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礼法不能是新政的绊脚石(2 / 2)

万士和与王之诰,在关键的时候,做出了选择,王之诰选择了致仕,万士和选择了留下,从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自己的处境和自己的职能,数年如一日,他深切的知道自己的权力完全来自于皇帝,所以,皇帝给的他受之无愧,皇帝不给的,他也不能争抢。

“你知道他们叫你什么吗?!”沈鲤气的脸都红了,今日理工学院开门授业,万士和今天不做点什么,明天就得滚蛋回家,万士和自己就是再不要脸,那些个贱儒会群起而攻之,把万士和给撕了。

这代表着万士和失去了圣眷,失去了圣眷的帝党,早就只有死路一条。

坊间把万士和叫做万软骨,这是一个带着羞辱性的绰号,沈鲤在礼部,他知道万士和不是软骨头,万士和也有骨鲠之时,万士和是有底线有坚持的,沈鲤一清二楚。

“那沈侍郎就是大宗伯了,日后这礼部的事儿啊,就有劳了。”万士和还算淡定,致仕的奏疏已经写好了,过了今天,他也无颜面留在文华殿了,索性直接致仕,也算是急流勇退。

是陛下不要他了,不是他背弃了皇帝。

万士和自问担任礼部尚书这么些年来,他无愧于天下、无愧于君上、无愧于万民,更无愧于自己,这是忠,万士和自认为自己是个谄臣,同时也是个忠臣。

现在轮到他成为新政的代价了,这一刻万士和的心情很平静,这种平静来源于,他不后悔。

沈鲤最终是没把话说出来,坊间都说万士和是条好狗,但沈鲤和万士和搭档,万士和不是狗,是有节气的士大夫。

“宫里来人了宫里来人了!”司务从门外急匆匆的跑了进来说道:“刚才小黄门来传消息,冯大珰领了圣命,要来礼部宣旨!”

冯保来的很快,礼部已经做好了接旨的准备,礼部上下都在猜测圣旨的内容,大抵是万士和争取皇家理工学院的治权,让皇帝心生不满,所以申饬的圣旨到了。

“礼部尚书万士和接旨。”冯保来到了礼部,让两个小黄门拉开了圣旨。

“臣万士和接旨。”万士和甩了甩袖子,跪在了圣旨面前,冯保错了错身子,朝臣们跪的是陛下又不是他。

冯保吊着嗓子大声说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惟古昔帝王之有天下,必立言垂训,以贻子孙,自爱卿入朝委身匡辅以来,文教兴盛,古之穷经致用者莫过如是,今加太子少保中极殿大学士,入阁预机务,兼领皇家理工学院诸事,为学院祭酒,当谨记面呈奏对所言,钦此。”

“大宗伯接旨吧,待会德王殿下会过来接大宗伯一块过去。”冯保说着话,将圣旨那张高丽供纸从卷轴上摘下,将单独的圣纸交给了万士和。

沈鲤有点懵,陛下不是已经下了明旨,不准礼部管理工学院诸事吗?怎么万士和又要去理工学院?

很快沈鲤就读懂了,万士和入阁了,万士和成为了中极殿大学士,意味着他是以阁臣领理工学院诸事,而不是以礼部尚书的身份,陛下没有抛弃万士和,而是抛弃了礼部!

贱儒竟是我自己!

沈鲤一下子就气的脸色通红!

“臣叩谢皇恩。”万士和恭恭敬敬的行礼,而后接过了那一张纸,如果坊间给皇帝起外号,一定是铁公鸡。

这可是入阁的诏书,陛下都要把锦缎收回去重复利用,就给了这么一张纸!

但这张纸对万士和格外的重要,他那本致仕的奏疏可以收回去了,现在,他入阁了!

“冯大珰留步。”万士和急走了两步和冯保简单耳语了两声,询问陛下为何突然改变决定。

冯保解释了一番,其实陛下一直是这么打算了,前几日召见万士和商量理工学院的规章制度,就是有意让万士和以内阁辅臣身份兼领,若是真的抛弃万士和,还召见万士和询问什么?

万士和这才意识到关己则乱,他是当局者迷,完全没有意识到陛下召见并且仔细询问,是为了让他兼领之事。

大明官场上,人人都一样,谁都想进步,不想进步的都不会当官,但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没有人能够保持绝对的理智和理性。

万士和很快就跟着德王朱载堉一起前往了皇家理工学院,只剩下了礼部官员,一片哀嚎之声,陛下放弃的不是万士和,而是礼部!

对于礼部诸官而言,现在他们深切的理解了那句话,大明的贱儒实在是太多了!若不是贱儒太多了陛下怎会如此忌惮?!

现在轮到沈鲤感同身受了,他不能去顶撞皇帝,这和礼部奉行的变通礼法不合,这个时候,他只能骂两句贱儒,然后被坊间戳着脊梁骨骂了。

万士和坐着车架前往了皇家理工学院,他和朱载堉沟通后,才确信这皇家理工学院的第一任祭酒,非他莫属。

因为朱载堉不擅长与人沟通,也不擅长行政。

皇家格物院都是五经博士,人数不多还能舞弄一下,到了这皇家理工学院,第一期招生就达到了千人规模,朱载堉实在是有些无能为力了。

朱载堉不擅长和人打交道,他擅长和未知的世界打交道,对于世俗的权力,他也没有那么多的野望,主要是朱载堉也是大明藩禁下成长起来的,对于管理一个偌大的学院,对于行政力量的运用,朱载堉并不擅长。

皇帝早就清楚了朱载堉这方面的缺陷,但朝臣们对此是一无所知的,所以万士和并不清楚皇帝早就做好了让他入阁,然后兼领的准备,当初王崇古上以工代赈安置流氓疏之后,朱翊钧也让王崇古入阁主持官厂之事了。

皇帝是皇家理工学院的山长,也就是院长,所有理工学子,都是天子门生,但朱翊钧日理万机,真的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再去具体管理理工学院了,朱翊钧不懒,他很勤勉,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万士和露出了一个轻松的笑容,这下京堂街头巷尾,不会再议论他了,说他是万软骨,还被皇帝无情抛弃。

皇家理工学院的庶务,朱载堉真的不行,大明五经博士对这些也没什么兴趣,而且为了防止学阀的出现,理工学院也一定要有行政力量的介入,而不是任由其野蛮生长。

总体而言,理工学院的祭酒,非万士和莫属,如果万士和能保持绝对理性,他早就清晰的洞察到了这一点,就不会那么惶恐不安了。

除了皇家理工学院开门招生,并且开始上课之外,大明另外一件头等大事,就是万历十一年的科举了,又到了会试殿试的季节,从去年秋冬开始,入京赶考的举人们就已经云集京师。

礼部对会试的内容进行了公布,对于会试的考试范围,举人们叫苦不迭,矛盾说还是浅尝辄止,可是对算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算学已经考到了微分和积分,以及微分和积分的互相计算之上,主要是不规则田亩计算之上。

京师学子哀嚎一片。

朱翊钧朱批了会试的考题,三经厂开始加班加点的印刷,密封后会送到贡院准备三年一度的科举取士,与此同时,礼部完成了新一卷《海外番国志》的修纂,这一次修的是秘鲁。

大明新政进入了第十一个年头,变法十一年,该有的好处一样没少,该出的问题,同样一样没少,激烈的变革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动荡,农业国而且处于小农经济下的大明,其实承担风险的能力像破产边缘的农户一样十分的孱弱。

这种孱弱是非常直观的,就像一根线,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绷断了。

比如就有一根再显眼不过的弦儿,那就是白银流入。

大明需要充足的白银促进发展,而大明的发展速度是极其迅猛的,这就造成了一个困局,白银流入越多,大明就越缺少白银,所有生产出来的货物,都需要白银作为沟渠。

大明贫银,白银完全仰赖于海外,一旦费利佩二世死了,或者说西班牙国策有变,停止对大明输入白银,大明将会失去白银流入的一大支柱,仅仅靠倭国的白银,是完全不够大明使用的。

户部对西南方向,攻伐麓川是持支持的态度,而且是极为支持,因为只有将东吁平定,才能保证滇铜的稳定,户部同意对绥远的开拓,甚至投入重金打造绥远驰道和绥远矿业,为此不惜负债,也是为了白银安全,廷臣们对倭国的态度完全一致,也是基于对白银的迫切需求。

秘鲁卷里,详细的描写了西班牙控制的秘鲁超大银山,富饶山城波托西银山,波托西的意思就是富饶,富饶山城是整个新世界最大的城市,因为波托西银山是世界最大的银矿,一整座山都是白银,其白银品位高达40%,一百斤矿料,就有四十斤的白银,而福建地面有坑冶43条,每年白银产量不过10余万两。

大明的目光看向了被西班牙控制的这座银山,礼部在海外番国志随卷奏疏中,甚至直接了当的表示:完全掌控富饶银山,才能保证大明的白银安全,完全掌控富饶银山,是大明从小农经济蜕变到商品经济的前提。

只有倭国的白银是远远不够的,哪怕是加上卧马岗矿山、南洋白银流入,也是无法满足的。

而能获取这座银山的唯一办法就是武力征伐。

同样,大明必须要考虑,是否要改变现状,即借助商品优势获得大量白银的基本方向。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