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喋血阴山(三)(1 / 2)

徐荣一篇篇仔细翻阅着邺城送过来的情报,认真分析着每一个可能性。

邺城的五军军务府给出了匈奴人进攻辽西目的的猜想,徐荣认真看了一遍又一遍。

匈奴人为什么想要进攻辽西郡徐荣并不在意,已经失败了的计划,胡人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再发动一次。

徐荣真正关心的是胡人的动向,如果胡人没有能力向幽州方面进军,那么他们就该打阴山的主意了。

对于阴山山脉徐荣简直是又爱又恨,做为并州对塞外的屏障,这些年这条山脉立下了汗马功劳,许多胡人部落就是因为有这条山脉在,才放弃了入侵中原的想法。

可是阴山也有让人诟病的地方,这条山脉防大不防小,虽然对大部队非常不友好,但是山口极多,小型部队进出非常方便,简直就是为一两千人这种规模的军队量身定做的通路。

徐荣是防不过来,也不可能去防,他现在必须想个办法让胡人不去注意这里。

可是思考了许久,哪怕集合众人之力也没有任何办法。

诸位将领能够想出来的方法只有吸引胡人的注意力,想要让胡人不从阴山入侵,那他们就必须和胡人打仗。

问题是无论胜负,徐荣都承受不起。

输了自不必说,他们这座孤城退无可退。

胜了更是麻烦,不能一战而定反而会让胡人更加在意阴山。

其实徐荣不在乎胡人会不会穿过阴山袭扰,阴山背后是武原、云中、朔方这些边郡,边郡百姓死不死他毫不在意。

但是许多人都在乎,梁习在乎、荀彧在乎,特别是王弋也在乎。

无奈之下,徐荣将自己所有的计划都写了下来送往邺城,其中还包括一封求援信,

徐荣需要一些能够帮他解决问题的人,阴山的防务一直靠斥候撑着,如今想要胜利需要一些他不擅长的计谋。

徐荣对于阴山的担忧非常正确,休息好了的托罗又开始作妖了。

为了弥补自己没能成功奇袭幽州,托罗献策分批次清剿阴山山脉中潜藏的汉军斥候,再以小股兵力从山口潜入,汇聚成大军对并州进行压制。迫使幽州兵马驰援并州,找机会翻越长城攻占并州。

这是一个不错的计策,王弋手上已经没什么可以迅速调动的兵力了。

可惜步度根没法和托罗研究可行性,也研究不了。

这还要从赵云突袭后军辎重营说起,赵云那次袭击获得的成果要比他想象中大得多。

步度根为了保护后营,调去的都是些精锐士卒。精锐自然需要精锐率领,那些士卒的统帅都是鲜卑的贵族出身。

那一战赵云杀爽了,斩杀了不知多少胡人统帅。

胡人贵族却十分不爽,执掌兵权的都是家中精英,忽然死了怎么能让他们开心?

而且精英死了之后兵权怎么分配?

不能不给了吧?

支持你步度根成为鲜卑的王不是白支持的,你也要有所表示。

拖家带口孤注一掷的麻烦终于显现出来,鲜卑贵族在步度根面前闹得非常凶,他根本就没有心情研究托罗的计策可不可行。

一面是着急恢复自家权势的贵族,另一面是希望通过这次机会吞并其他家族的贵族。年轻的步度根第一次感受到了统治者的压力,权势也不总能带来好处。

不过尽管步度根没有仔细研究,他还是同意了托罗的计划。他将自己面临的破事儿和托罗说了,暗示托罗想要行动没问题,只能匈奴人自己行动。

一瞬间托罗差点儿气死,原本追击赵云他就不同意,可是步度根迫于贵族的压力还是派出骑兵为死亡的将士复仇。

现在没打出什么成绩又开始争权夺利,这谁受得了?

托罗很想说一句:这么喜欢争,怎么不去蒸饼?

奈何这种讽刺只有他明白,其他人根本听不懂托罗在说些什么。

最终托罗和提湖律商议,他准备让提湖律带着五百弓手进山清剿汉军的斥候,他自己则带着匈奴所剩无几的骑兵随时准备支援。

提湖律一口答应,跨上宝马、提上大弓、点齐兵马便出了大营,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起初徐荣对于这件事是不知道的,在阴山中游弋的斥候完全属于自生自灭那种。

阴山山脉中猛兽众多,保不齐什么时候就给吃了,徐荣也没有给斥候做出硬性规定,只是吩咐发现重要情报后送回来就行。

或许是运气使然,几天之后有一队斥候在一处悬崖之下发现了一头摔死的野猪,这头野猪并不是自己不慎摔死的,它身上还插着一枚极长的羽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