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河北的沙盘(九)(1 / 2)

进攻与防守,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津津乐道的话题,矛与盾的血腥艺术。

张辽一直认为自己称得上是个艺术家,至少在进攻端无往不利。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从阴平到下邳两日便至,一路根本没费什么手脚。

然而在下邳城下张辽却遇到了麻烦。守城的袁谭相当有水平,他派自己的部将管统带了五百人驻守在葛峄山上和下邳城遥相呼应。

张辽攻城,管统就在山下晃悠。张辽攻山,袁谭就派人开城门。

袁谭在把控局势上很有一手,他十分清楚张辽最忌惮的就是不战。

别看下邳城池高大,可一旦打起来他没有一点儿守得住的把握。只要不打,张辽的心态就会慌乱,毕竟张辽是孤军奋战,所有的问题全都是大问题。

下邳如今总共只有一千兵马还被他分出去了一半,袁谭只能多插旗帜虚张声势,为的就是不被张辽猜出来自己到底有多少人。等到他派出去募兵的人带着人马回来,那他就可以放开手脚随便打了。了不起互相消耗呗,反正他有城墙。

事实上袁谭成功了,张辽反复试探了一上午也没有看出下邳到底有多少人马。每次试探攻城的时候袁谭都摆出游刃有余的姿态,而管统也适时出现在战场边缘。

张辽倒不是害怕两面夹击,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一鼓作气说不定就打下来了。他真正担心的是对方不夹击,只是将他困在城下。

倘若士卒不能心存死志,士气就会一落千丈。更何况他现在别说补给了,就连军营都没有。这要是被包住了,只能等死。

张辽不停的告诫自己必须想出一个应对方法,况且连续试探了半日士气已经在下滑了。

显然正常情况下并没有太多的灵机一动,张辽却是想不出什么好主意,他准备用一个笨办法——进三退二。

也就是前进一段距离后再后退,装作被牵制住的样子。前进的距离要比后退的距离长,实际就是在缓缓前进。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张辽也可以进行反复试探,探明山上到底有多少人,但是坏处却更多。行进速度会非常缓慢,士卒的体力和士气下降的非常快,对行军阵列要求极高。

可张辽也没什么好办法了,他们这些人有效战斗时间只有一个白天。今天不能进下邳休整,晚上只能天为被地为床。

“攻!”

军侯们打起精神,齐齐发出号令督促队伍前进。

“御!”

见到山脚下有人影,军侯又立即组织退守。

百十来步的进攻距离,反反复复走了好几趟才走到一半。饶是王弋加强了行军阵列的训练,此时阵型也是七扭八歪不成样子。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事,张辽终于确定了山上最多也就几百人,此时正恨得牙痒痒。

他是怎么发现的呢?之前的试探张辽给麾下士卒留够了休息时间,同时也让管统有了充足的时间准备。现在如此快速反应,管统根本来不及更换旗帜,来来回回一直都是那几面旗帜。

要知道张辽麾下的精锐此时都已经有些疲惫了,山上的袁军不停的上山下山不可能还是同一拨人。

“阎崇!”张辽伸手将亲卫校尉给拎过来,指着山脚没好气儿的说:“带着你的人去把他给我弄死!”

“喏……”

“快去!”张辽的声音几乎是在咆哮,几千人被几百人耍了一上午,谁也受不了这个气。

吩咐完之后张辽也不管阵型了,拎着自己的大枪走到最前面大喊:“儿郎们!打下下邳,府库……均分!杀!”

命令一下,所有河北士卒的积极性全部都调动起来。也不管军侯校尉的指挥了,所有人一窝蜂一样冲向了下邳,有的为了加快速度甚至将盾牌都给扔了。

没办法,主要是张辽这个带头的没起到什么好作用,一马当先拼了命的向前。仗着自己的甲胄好,罕见的没有闪避格挡箭矢,愣头愣脑的冲锋,看来袁谭是真的让他气坏了。

其实看似没头脑的张辽心中在疯狂庆幸,现在的情况比他经历过的任何情况都凶险。这并不是一场杀伐的较量,而是一场意志的比拼,他差一点儿就输了。只要在折腾两三趟必定有人心生不满或坚持不住,到时候等待他的就是士气一泻千里、不战而溃。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