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争吵(1 / 2)

“赵伯然,你倒是说说那曹孟德有哪点好?”杜袭很是看不上曹操,曹操实行的政令是出了名的严酷,在青州的所作所为传遍了天下,简直就是不当人的典范。

赵俨却很看好曹操,朗声说道:“如今世道哪有人情可言?想要恢复天下太平就必须从严从快,如果不能快刀斩乱麻,那天下只会被无尽的战火拖死。只有拥有大魄力的人当机立断,才能让天下恢复太平。”

“还被战火拖死?你是疯了吗?”杜袭眼神中闪烁着嘲讽,嘴里更是无情的说道:“就按曹操那种行事风格,用不着等到被战火拖死,他自己就能把天下给玩死。曹操在青州待过,在兖州待过,现在待在司隶。你可以算算这三地一共有多少百姓,他又拥有过多少军队。那么多军队需要百姓供养吧?百姓交了粮要去打仗吧?打仗死了兵又要征兵吧?长此以往百姓越来越少,可军队却不能少,百姓死的会越来越多!”

“那不正是需要一个人老快刀斩乱麻吗?”

“可是他快了吗?青州他占住了吗?兖州他占住了吗?”

“那王中和就值得追随了?”赵俨同样是不服气,大声喝问:“前些日子王中和与袁本初的大战你听说了吧?兖州大好局面,只要继续追击下去袁绍必败。少了一路诸侯天下会少多少战乱?河北足够富庶了吧?也没见他打下去啊!还不是为了自己的野心?那王中和和刘表一样,都是沽名钓誉之徒罢了。”

“你正常点好不好?不要被陈长文蛊惑!”杜袭无奈一叹,苦口婆心的解释:“打仗不是头脑一热有兵有粮就能打的!今年黄河两岸灾情严重,民生也要考虑进去。”

“短时间让河北百姓富庶有什么用?天下处处都在遭灾,只看河北一地?只顾着河北不顾天下和杀人有什么区别?这样是不会长久的。”

“伯然你怎么这么功利了?不得要一步一步来吗?”

“可是他王中和一步也不愿意迈啊!从幽州到冀州他确实展现出了人主之相,可拿下冀州后就开始固步自封了。天下大乱,有能力者不想着如何迅速平定,却执着于一地一城!怕是他被冀州的富庶迷了双眼,早已忘记志向了!”

“那曹孟德不也一动未动吗?”

“大将军四面环敌,出击当然要找好时机。但王中和没有吧?他哪里有敌人?”

“赵伯然!”杜袭真的被赵俨这种功利的心气到了,大声斥责:“治理不需要时间吗?一味的打仗百姓怎么办!你能肯定能够迅速平定天下吗?其他诸侯都不反抗吗?你别忘了荀氏也在河北,你比荀文若更懂?佐治同样在河北?你的才能比佐治还强?”..

“我不是那个意思。”赵俨见杜袭毛了,语气软了一些解释道:“可长文已经和我等在信中讲述了大将军的志向以及计划,休伯说了什么?只是让我们去河北谋出路,难道我们是没有出路吗?”

“那你怎么不想想休伯也在曹孟德麾下,可他为什么让我们去河北啊。”

“休伯哪懂这些……”赵俨无所谓的摆摆手说:“若说文章那我自愧不如,可若说治军治民休伯怕是不能和我比吧?”

“赵伯然!何等狂妄之语?你居然看不起好友!”杜袭腾的一下站起来,指着大门喝道:“滚!滚出去!今日我与你恩断义绝。”

“子绪,此乃无心之言……”

“滚!”

“行行行……”赵俨无奈摇头:“过两日我再来,我们都冷静一下……”

说罢,赵俨起身离去。

赵俨能和杜袭成为好友是因为两人的才华都十分出众,都能对天下大势侃侃而谈,可两人吵起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赵俨家境十分不好,老母一人将其辛苦拉扯大,靠着自身努力才有现在的影响力。他更迫切的希望用这一身才华做些什么,至少不负少年时的那些辛苦。

杜袭和赵俨不同,杜袭从曾祖父开始就是名士,影响力很大。但是大汉的名士以做官为荣的并不多,杜袭染上了和管宁差不多的毛病,喜欢隐居。

这种隐于山野,超脱世俗的感觉真的很上头,刘表多次遣人来邀请都被杜袭拒绝了。

其实之前辛毗曾写过信邀请杜袭和赵俨,只是辛毗的信有些露骨,摆明了让杜袭前去帮他壮大自家势力,两人也就没理会。

这次两位好友一起来信就不得不重视了,他们二人也觉得是时候出山为天下做些什么了,只是在效忠的人选上两人起了激烈的争执。

赵俨认为曹操心怀凌云之志,还能不拘一格用人才不看出身,绝对是个完美的去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