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措手不及(1 / 2)

何进的脑子有多灵光?

袁绍会告诉你,何进杀的猪都比他脑子聪明。

袁绍说出那两条办法的本意是希望何进打消对付王弋的念头。

哪知道何进转个弯儿就进宫将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妹妹。

何氏现在正在发脾气,四岁的刘协当着刘宏和她的面把刘辩一顿喷,斥责刘辩举止不端。

对此刘宏居然还很高兴,当众夸赞了刘协。

这一下子何氏的危机感爆棚,听到自己哥哥的建议之后一个疯狂的念头在她心中滋生出来。

想让自己儿子当上太子其实很简单,只要刘宏只有一个儿子就可以了。

于是何氏买通了御厨,在刘协喜欢吃的食物里做了手脚。

何氏也不聪明,杀人的方法千千万,不知道她为什么那么偏爱下毒,而且还是剧毒。

其实那盘点心要是被刘协吃了事情也不会闹得很大,刘宏死儿子都快死习惯了。

要命的是点心被正在哄孙子开心的董太后给吃了……

自从董重死后董太后对刘协宝贝的不行,她未来能不能有权势就看这个孙子够不够给力,将刘协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

现在可好,真就比自己命重要了,她替刘协死了一回!

事情是晚上发生的,刘宏得知后暴怒无比,命令蹇硕将所有的御厨都抓起来进行拷问。

皇宫之内所有人都战战兢兢,何氏似乎也终于聪明了一把,她啥也没说带着刘辩就去刘宏面前请罪。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次行刺的目标是刘协,而最恨刘协的就是何氏。所以何氏很光棍,赤着双脚、披头散发跪在刘宏面前,希望刘宏把她关起来,如果没找到凶手就请将她视作凶手杀了。

这一招很高明,看似是在维护皇室颜面,其实却是让刘宏在主观上将何氏排除在凶手之外。

这真是何氏能想出的办法吗?当然不是。何进还没有蠢到家,回去将自己妹妹的计划告诉了袁绍。

袁绍听完人都要傻了,不禁怀疑这么白痴的计策真的是由一个人类想出来的?有点儿脑子的都不会这么干吧?

袁绍难得一见的毛了,对着何进破口大骂。想让刘辩当上太子的办法有的是,你倒是问啊!

骂归骂,屁股还是要擦干净的。袁绍让何进赶紧进宫,将知道这件事的厨子和宦官全部处理掉,务必处理的干干净净不留痕迹。

并且他还给何氏出了这条计策,先别想着当太子了,把何氏自己和刘辩从这件事里摘出去再说吧……

刘宏看到何氏的表现也感到很疑惑,他都已经在写废后诏书了,可这么看来这婆娘似乎真的不是凶手?

刘宏真的为死了老娘而愤怒吗?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老娘已经不是当初在小地方一起患难时候的老娘了,对权势疯狂的迷恋给刘宏前期掌权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娘俩的矛盾也不小。

刘宏的愤怒点在于有人想杀刘协。

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虽然以前老死儿子,可那也是有儿子啊。自从王美人死后他连儿子都生不出来了,在后宫他觉得自己挺勤劳的呀!

而且刘宏很看好刘协,小小年纪有帝王气度这很不错,至少比他这个老子强。

刘宏这次的做法也很简单,虽然很疑惑何氏的表现,不过居然真的让人将何氏关了起来。

既然有人愿意背黑锅那再好不过,顺便他还能把何氏和刘辩彻底从自己眼前弄走。

要是刘宏真的能把何氏弄走,袁绍也就不是袁绍了。

这一夜禁军在宫里忙活,何家与袁绍在宫外忙活。

一车车金银珠宝从何家运了出去,一个个朝廷官员悄悄走进了何家。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刘宏命人宣读了自己的诏书:太后殡天,凶手何氏认罪。何氏被废除皇后,赐死。

这本是刘宏的家事,他这么做也无可厚非,媳妇儿毒死老娘肯定要赔命。

可惜刘宏是皇帝,有些事他要和臣子们商量。

刘宏已经做好臣子分成两拨的准备了,他下定决心只要有人同意他的决定,他就帮着那些人往死里整反对的。

结果却让刘宏很绝望,臣子们确实分成了两拨,只不过一拨是反对的,一拨是对此不发表意见的。

刘宏废后的计划又失败了,反对的臣子们要求查明真凶,要求见到确凿的证据,要求为董太后报仇,要求刘宏严惩凶手,要求刘宏不能废后。

而且何氏愿意以死来遮掩皇室丑闻的消息不知道怎么就传了出去,一时间何氏名声大噪,不少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居然认为何氏是个贤后。

这一刻刘宏忽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草草结束朝会,他下令召了三个人入宫。前太尉杨赐,太常刘焉以及太傅袁隗。

杨赐卧病在家实在走不动,还以为刘宏打算继续征他为官,推辞了刘宏的召见,也断了大汉存活的最后一点儿可能。

在刘焉的野心和袁隗的阴谋之下,刘宏提前拿出了魔盒的钥匙,亲手打开了覆灭大汉的潘多拉之匣……

王弋此时还在慨叹袁绍的应变能力实在是太快,只要晚上一天何氏就会帮他省去很多麻烦,那样他会轻松很多,说不定他还能保着这个皇朝不死。

一道圣旨却打破了他所有的幻想,刘宏命令他立刻结束守孝,以最快的速度前去幽州出任幽州牧,负责经略辽东。

王弋懵了,这是什么情况?自己还没开始谋划刘宏就给了?到底他是穿越者还是刘宏是穿越者啊?这是要干嘛?

然而紧接着他就反应过来一个问题,旨意上写的是出任州牧而不是刺史!

王弋心中一沉,刘宏这是要发什么疯?是谁提出来的州牧?刘焉吗?不应该啊,现在才光和七年,离中平五年还有一段时间呢。

但是很快王弋便知道就是刘焉无疑了,而且这里面袁家人绝对有参与。

因为接到任命的不止王弋一个人,刘虞迁任冀州牧治理被黄巾破坏的冀州,刘焉迁任益州牧平定五斗米教张修的叛乱,郑泰升迁为执金吾,袁绍被举荐为虎贲中郎将,袁术被举荐为五官中郎将,袁滂复起为北海太守,袁基被举荐为汝南太守,卢植复起为扬州刺史,孔融被任命为青州刺史……

这一次可谓是官场震动,无数人被调进调出,大部分人都觉得这是刘宏在对今日早朝之事的反击。

事实也确实如此,刘宏觉得自己手中的权力实在得不到保障,他需要信任的人来帮他镇守一方。

然而细心的人却会发现一个问题,虽然各个势力的人都有外调去地方任职的情况,可总体看袁氏牢牢占据着中央,而反对袁氏的人大部分都被调离到尽可能远一些的地方。作为和刘协有关系的外戚,王弋更是直接被扔到了幽州。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