及挽着红绸的蒸汽机,从海军码头装入船……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