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染血的洛阳(一)(1 / 2)

师娘确实很重要,但幽州的百姓更重要。

涿县作为幽州最大的城池之一,每天的人口流量是惊人的。

封城的消息没多久便传遍了全城,王弋也没有隐瞒,张贴告示说明出现了伤寒,让所有人待在家里等待官府通知。

平民百姓是最爱惜生命的,得知伤寒出现后所有人都非常惊慌,争相打听具体情况。

王弋担心的就是这一点,人的思维是无限的,在面对未知时总会产生出各种各样的想法,谣言也会在这种情况下诞生。

这一次王弋没有选择仁慈,直接抓了几个嚼舌头的人后亲自驾临刑场,监督刽子手行刑。

有趣的一幕出现了,当涿县的百姓看到王弋之后反而一点儿紧张的情绪都没有了。

在他们的认知中最爱惜生命的人并不是自己这些最底层的平民,而是高高在上的上位者。

王弋的出现有效稳定住了民众的心情,主公王弋都不害怕的东西,他们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安心听从安排便好。

其实百姓们并不清楚,大多数上位者在生死抉择面前根本不惧怕死亡,更何况是现代穿越过来的王弋,他更敢赌!

所谓平民的平,很多时候的解释就是平凡。干大事而惜身说的就是这种平凡。

这虽然不是一个褒义词,但同样也不是贬义。惜身这种性格对于上位者来说是致命的,可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却是正常的,又能有谁不怕死呢?

每个人面对的选择不同,做出的选择同样不同。

懦弱无关人品,那些以懦弱为借口背叛的人才是真正的低劣。

不论是背叛了国家、人民、人性还是品德,失去的永远要比得到的多。

那些英雄们面对选择的时候或许比其他人更恐惧,但是当生命不是最高诉求,那些人注定会被历史铭记,而绝大多数普通人只能成为历史的尘埃。

可惜王弋不是什么英雄,之所以他那么大胆,就是因为这样的做法已经被证明了是正确且有用的。

而且他也不担心自己染上伤寒后会如何,他自信王玟能治好他,而他赌的就是这次伤寒他能控制得住,或者说幽冀能控制得住。

压住民众们的叫好声,王弋凭借着基础防疫知识颁布了紧急法令,根据健康状况将百姓分区管理,注意通风以及不可饮用生水。

王弋的命令在百姓眼中就跟圣旨一样,没了皇帝,州牧就是最大的统治者。

古人在王弋面前展现出了惊人的组织性,更可怕的是他们根本不问为什么,只关心怎么做。

一旁的刘德然瞠目结舌,他知道王弋在民众之中的声望很好,可谁能想到声望居然可以这样运用?以后那些想要背叛王弋的人,谁能有效的在这样的百姓内组织起军队?

王弋瞟了他一眼,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沉声说道:“德然,你以我的名义去世家中募捐,所有得来东西都登记好,一丝一毫都不许错。等治疗好伤寒之后,我会全部还给他们的。”

“不需要。”刘德然苦笑着摇摇头,将一张纸递给王弋后说道:“他们已经送来了。”

王弋接过纸张看了一眼,心中大震。

他从卢府出来之后第一时间便盘查了府库中的物资,只能说是勉强够用。

可这份清单上清清楚楚写着,世家献上来的物资足足是府库中的四倍有余。

这实在是太疯狂了,要知道这里可是幽州,虽然离冀州比较近,依旧算是大汉郊区。

幽州这才太平几年?世家之中就累积出这样的财富了吗?

“不少啊……”王弋的声音有些阴冷,淡淡的说道:“德然你去告诉他们,我会还给他们的。”

刘德然闻言笑容愈发苦涩,无奈的说道:“主公,您还不了。钱粮还了,可这人情怎么还?您这个人情欠定了。而且您也别想着去查什么钱粮的来源问题,我能保证都是干干净净的。蠢货这些年都被您杀得差不多了,剩下这些比猴还精。您不还,他们会得到名声。您还了,他们依旧会得到名声。”

“名声?”王弋狐疑的问:“他们只想得到名声?”

“当然不是。有了这份礼单,那些人的名字可就直接出现在您面前了,怎么样也会混个脸熟。”刘德然给王弋解释了一下大汉官场的潜规则:“到时候某个县有了职位空缺,只要有人举荐,他们的机会自然而然要打上很多。”

王弋一阵头大,汉朝举荐制的局限性实在是太大了。

前期还好,察举制里每一科都有着严格的审查。

但是后期这帮人都找到了漏洞,根本不好好审查,给钱就能过。

这就导致大汉的官员中什么人都有。

征辟制就更闹心了,征辟对象能让上层了解到的绝大多数只有名声这一条。

左灵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是幽州名士,当上三公的第一条重大决策就是建议刘宏放弃整个凉州,大汉不缺那点土地……

王弋现在招募人才的主要手段就是征辟,不要觉得王弋熟知历史人物就不需要遵循规则。

且不说那些人喜不喜欢他,有名的人才就那么多,现在必须由他亲自任命的官员就有几百。

各地县令县长不提,县尉、县丞都需要王弋亲自批示才行。

还有一些太守属官、刺史属官以及在邺城的一些中枢官员。

“就没有办法治他们了吗?”王弋非常不爽,有才能他不会吝惜官职,可向涿县世家这样和作弊有什么区别?

“有。”刘德然没有让他失望,有些阴狠的说道:“将他们任命为邺城的官员,然后……”

王弋看到刘德然伸手十分隐晦的划了一下,便立即明白了刘德然的想法。

这些世家想在王弋面前混脸熟不是为了什么大贵,却是想要大富。

那些人的脑子还算不错,知道凭借自己的才能根本不可能在王弋的中枢混出什么明堂,他们想要的是外放一方县长,而且还是那种偏远地区的最好。

当初王弋为了拉拢公孙家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将一整个郡都划给了公孙家。

王弋现在没有收回那片土地处于两方面考虑。

第一方面公孙家非常识时务,王弋让他们训练海军,公孙家训练好之后就不管了,直接交给王弋,让他派人统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