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王剑(1 / 2)

王弋当然知道这种武器对水军的意义有多重要,不然也不会让周瑜来看。

周瑜和其他将军一样,看到好东西,第一时间想的就是如何搂到自己军中。

王弋还记得周瑜看到床弩后认为装备到舰船上将是水战的绝对利器,看到连弩后甚至写了一大篇疏奏来论述连弩对水军的重要性。

对于擅长潜水和跳帮作战的水军来说,这种花纹钢的兵器自然是首选,他们作战时也没什么防护,有一柄利器傍身,搏命的时候自然优势更大。

问题是王弋现在真的给不了,他制造出来的毕竟只是伪大马士革钢,花纹和强度虽然很接近,可是原理和乌兹钢有着天差地别。

乌兹钢只要用普通的锻打铸造步骤就能制成这种拥有美丽花纹的武器,它真正的强大之处在于刀身上那种自然形成的纳米级细碎锋刃。

王弋这种属于山寨货,用的方法是灌注后多次扭转折叠锻打,只能说是形似。

而且这种武器制造起来非常麻烦,哪怕浦沅亲自动手,在不考虑后期打磨和构装的情况下,每天的成品也只有三柄刀剑。

目前水军也用不上这些,王弋带周瑜来看看,就是为了展示自己没有忘记水军,好东西都给水军想着呢。

毕竟无论是床弩还是连弩王弋都没批,一来水军现在没有那么多船,二来潮湿的环境对于这两种精密的装备很不友好。

在水军没有给出合理的养护方案之前,王弋是不准备批复的,毕竟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在船上养护这些。

王弋给周瑜详细解释了一下水军面临的困难以及州府的财政问题,并且保证道:“公瑾,只要水军证明自己有能力维护这些装备,我就给你们批复。”

让周瑜打仗绝对没问题,可让周瑜研究这些?他又不是工匠……

不过周瑜还是跟工匠详细询问了很多细节,打算研究研究。目前为止他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已经学的差不多了,缺的只是政治和军事上的实战经验,如今已经可以花些时间在其他事情上了。

而且这一次王弋将他带回邺城也不是单纯的讨论军制,这个举动意味着王弋已经允许周瑜正式步入官场,开启自己的政治生涯了。

王弋带着几人在专门研究武器的地方整整转了一天,其中很多东西都让周瑜眼前一亮。

比如一些携行的装具,一些武器上便携的小设计,行军时更方便的营帐等等。

做为一个统帅,周瑜很清楚这些东西的价值,很多时候战争胜负的关键不是战士是否强大,而是后勤运力能否供应得上。有了这些东西,战士们平时生存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特别是当周瑜看到王弋竟然安排了很多人在测试刀剑使用的稳定性时真的惊讶了。周瑜的武功很好,所以他很清楚打仗的时候普通士卒没有多大的发挥空间,若是能在刀剑上为他们争取一丝先机,那就是间接的拯救了他们的生命。

见到王弋对细节的追求程度,周瑜想不出什么理由能够导致王弋失败。

在这个以兵力论强弱的时代,显然王弋的精兵的理解和其他人不同。

一般诸侯们都认为精兵是一支能打得军队,而在王弋的理念中,对于精兵的理解是任何时候都能打得军队。

人力是有限的,所以王弋便在装备上寻求突破。M.biQUpai.

王弋在这个研究室里停留了好久,他干了一件大事。

既然这个时代的人连电都能接受,那他就准备下一些猛药。在这个研究室里,王弋和实验人员详细解释了一番力的原理以及力学定律,将物理的种子埋在了这片全天下科技水平最高的地方。

至于地球是圆的这个问题他倒是没有解释,也不可能由他来提出这种“离经叛道”的言论。

王弋相信总有人会向当前的理论发出质疑,向千万年的权威发起挑战。到了那个时候,想必他也已经准备好自己的舰队了,扬帆海外的理由就不是寻求长生不死,而是去验证真理。

不过这一次辽队却没有在武器上给王弋什么实质性的结果,大多都是些需要论证的构想方案。

王弋确实知道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不行的,但他却没有明说。

科学发展嘛,就是这样。

做为人主他已经不能插手太多东西了,特殊的地位导致他的言论会被无脑信任并奉为真理,没人会去质疑,也没人敢质疑。

逛了一天,王弋觉得也挺累的,便推掉了陈满和黄承彦奏事的请求,早早回了府衙休息。

浦沅却在天黑后送来了一件礼物,让王弋觉得有些差异。

浦沅已经成婚了,夫人就是徐君,而且如今徐君已经有了身孕,必然不方便来见王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