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石城之战(上)(1 / 2)

扬州,扬州……

暮雨的江南,如温婉的美人,却总是处于混乱的旋涡之中。

袁术的动作很快,五日之内集结了三万部队交给朱桓。

朱桓的动作更快,一南一北兵分两路,两个月时间便合围了石城,直逼九江郡。

石城是严白虎在江南的最后一座大城,退无可退必须坚守。而石城的守将,便是他的弟弟严舆。

望着城外集结的大军,严舆到现在还有些不明白,之前都是好好的,所有城池在信仰的加持下,都愿意向他们低头,怎么朱桓一来,那些人就反水了呢?

可真的好吗?好才是问题!

严家兄弟是有那么一点儿小野心的,不然也不会早早就起兵立山头儿。

但是自从被袁术收服之后,他们一直安分守己,是谁再次挑动了他们的野心?

要是问他们自己,估计只会说是自己一不小心、二不注意,有了些非分之想。

有非分之想没什么,可是他也不想想,他们算是个什么东西?凭什么值得那些世家放下身段去结交?

他们的出身可是贼,世家是不会和贼为伍的。

陈瑀早就已经安排好了,各个县城的大小官吏几乎全都是他的人。

至于各地的百姓?那就更好骗了。

佛教在他们这帮文人手里算是玩出花儿了,佛教不是讲究来生修得善果吗?

那就讲!

只要你愿意捐纳财物,来生必定修成善果。

这给严家兄弟筹措了很大一笔财富,能够支撑他们打很久。

有人会说,这不是和妫览一样吗?

当然不一样,妫览是必须要钱,可陈瑀不需要,只要心诚就行!

什么是心诚?嘿!只要你拜佛就行!

在哪里拜?随意。

要不要上香?无所谓。

陈瑀主打一个心诚则灵,愿意给钱说明虔诚。不愿意也没毛病,只要你相信并且愿意做好事就行。

而且任何善举都可以,哪怕在路上看到一块儿挡路的石头后将其搬走,也是消除业障、累积功德的举动,死后肯定能投好胎,来世注定是人上人。

反正都是来世,他也不担心有人拆穿他。

这也是为什么袁术任其发展的原因,这可是教化万民啊,当然越多越好了。

有人劝袁术适当遏制一下,袁术不仅没有遏制,反而加大了鼓励力度,甚至一度想将这个功劳揽在自己身上。

结果就是陈瑀真的给他弄了一大堆信仰坚定的反贼,只是这些反贼并不听他的,而是听佛的。

严白虎将自己包装成佛陀降世,得以迅速接管了三郡之地。

可是陈瑀的毛病又犯了,或者说聪明人又陷入了牛角尖。

他觉得袁术绝对完蛋了,现在不着急让袁术死,还不如直接等佛教在吴郡铺开,直接让袁术自生自灭比较好。

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了,将这条战略视为绝佳计策,却被朱桓用三句话突破了信众的心理防线。

第一:佛有没有说袁术是十恶不赦的坏人?

第二:既然没说为什么要造反?

第三:放下武器投降,袁术既往不咎,想怎么信佛就怎么信佛,袁术不管。

造反本就是一件背负业障的事,这是陈瑀编的佛经里自己写的。

当时他担心百姓会背叛严白虎才加上的这一条,现在却砸了自己的脚。

这也是为什么朱桓能够这么快平定丹阳郡的原因,他在丹阳的声望本就很高,这么一说几乎所有的信众都投降了。

陈瑀安排的人见大势已去,能跑的就跑,跑不了的就降。

这些人想着反正大家都是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亲戚,朱桓还能杀了他们?

朱桓还真能,他斩杀那些人的时候连一点儿犹豫都没有,法场都没去。

没办法,他必须要快,赶紧解决完叛乱他还需要去防备徐州可能的偷袭。

但是到了石城他却快不了了,石城不像其他地方,守城的都是临时组建的军队,这里的军队都是职业军人。

最要命的是,这里有四千水军……

朱桓都要骂娘了,袁术忙活了这么多年都没有四千水军。

别说四千了,袁术那就可怜巴巴的水上不都不能称之为水军,最多是个水路运输大队。

可那又怎么办呢?他又不是神仙,不会撒豆成兵的本事。

他现在都不敢攻城,生怕城中守军脑子一抽抽想出一个围魏救赵的计策派水军去袭击吴县。

要是那些人真那么干了,除非他有翅膀,否则没有任何应对的办法。

“朱将军,这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