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条约 两害相权。(2 / 2)

道路中阻,一行人不得不折返,之后被迫改到尼布楚进行谈判。

玄烨也是直到战事爆发,才意识到俄罗斯和噶尔丹之间的阴谋,以及事态的危急。

几经权衡后,最终玄烨不得不指示索额图:“若是俄方始终恳求尼布楚,可以额尔古纳河为界……”

为了整个北境甚至国家的安危,玄烨必须立刻、马上与俄方达成一致。

一方面是要迅速平定东北,好集中精力对付西边的噶尔丹。

另一方面也是必须立刻斩断双方的联合趋势,绝不能让二者合流。

所以玄烨最终放弃了尼布楚等大片领土,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及外兴安岭为界,划定了中俄边界。

果然,俄方在得到实际利益,又收到玄烨警告和条约约束后,在之后噶尔丹东侵时只给予了口头支持,态度趋于冷淡。

而朝廷则借此争取到了主动,在排除俄国的干扰后,终于能集中精力对付噶尔丹。

沈菡听完后也不知该说什么。

玄烨身为这个国家的皇帝,还是一个一直在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的皇帝,损失掉国土,他比谁都难受。

但局势如此,正如玄烨所说——大局为重。

在这种情况下,以康熙皇帝的智慧,他所做出的决策,已经是当时的最优解了。

噶尔丹彼时实力不足,虽进犯喀尔喀,但并不敢真的与清军发生冲突。

是以在丧失俄国的支持,玄烨遣使斥责后,噶尔丹佯装恭顺,表示自己只是大清的臣属,并无自立之意,并请求贸易,表达善意。

玄烨:“朕虽然知道他不过是虚与委蛇,趁机积蓄力量。但东北的战事刚结束,朕又正在清理内政,在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之前,轻启战端,过于草率。”

双方各有考量,勉强维持了两年的平静。

沈菡沉声道:“所以,这次噶尔丹卷土重来,想必不只是征伐喀尔喀蒙古这么简单了……”

玄烨点头:“噶尔丹此人,称得上是个雄主。当年他夺取准部权力时,不过二十八岁,却能一击即中……”

之后噶尔丹在厄鲁特蒙古精治器械,重视耕牧,严明法令,这才有了今日之势。

玄烨面上难得有些踌躇:“说实话,如今他来势汹汹……朕心中不无忐忑。”

这种不安,也只有当着她的面能说一说,在臣子面前,玄烨一向只做胸有成竹之态。

沈菡安慰道:“其实不管是兵力还是粮草,大清与准部相比,都占据绝对优势。噶尔丹二十八岁入主王帐是厉害,但咱们大清的皇帝,夺回权力时不过十六岁,真论起来,又有何可惧?”

玄烨一笑,轻轻捏了她的腮帮子一把:“多少年没听你拍过马屁了,水平见长。”

沈菡笑着给他夹菜:“我可不是拍马屁,都是大实话。”

玄烨轻叹:“是啊,大实话。只是朕现在已经不是十六岁了,江湖越老,胆子越小啊……”

沈菡:“可现在的大清,也不是当年那个大清了。”

打仗打的是后勤,大清现在的底盘,可比准部强盛多了,又有何可惧?

玄烨有些怔忪:“是……你说得对。”

大清,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大清了。

他这么多年的兢兢业业,当不会白费。

*

第二天,玄烨便开始了积极的备战。

玄烨与重臣商议:“朕拟兵分三路,开赴漠北土拉河,往探噶尔丹行踪。”

玄烨说完后,众臣都没有贸然开口,目光不自觉地看向明珠和索额图。

明珠与索额图虽只保留了领侍卫内大臣的职衔,但在朝中仍有许多附庸之臣,势力究竟缩减了多少,只能说见仁见智吧。

而逢遇大事,玄烨有时也不得不倚重二人。

——党魁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

实在是两人不管从阅历、才智还是威信,各方面都高出其他朝臣许多。

特别是在军事上,之前平三藩,两人协助玄烨调兵遣将,皆中肯要。每逢战事吃紧,玄烨甚至只与索额图和明珠密议,连诸王将军亦不得闻,可见二人才干。

这次议事,两人也都在列。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