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端午(2 / 2)

可只有马佳氏自己知道,皇上不过……

不过是可怜她,实则心里对她‘生个健康的小阿哥出来’这件事已经不抱希望了。

皇上现在是念着旧情不忍这么快冷落她,可皇上对她的情分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悲痛和失望,还能剩下多少呢?

恐怕只要有一个得皇上意的新人能生下健康的阿哥,哪怕只有一个,她就会彻底失宠吧?

马佳氏不敢去想那一天,想起来就觉得心底好似开了个大洞,生生要把她闷死在里面。

琪儿见主子又面露愁苦,陷在苦闷中出不来,忙岔开话题:“主子,听说图海大人就要回来了!小顺子说现在外面都道图海大人这次打了胜仗,立了好大的功劳,皇上十分高兴呢!”

马佳氏闻言一愣,回过神来:“什么时候的事?”

琪儿道:“该是上个月传的捷报,咱们在宫里,消息方慢了些。小顺子还是昨天下值去府上,太太告诉他的,想来宫里还没传开。”

琪儿想了想又道:“不过应该也快了,太太说,皇上已经下了旨意,要在南苑的大红门率王公大臣们亲迎,听说还要祭天呢!还有您的几位叔伯从兄,太太道这次他们也都立了不小的功劳,想必回京之后都少不了要加官晋爵了!”

这倒确实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马佳一族一直没出过什么惊才绝艳的人物,好不容易有个图海族叔精明强干,偏还让先帝爷削了。

亏得这次太皇太后慧眼识英,皇上也愿意大胆启用,这才让他们家有了翻身之机。

虽说图海族叔和她们家已经是五服边缘了,但马佳一族同气连枝,这次她本家的叔伯兄弟能立功,也是多亏图海族叔。

马佳氏想了想,问琪儿:“我上次托府里寻的东西,寻到了吗?”

琪儿道:“寻到了,小顺子刚带回来。”

琪儿捧出一个古朴素雅的紫檀木匣,里面的锦缎上放着一串佛珠。

“太太道,这佛珠是老爷派人特意去五台山的镇海寺求的,是前前代的主持亲自开的光,又请四十九位高僧连做了九九八十一天的道场,想来献给太皇太后不算失礼了。”

马佳氏看着佛珠古朴温润的光泽,点头道:“不错,好好收起来吧,赶明儿我带格格给太皇太后请安的时候带上。”

“是。”

马佳氏又检查了要进给皇上的五毒活计,今年虽不是她自己做的,但个个都是她亲自挑选的式样,配的线。

一共九件,明黄缎地,以金线、银线和五彩丝线绣出纹样,精致又吉祥。

马佳氏一个个细细地验看:“也不知皇上会不会喜欢?”

琪儿笑道:“主子进给皇上的东西,哪样皇上不喜欢了?”

想起皇上待主子的心,琪儿就高兴,后天就是正日子了,皇上念着主子,到时候一定会来瞧主子的。

马佳氏细细抚摸着平金织绣的五毒荷包:“但愿吧。”

————

端午转眼即至,这一天的紫禁城热闹极了。

一大早,紫芙和青衿就张罗着给屋子熏香。

这香是内务府新制的,以菖蒲根、茎、艾草为原料,有提神、醒窍、杀菌的功效。

沈菡头上照规矩簪着虎头簪,脚下是新制的五毒绣鞋,身上佩戴了药子锭、小香袋、荷包等小物件。

今天的早膳也是清一色的粽子,有的只有方寸大小,一个也就两口的量。

包馅儿的那种大,料很足!

要不是来了这儿,沈菡都不知道粽子竟然可以有这么多馅儿!

豆沙的好清甜,手工做的豆沙味道就是不一样,颗粒感要强一些,吃起来沙沙的。

蛋黄肉粽超好吃,里面的蛋黄特别大,特别香!

原来还真有咸粽子啊,沈菡以前听南方的室友说起来,还觉得是个异端来着。

糯米粽就比较普通了,吃了前面的,白粽子就吃不下了。

粽子太多,她们三个人吃都吃不完,剩了好多。

紫芙她们也得了粽子,只是不如给沈菡的精致,都是巴掌大小,里面的馅料也只有蜜枣。

青衿道:“听说御膳房这些天光是粽子就要包大几千个,所有人昼夜不停地包,今天的宫宴要用的更多。”

这个沈菡记忆里倒是有点印象

——乌雅氏的玛法额森当差时曾任膳房总管,乌雅氏幼时在家没少听他念叨膳房那些事。

据额森说,宫里光是端午正日子这一天,包粽子就要用掉一千多斤的糯米。

因为晚上前朝后宫都要举行宫宴,每人桌上都有粽子和粽方,一个粽方就要两百个粽子。

皇上的桌上更多,几乎接近一千个,这是备着皇上往下赏的。

额森还道,其实以前跟着太宗在关外的时候,他们端午是不吃粽子的,而是吃一种叫椴木饽饽的食物,和粽子类似。

不过因为草原食材有限,这椴木饽饽是用椴木叶包的高粱米和小豆泥,不如粽子好吃。

额森每次提起这些事儿都要叹一句,咱们满人入关之后,不光吃食好了,这讲究跟着汉人也是越学越多了。

以前过个端午哪有这么些个花活儿,碰上打仗的时候,在草原上还包粽子?

能不能吃上热饭都不一定。

现在不一样了,皇上崇汉俗。

过个端午,除了吃粽子、戴荷包、熏香,后宫这一天还要唱大戏。

这个沈菡是没资格去看的,受邀的都是王公贝勒和亲贵大臣的福晋。

不光沈菡,宫妃里一个有资格的都没有。

因为现在宫里各种典章制度未明,等级也乱,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能够统领一宫的主位——除了先皇后,没人受过册封,全是庶妃。

待遇最高的是储秀宫前殿的蒙古格格,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

这位格格一没侍寝,二没册封,但工资却是整个宫里最高的。

她虽然被称为格格,享受的却是福晋级的待遇,甚至还有独属于自己的内管领。

往下是康熙十年进宫的六位外八旗的格格。

有两位早逝,一位因为过于年幼,后来被皇上恩典送回了娘家,现在还剩三位。

同样是没有册封,宫里只称呼为某格格,她们的位份却与其他格格不一样,在小福晋之上,拿的也是福晋的待遇。

宫里都传,这几位家世显赫,一旦典制齐备,恐怕一册封便是高位妃嫔。

再往下除了四位既得宠又生育过的小福晋,便全是格格位份了。

总而言之,全是庶妃级别,一个能列席的都没有,大家都只能在各自宫里听个响儿。

……

戏台搭在储秀宫北面,热热闹闹地唱了一整天。

沈菡虽然看不见,但宫里平日静得很,这样大的动静在后殿听得一清二楚。

一天听下来,有点吵。

沈菡对戏一窍不通,只是听个热闹,也不知道唱的是什么。

紫芙在宫里有几年了,倒是知道:“每年都是那些剧目,《阐道除邪》《灵符济世》什么的,现在该是唱到《祛邪应节》了吧。”

好吧,都是应景的戏,降妖伏魔的,怪不得动静那么大呢。

戏一直唱到傍晚,前朝后宫都预备着要开宫宴了,才收了场。

没了锣鼓弦乐声,宫里又陡然静了下来。

沈菡心道,刚才觉得吵得头大,这突然没了,竟然还觉得怪怪的。

转眼到了进晚点的时辰,沈菡却打不起精神——这两天各处膳房都被御膳房抽调去忙活宫宴了,饭菜很简单,晚上那餐点心更是清一色的粽子。

再是馅料花样多,它也是粽子啊,让谁吃上好几天能不腻!

好在不一会儿紫芙救她来了,说是太皇太后道“各宫共庆佳节”,允各宫自己开个小席面热闹热闹。

紫芙高兴道:“嬷嬷刚才过来,说已在正殿备好了席面,请格格赏脸过去。”

沈菡也高兴起来,吃席面总不能全是粽子了吧!她瞧瞧身上的衣裳,是上次新送来的春装,妆也没花,便干脆道:“那咱们这就走吧。”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