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周瑜的战略(1 / 2)

“算算日子差不多了吧?什么时候走啊?”

甘宁来来回回踱步,显得异常烦躁。

行军打仗讲究的是出其不意,这袁尚都有准备了,他们却还在这里耗着!

周瑜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况了,便出言安慰:“你三天急八回,着急有什么用?”

“我也不想着急,你出兵啊!虎符不是在你手里吗?”

“我们要等张文远来,先将他们的军队送到对岸去才行。”

“又不是没有桥,他们走桥不行吗?非要从平原郡进军?绕点路能把他们累死吗?我们是水军!那是战舰!不是货船!实在不行就让他们游过去,慢慢悠悠将战机都耽误了。”

“要不我拨你三千兵马,你去将乐安国拿下如何?”

“此言当真?”

“当真。”周瑜讪笑一声道,“拿下临济,斩了荀衍,我记你首功,去吧!”

一句话,甘宁立即哑火。

河北这边兵强马壮,又有庞大的水军,袁尚自然不敢有丝毫逾越。..

可是不逾越不代表不防备,荀衍大多时候就驻扎在河对岸,虽然没有水军,步卒防的却相当严实。

以甘宁的性格,多看他一眼他都要打将上去,何况袁尚还是敌人。

没有王弋的虎符调动不了水军,他就有事儿没事儿带着亲军过河溜达,几次被荀衍差点直接按死在对岸,就是不长记性。

周瑜也不是什么克制的人,起先还带着小股部队进行过几次还击,但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他和荀衍的胜败只有五五之数。

这样的对手肯定不能多次交锋,不然让对方摸清楚自己的习惯就不好了。

之后周瑜便不管甘宁了,反正对岸没什么高手,以甘宁的身手逃跑问题不是特别大。

如今周瑜一点儿也不着急,因为除了他,几乎没人明白王弋真正的意思。

这一次会议王弋说的话基本都是废话,用不着去思考,真正有用的其实是荀攸的话。

王弋指定他们攻打的那些郡县的命令都可以无视,最主要的是保证青州的完整性。

想要保持青州的完整并不容易,除了号称全能的右军,几乎没有任何一支进攻部队能够做到这一点。

太史慈的后军拥有强大的阵地战能力,可机动性跟普通步卒没什么区别,对交战的天气还有诸多要求。

张郃统帅的山地部队自然习惯山地作战,可是一旦遇到平原城池,他们的优势就会瞬间转换为劣势,脚程再快也跑不过战马,远程武器也比不过普通的弓箭。

周瑜自己的水军就更别提了,水军上岸就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攻城能力无限趋近于零,想要攻陷城池不用奇谋根本不可能。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王弋刻意希望兵种之间配合,但是没人注意到这里面的配合其实是有政治因素的。

如何让军团之间的配合成为纯粹的军事支援而不是个人交情,每一步都要慎重。

周瑜已经察觉随着六部完成,王弋手中掌控的权力越来越大,已经准备开始收拾手底下那些混乱的党派了。

军队是王弋震慑那些党派的手段,是王弋割去病灶的刀子,如果不想在割病灶的时候削到好肉,就要将刀子磨的锋利些。

这点其实并不难看出来,只是谁都没注意罢了。

按理说五军军务府才是主管军事的人,这次的战略安排却是由荀攸说的,显然越俎代庖了。

所以周瑜十分耐心地等待张辽过来,不结仇也不结缘,一切按照手续办事,他甚至都不准备见张辽一面。

至于后续如何完成战略他才不关心,之后他会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打,需要的时候互通战报并且请求协助就行了。

协助没到位失败了也没关系,留存文书清晰明了,跟不上他的进度又不是他的错,王弋是不会责怪他的。

周瑜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几天后张辽率军赶到,当周瑜得知张飞并不在军中后,真就只派了一员副将带着各种文书辅助张辽渡河,就连甘宁想要看热闹都没有被允许。

这倒是将张辽弄得很懵,周瑜在公函中的词语极尽客气,做事却公事公办,让他没弄明白周瑜是什么意思。

而且水军似乎很着急,将右军四万将士送到高唐后交接完就走了,连基本的客套都没有。

事实上水军还真是挺着急的,回到平原后连休息都没有,接上同僚奔着出海口就去了。

这便是周瑜的战略,什么北海郡,什么东莱国,他才不要打。

张辽选择了从高唐出兵,那他的目标一定是济南国,周瑜准备依靠水军灵活的优势先帮张辽在济南国站稳脚跟,然后一路向西去帮助太史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