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河北的沙盘(二十六)(1 / 2)

为将的意义是什么?

统率百万大军,运筹帷幄开疆拓土?

彰显男子气概,横刀立马征战沙场?

心怀远大志向,戍守边疆保家卫国?

徐荣不知道该选哪个,或许哪个都可以,或许哪个都不行。他是被公孙度举荐入伍的,起点很高,做得官也很高。但他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他不从军似乎什么都不会做。

在军队中徐荣学会了很多,如何排兵布阵,如何突袭设伏。不过他觉得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在军中他学会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服从,而且他坚决贯彻着这一行事准则。

他就是这么一个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人,从不问为什么要打,只关心打谁。

早年辽东恶劣的环境让他早早就看透了这个世界,归根到底世界的本质就是你吃我、我吃你。小鱼被大鱼吃,大鱼被巨鱼吃,巨鱼被人吃,人被人吃,人……被野狗吃。最终,猎户打死了野狗,吃掉了野狗。然而猎户只是个小鱼……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并不适合这个世界,人善良得如同清水,也能恶得犹如泥潭。想要活下去就不能有思想,如果不能成为最聪明的那个,那么就会被更聪明的人抓起来剥皮剔肉、水煮火炙、大快朵颐、敲骨吸髓,最终将残骸扔进嘴里,咀嚼到连骨头渣子都不剩。

这便是徐荣总结出来的生存之道,他从不会效忠聪明人,也不会去拉帮结派做一些自以为聪明的事,他只会去效忠最正确的那一个。

曾经的大汉就是正确的,可惜现在已经分崩离析了。

那王弋就是最正确的吗?

徐荣也不知道,但他知道王弋至少在做正确的事。让官府重新运作,让百姓恢复生产,尽可能少募兵以及非常完善的徭役制度都是一个国家的生存根本。

对于很多聪明人来说这根本不够,他们看重的是主君是否英明,是否愿意采纳他们的意见,是否愿意重用他们甚至独宠他们一人。

然而徐荣却不在乎,他只是个大头兵,只需要知道谁是主君想要消灭的敌人便足够了。

所以徐荣来得很快,传令兵从邺城到涿县都用了两天多,他一天一夜便到了。

大殿里,王弋将一份战报亲自交到了徐荣手上,徐荣一个字一个字认真看完后将其放在一旁,既没有开口询问,也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

事实上他根本就没有想法,他在等待属于自己的命令。

“我记得班固曾说过:观瓶之居,居井之眉,处高临深,动常近危……你知道这句话是出自哪里的吗?”

“汉书游侠列传……陈遵……”

“是啊!瓦罐不离经变破,将士难免阵前亡……或许这就是命。你信命吗?”

“主公,我该信命吗?”

“你该信,因为我会算。我算到了臧霸的命,他的命很不好。少年为贼,不得好死。去,为我实现这个预言,为我谱写他那可悲的命运!”

“喏。不过主公,末将有些疑问。”

“讲。”

“邺城已无兵可用,我应从何处出击?粮草由谁供应?副将是谁?归谁节制?”

“你只归我节制,黄河以南所有的士卒由你统率,粮草由邺城供应。张飞、张辽、张郃都是你的部将,秋收之前我要让袁绍滚回徐州,而且臧霸必须死!”

“末将遵令。”

徐荣行了一礼,接过虎符转身而去。他没有丝毫紧张与兴奋,主帅又不是第一次干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得不说王弋很疯,他已经做好孤注一掷的准备了。更要命的是他原本还想将青州还给袁绍,现在他居然想要将青州变成无主之地……

“来人,备车去刘府。”王弋的脸上看不出丝毫表情,边走边说:“顺便去告诉董承,如果天黑之前还没有劝降蒋义渠,我就连他一起砍了。”

是人都能看出王弋现在不对劲,可就连荀彧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说。真没法劝说,王弋现在做的每个决定都是正确且明智的,让他如何开口?

而且据荀彧所知,昨日看到战报后王弋将平时最宠溺的甄道叫进内院臭骂一顿,直接将小姑娘给骂哭了。听到这个消息荀彧就知道郭嘉回来应该没什么好果子吃了,最好也是个回炉再造,勒令回家读书……

“主公可是想要收回赋予刘氏的权力?”马车上的气氛实在是太压抑了,让荀彧不得不找些话题:“如此主公没必要亲自走一趟,刘氏已经式微了。”

“不。对待刘氏的态度代表了我对待大汉的态度,他们在我这里必须要过得好,要过得比在其他人那里都要好。不仅要好,还要有权力。不仅要有权力,还要有重权。”

“可军粮乃是命脉,您应该知道我一直不赞成您这么做的。”

“所以我才会亲自去一趟,我要让他们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