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扬州乱局(一)(1 / 2)

在王弋为自己的未来积极准备的时候,有人却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好了。

这个人不是厉兵秣马的袁术,也不是固守城池的袁绍,而是一直盘踞在丹阳秣陵的笮融一伙儿。

笮融搞邪教很有一套,他不光宣传人人平等,还致力于做到人人平等。

他曲解了佛教的教义,大肆鼓吹“人活着受苦是为了死后极乐,人生前享乐死后必定遭难。”

等拉拢到一批信徒后就开始抢掠大户,为此他还编了一套理论,说是为了帮助那些有钱的人死后能够安息,必须消耗掉他们家中的财富。

抢劫到财富之后,笮融便大摆筵席,开法会继续宣传教义,吸引那些想要不劳而获的人。

慢慢的,即便相信劳动能够获得财富的人也开始屈服于自己的欲望,开始加入笮融的队伍。

笮融拉拢到一批人之后就让这批人继续去抢,让他们手上沾满鲜血,让他们体验财富随手可得的痛快。

就这样,笮融的法会越来越大,人员越来越多。

袁术不是没想过去剿灭这帮人,可秣陵是丹阳郡的,丹阳又盛产精兵,两相对比后袁术郁闷的发现自己可能打不过。

然而靠劫掠获得的财富终有一天会消耗干净,毕竟秣陵就那么大,富户也不是无穷无尽的。

没了吃的,信众们自然要闹别扭,自然要去找笮融。

此刻笮融的目的却达到了,他呼吁信徒们拿起刀枪,去拯救更多挣扎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去超度那些一毛不拔的富户。

其实所有的信徒都已经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这段时间吃穿用度是怎么来的?

那些被度化了的富户都哪去了?

去度人还需要带刀枪?

他们算哪门子信徒信众呢?

他们不过是一群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乱民罢了。

可那又怎么样呢?

是什么真的重要吗?

他们每个人的手上都不干净,全都沾染了同乡的鲜血;

他们每个人的心灵都不纯洁,不再愿意劳作获得生存的希望。

不重要了……

不归路之所以被称为不归路,就是因为永远也回不了头。

他们也不需要回头。

活着本来就艰辛,痛快一时是一时不是很好吗?

况且书上都说了“法不责众。”

他们愿意去赌,赌自己是不会被责罚的众。

秣陵城中无论男女老幼,都跟随着笮融等人向北面的湖熟杀去,浩浩荡荡的队伍足足用了五天才走到湖熟。

城墙上湖熟县令早已做好了准备,利用这几天组织百姓将城外所有的稻米全部收完,不给这些乱民留下一口吃的。

城内滚木礌石齐备,箭矢也相当充足,虽然只有五百守军,县令依旧有自信将这帮乱民打散。

笮融本是个豪强,大本事没有,不过组织煽动的能力却是一等一的好。

只见他时而高声呼唤;时而俯身下拜;时而虔诚行礼,往来与乱民之间,将零散的队伍纷纷串联起来。

很快,成年男子便纷纷脱离自己的家庭,组织起了一个零零散散的震惊,在笮融的念叨声中拿起刀枪向城墙冲去。

起初这些乱民的战斗力真的不够看,一轮齐射、几块木石便将他们打得抱头鼠窜。

然而很快,随着死亡的人越来越多,敢于玩儿命的丹阳人开始发飙了。

丹阳郡是个比较奇特的地方,都知道丹阳出精兵,其实丹阳更容易出宗贼。

要不是这两年扬州的收成还算不错,宗贼闹得最厉害的就不是荆州,而是扬州了。

大家都是沾亲带故的,一个亲戚死了,团结的丹阳人立即想要为亲戚报仇,没了命的往城墙上冲。

县令却一点不慌,这些乱民没有攻城器械,连个像样的梯子都没有,拿什么来打破城池?

仍滚木礌石的士卒放下了手中的武器,站在城墙上各种嘲讽。

弓箭手都已经不齐射了,只有等到人梯快要搭起来的时候会射一下人梯最下面的那个人。

这是一场纯粹的屠戮,没有任何同乡情谊可言。

乱民叫嚣着想要报仇,让士卒下来拼个你死我活。

守军却随手一箭将大喊大叫的人射死,最后还不忘来上两句挖苦。

除了……县令。

县令此时痛心疾首,这些都是百姓啊,是宝贵的劳动力,就这么浪费实在是太可惜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