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听闻善法(2 / 2)

轮回路上 莲池月 3774 字 5个月前

胡甲城为了救命,才捐那一千万元的。当然也有功德,他只能等到下一世,才能得到好一点的报应。

阎王和施在田的灵魂互相交流了一些意见,算是彼此沟通吧!当下,施在田作礼而退。才出殿堂,阎王又叫住他。

只见阎王示意一名黑脸阴差将三粒丸子样的东西递给他。施在田一看就熟悉,是定神丹,上次城隍给他服用过。这会儿他接在手里,眼睛看着阎王连声道谢。

阎王说这三粒定神丹,一粒保一个时辰,现在你就吞服一粒,过一个时辰再吞服一粒,直到三粒吞服完,你的灵魂就可以归体,然后回到你在省城的那个家。

施在田不明白,说三个时辰才六个小时,一天都不到,怎么能够这么快就回去?阎王微微一笑,告诉他阴间的一个时辰相当于阳间的八天,三个时辰,就是阳间的二十四天。

施在田“哦”了一声,将左手掌心的三粒定神丹摘一粒朝嘴里一丢,一仰脖,咕噜吞了下去。顿时只觉神清气爽。

当下,正值冥府类似于阳间星期天一样的休息日,阎王没有升堂理案,但也没有休息,而是叫手下阴官组织一批候审亡灵到阎王殿后面的讲善堂听闻善法。

施在田的灵魂也跟了去,一看讲善堂十分宽敞,堂前讲台上站着的阎王面相慈祥,与阎王殿中正襟危坐一脸煞气的阎王相比,真是判若两人。

其实,还是同样一个阎王,所居时空不同,气氛不同,其表情也不同。虽然讲善堂里的阎王示现的不是威严的一面,而是和善的一面,同样能够镇住场子。

你看堂中前排阴官阴差和后面多排阴魂阴灵,都规规矩矩的坐着,并不像阳间开会,会堂里总有人左顾右盼,交头接耳。会前多人叽叽喳喳已是常事,会中也难免有人嘀嘀咕咕。阴间开会,这种情况几乎就没有。

施在田的灵魂坐在阴官阴差一排,正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台前的阎王,倒想听闻善知识在阴间与阳间的讲法有什么不同。

忽然,后排中站起一个衣着褴褛的瘦脸亡灵又举起一只手,阎王问他有什么事,他向阎王鞠了一躬,然后说出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人勤扒苦做一辈子,不但富不了,还穷得叮当响,像我就是,一辈子没有歇伙地干活,临死时都没有穿过一件好衣服。

这时,大家都把目光投向这个穿着破旧的瘦脸亡灵。

阎王看了他一眼,然后脸上现出一丝苦笑,说好吧!今天就以你所提的问题,我以富贵与贫穷为题跟你们讲一讲善知识。看起来我是讲给你们这些阴官阴差和阴灵阴魂听的,其实也是讲给阳世的人听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你们这些阴官阴差和阴灵阴魂,到一定的时候或劫数,都有可能投胎变人,变人了,这些善知识很有作用。就算有的变鬼,听了这些善知识,也会有所开悟,不敢去做伤天害理的事,因为害人终害己。

此刻在座的阴界众生一齐鼓掌,施在田也跟着鼓掌。阎王示意那个瘦脸亡灵坐下,接着将富贵的话题进入正题,他讲了几个佐证为什么富贵与贫穷的故事,还说富贵与贫穷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其中有一个《藏肉孝亲》的故事,施在田听过,讲的一对姐妹,一个嫁给富商,一个嫁给穷汉。嫁给富商的姐姐穿金戴银养尊处优自不必说,由于娘家也穷,她很少回去,就怕回去了娘家兄弟要她掏银子救济,所以除了过年带些礼品回去向老父老母拜年,平时就算过节也不回娘家。

倒是嫁给穷汉的妹妹经常回娘家去照顾年迈的父母,每次回去虽然没有好东西带,但是从不空手,就算自己腌在坛子里的酸菜也要倒些出来装好,送给娘家人尝尝。

到了夏秋季节更不用说,每每时蔬鲜菜出来或芝麻、绿豆和红薯等经济作物有收了,她总要带些娘家去,给娘家人尝尝。

村里人见她回家勤密,任劳任怨地服侍老娘,都说她有孝心,就连娘家所在的村里的狗都和她混熟了,远远地见她从乡路上走来,不是汪汪地叫,而是迎上去摇头摆尾。

由于娘家也穷,有一次妹妹在娘家吃饭,发现上桌的菜吃在嘴里只有咸味,没有一点油水。妹妹就找到姐姐家,要姐姐把家里的猪油或水油匀些出来给她带到娘家去,救济一下娘家人。

姐姐却不愿把这个人情给妹妹做,说她过些时要回娘家,会带些油去。妹妹知道姐姐说在嘴里,没有行动,也不好指责,只是暗自惭愧:对于娘家人自己徒有一份想帮扶的心,却没有帮扶的能力。

就在姐姐家会餐之际,她见满桌大肉大鱼,搛在嘴里吃起来都感觉没有滋味,她想:要是娘家的父母亲能够吃到这么好的菜,会多么高兴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