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人间炼狱(六)(1 / 2)

造反的杀戮并不是始于劫掠,而是始于内斗,灾民和灾民之间的内斗。

张老爷等到晚上组织了一批人,去收编了另一个污水渠,并且还带回来了粮食补给。

补给非常优秀,是优质的蛋白质。

跟着张老爷的人都非常高兴,觉得善人不愧是善人,总有办法拯救他们这些泥腿子。

不仅如此,张老爷还展开了疯狂的洗脑行动,在灾民中宣传之所以发生蝗灾,是因为袁绍死了,有人德不配位,上天来惩罚那些恶人。

要不然怎么解释为什么袁绍一死,蝗灾就来了?

而他自己则是某位神明转世,曾经广行善事只是因为没有觉醒,身上的神性促使他那么做。

如今经历了种种苦难,他已经明白了自己的使命,要将万民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出来。

很多人对这个谣言深信不疑,将张老爷当神仙供了起来,并且愿意追随他,受他驱策攻陷一个又一个污水渠。

可他们若是知道张老爷真正的意图,估计不少人都要精神崩溃到自尽。

张老爷不过是想为自己找一条后路罢了,他目前的志向不过是复仇后得到荣华富贵。

若是成事了,他占据平舆也算是一方豪强了;若是没成事,转而用这套理论去忽悠另外两个袁家小子也是不错的。

灾难终于完成了它的终极目标,它先是消磨掉了人的意志,再将贪婪的欲望重新注入到那些空虚的躯壳中,最后让他们陷入疯狂。

是的,灾难的目的只有死亡,死亡的越多它的意义就越大!

现在恶念还是一个刚发芽的种子,还需要精心呵护。

等到开花结果那天,大地都会为之恐慌。

没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孙乾也没有。

他正在游说一些人想要向袁熙建议攻打九江郡。

袁绍死后,他治下扬州那两个郡没有向任何人称臣,在袁术、袁谭、袁熙之间左右逢源,跟三方势力都很暧昧,却又不愿臣服,很有待价而沽的意思。

张勋的死不是一件小事,张勋在军队中很有人望,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军队有很大机率会哗变。

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就必须给军队找些事做,让他们将张勋给忘了。

这是一个十分充分的理由,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毕竟家财都在平舆,谁也不想倒霉。

所以群臣都很卖力,说得袁熙也心动不已。

说实话,以现在这个情况,基本上不会有什么人想要打仗。

以汝南郡为中心,拜袁熙这个倒霉孩子所赐,周围的郡县没有一个好的,全都遭了灾。

刘表那边还算不错,底子够厚再加上长江相隔,蝗灾肆虐的地方不多,赈济的也快。

真正倒霉的是兖州和徐州。

兖州是蝗灾的重灾区,大部分蝗虫都飞了过去,王弋一边免免免、一边送送送、一边吃吃吃……

孩子都没抱两下的王弋直接杀向了陈留,一路制定免税政策,一路督促荀彧赶紧调集粮草赈灾。

等到了陈留后看到那惨象王弋真的是心痛不已。

兖州本就不是他重点开发的区域,毕竟这里是前线,很容易受到破坏。

想要恢复生产比较困难,哪怕依靠政策,没有几年的精耕细作是恢复不过来的。

况且他又抽完胡人没多久,虽然缴获了不少牛马,可缺口更大。

边民恢复放牧也需要时间,兖州真的就是个小可怜儿,袁涣的能力再强也有个限度。

好在袁涣够给力,赈济工作非常及时,没有闹出民变。

关羽也拿出了一些军粮支援袁绍的工作,虽然大锅盔真的不怎么好吃,可有得吃总比饿死强,只是白瞎了今年的庄稼。

王弋亲自来陈留就是稳定世家,防备他们闹幺蛾子的。

不过袁家的号召力是真的强,袁涣请出了自己老父亲袁滂,袁滂硬是让陈留的世家出钱出粮出人,老老实实赈灾。

所以王弋的到来只起到了一个振奋民心的作用,好在他还有另一手绝活,那就是吃。

蝗虫啊,优质蛋白啊!

做为一个过来人,王弋在夜市上什么没吃过?

飞虾嘛,掐头去腿,火上一烤,嘎嘎香!

在百姓惊恐的眼神中,王弋一只又一只的吃,吃饱了最后还打了个嗝。

关羽见状对王弋十分佩服,虫豸这种东西看着就恶心,王弋敢这么做也是拼命了,对于敢拼命的人他都很敬重。

结果等他吃了两个才发现王弋似乎不至于因为这种东西拼命,因为味道真的不错。

最终在王弋那声“缺点椒盐”的话中,兖州开启了吃吃吃的模式。

由于赈济及时,灾民不像豫州那么惨,行动能力还行。

随着蛋白质的补充,百姓们抓起蝗虫来就更有劲了。

王弋本来还想效仿一下官府收蝗虫的桥段,后来发现根本不现实。

蝗虫并不好抓,它们可以飞得很高,人力不可能及。

况且王弋本身存粮就不多,还不如直接让百姓们去吃,能缓解不少压力。

袁涣推测蝗灾基本上不会越过黄河,绝大部分会被消耗在兖州之内。

这才让王弋放下心来,顺便狠狠骂了袁家那三个小废物一顿。

不过袁家三子都挨骂其实挺冤的,袁尚的青州没有遭灾没什么好骂的,袁谭确实不应该挨骂,他做得相当好。

嘭嘭嘭,嘭嘭嘭……

鞋子在木质地板上的踩踏声非常细碎,看来它的主人应该非常烦躁。

袁谭确实十分烦躁,不停的在走来走去。

当他得知蝗灾来临的时候,第一时间派人焚毁了彭城国的庄稼,并且将整个郡国的百姓全部转移到了下邳。

为此他甚至创造性的展开了军队救援,一切从速从快,人来就行,其他的全部放弃。

他将彭城国设置成了防蝗灾的第一道屏障,第二道则是他本人所在的下邳。

整个下邳郡,农庄、村、亭之类的小型聚居地全部放弃,青苗全部收割焚毁,人员迁入大城,在大城附近设立渔网和专门的看守人员驱赶、防备蝗灾。

袁谭没有王弋那种来自后世的知识储备,他能做的只有保护百姓,并且想办法饿死蝗虫。

可以说他做得很好了,张纮对这个弟子非常满意,很有英主的潜质。

所以张纮看到袁谭这样便劝慰道:“显思啊,坐下来莫要着急,处变不惊才是人主需要做的。”

“老师,我怎么能不着急啊?”袁谭此时根本听不进劝,“老师,这是彭城国迁徙百姓的数据,您看看。”

说着,袁谭将卷竹卷递给张纮。

可还没等张纮看,袁谭便已经道出了问题:“彭城国十几万百姓,下邳收了两万、司吾收了一万、良成收了一万、下相收了一万、徐县收了两万、夏丘收了一万。

老师,我算学还算可以,这些人加起来有多少?只有八万!八万啊!这才只有一半人过来,另一半呢?

八万百姓,我就算是他路上死了,死了……死了……死了一万总可以吧!死了一万百姓够多了吧!剩下的呢?我不能看着他们死吧?留在彭城国能有什么活路?”

“也不一定。”张纮的心思同样沉了下来,轻声说道,“说不定留下来的都是世家,他们有能力保住自家的庄户……”

“您可别说了!我都不敢想啊!老师!”

袁谭的神色异常激动,那张丑脸扭曲到变形,歇斯底里的咆哮:“我给您看的是户籍啊!造册的百姓!我都没敢算那些世家的庄户!真要算上,彭城国少说也有二三十万人。就来了八万?我做梦都能吓醒的!”

张纮沉默不语,他当然知道这一节,可是他只是想劝一下袁谭,让他不要那么激动。

袁谭也意识到了自己过于激动,沉声说道:“老师,我要议一议,这样不行。一个灾年损失十几万百姓和一个郡国?这次蝗灾过后,彭城国需要多少年才能恢复过来?十年?二十年?还是永远也恢复不过来?这种损失我承受不了,谁也承受不了!”

“显思……”张纮看向了满眼凝重的袁谭,犹豫片刻说道,“你应该明白的,这件事和你无关。”

“怎么就和我无关了?他们不都是我的子民吗?”

“和你无关……”

“张纮张子纲!老师!”

“显思,让他们自生自灭吧。”

“不可能!”袁谭迅速来到张纮面前哀声祈求,“老师,我知道您有办法,您一定有办法的对不对?”

“唉……”

张纮无力一叹,心道袁绍真是造孽啊!

多好的孩子啊,勤政爱民、见识广博、知人善任,除了内心有些急躁和不自信,几乎没什么缺点了。

可就是因为长得不好看,得不到自己父亲的重视,以至于到了现在愿意支持他的人并不多。

特别是那些世家,很多从骨子里看不起袁谭,只是因为他长得丑。

张纮相信在自己的调教下袁谭绝对会成为一位世间少有的英主,问题是他只是一个人,做不了所有的事。

他有解决彭城国问题的办法吗?

开玩笑,袁绍三兄弟他都能玩儿的明白,区区一个彭城国算得了什么?

可他不想说,因为实在是太危险了。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人主更不能轻易涉险。造反的杀戮并不是始于劫掠,而是始于内斗,灾民和灾民之间的内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