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竞选(七)(2 / 2)

文明破晓 绯红之月 9683 字 9个月前

胡佛此时已经有了讨论具体问题的心情,他向选举负责人解释道。如果突然宣布有这么一单生意,也不可能立刻拉抬粮价。先把已经塞满了粮食的仓库买空,才能在宣布之后立刻让那些人有钱继续收购粮食。

现在的局面没有留给胡佛任何机会,这件事决不能办错。哪怕是晚几天公布,也不能出任何问题。

选举负责人还是不太明白到底怎么回事,但是他已经感觉胡佛本人再不是之前那个已经昏了头的总统。至少在胡佛身上,选举负责人看到了背水一战的决心。

“总统先生,我会立刻为您制定接下来的宣传方式。”选举负责人有些激动的说道。

等办公室内只剩下胡佛一人,胡佛叹息一声,仰面向天,喃喃的说道:“感谢您,我的上帝。至少您没有让我持续遭受惩罚。”

说完,胡佛闭上眼,继续默默地祈祷着。胡佛始终认为,此次经济危机对他来说是飞来横祸。这三年中,美国分析此次经济危机的文章汗牛充栋,普遍看法是,柯立芝时代的放纵政策导致了那些无良贪婪的资本家们恣意妄为,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不管是谁在台上都没办法阻止经济危机爆发。

而胡佛本人也已经用尽了他所能做到的一切来应对局面,并没有丝毫的懈怠。胡佛曾经绝望了,他认为自己会被命运不公正的降临在他头上的灾难打倒。但是命运在当下又给了胡佛一次机会,只要能重新拉动美国的农产品价格,农场就会再次需要大量人手。那些失业者们就会大量前往农场参加生产。农场最不缺的就是食物,随着城市里的失业者减少,加上中国从美国购买的大量工业设备,美国的局面就会好起来。现阶段,只要给胡佛一个机会,胡佛作为前商务部长,就能施展出种种手段。

随着胡佛的祈祷越来越虔诚,不知何时,他脸颊上已经挂了两道泪痕。

首发&:塔>-读小说

作为总统,胡佛未必不合格。作为商务部长,胡佛肯定是合格的。随着他的命令,美国的很多粮仓开始出现了联邦政府派来的购买者。到了现在的阶段,美国粮食价格已经创了新低,只有1929年10%的价格。

所以得知联邦政府派人来用合理的价格收购粮食,那些粮商们立刻急不可耐的把粮食卖出去。随之而来的是有些日子没见到的火车、汽船、卡车,将粮食运走。

对于遍地失业的美国来说,绝不缺乏搬运工。为了一点钱和粮食,搬运工们以惊人的效率完成了搬运。以至于当地的记者都被惊动了。等各地记者们赶到的时候,仓库里要么已经被搬运一空,或者正在被搬空。

各地报纸都把这新闻报道出来,而且有些精明的商人已经敏锐的嗅到了变化的味道,他们赶紧开始下乡补货。

过了一周,随着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消息快速发酵,很多主要城市的报纸都开始猜测,也许联邦政府已经找到了一个神秘的大买家。至于这个大卖家到底是谁,又能卖多少粮食,报界议论纷纷。但是胡佛总统这几年的声望太差了,那些失业的人们住在纸箱做成的临时棚子里,身上裹着旧报纸睡觉。所以纸壳房子被称为“胡佛屋”,旧报纸被称为“胡佛毯”。

突然说胡佛为美国农产品找到了大卖家,骂了胡佛两年的报界自己都不信。

但是到了第10天左右,华盛顿邮报突然发表了一篇文章。华盛顿邮报因为曾经帮着胡佛搞过不少危机公关,又此次失败,遭到了唾骂后也谨慎了许多。这篇文章非常保守的表示,近期中美之间貌似正在进行粮食销售的谈判,如果谈判成功的话,美国也许能够拿到2000万吨左右的粮食销售合同。

虽然大部分读者并不相信,甚至美国报界都不敢相信。但是坏消息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很多报纸哪怕是不相信,也开始转载这些消息。当然,也有些倾向于共和党的报纸接到了暗示,也开始转载这个消息。

很快,又有些报纸开始唱反调,他们例数胡佛在过去三年中的种种无能,嘲笑这些消息就是胡佛为了赢得大选制造的假消息。

美国民众对于胡佛早就失望了,看到这些消息后,觉得本该如此。便也认为这都是假消息。但是在此期间,政府正在不断地购买粮食,始终没有停歇地向港口运输。而且粮食价格也在实实在在的提升。随着仓库被搬空,联邦政府开始在报纸上宣布消息,让农场主们到指定的那些仓库区卖粮,价格虽然远比不上1929年,但粮食收购价格的确恢复到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虽然带着强烈的不安与不信,但是粮食不耐储存,尤其是粮仓里去年的存粮还没卖出去,今年的粮食已经要收获了。如果再不将粮食卖出去的话,新粮食连存储的地方都没有。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不少农场主开始卖粮。令他们讶异的是,联邦政府指定的收购点就在那些仓库里,现在仓库都已经空了,农场主们以相对合理的价格卖掉的粮食立刻送进仓库。而就在几个月前,农场主们不管怎么哀求,粮商都不再收粮。有些粮商还打开仓库,让农场主们亲眼看着那些堆积如山的粮食。

这下,先卖出去一批粮食的农场主们立刻开始行动起来,抓紧时间将自己的粮食先卖掉。消息如同野火般传播开来,各地的农场主们都被惊动了。大家都先去试试看。

各地报纸记者们采访完一眼看不到头的运量的马车,写报道的时候不免犯难。他们真的搞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果不是胡佛这个王八蛋总统找到了神秘的大卖家,那么这些粮食要卖给谁呢?

当各地报纸都开始打听起消息之时,白宫终于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大批记者站满了白宫的草坪,胡佛总统出现在记者们面前,讲道:“美国政府已经与中国政府签署了协议,在未来两年中,中国政府从美国购买2300万吨谷物。”.

此时每一个大一点的报社都派了至少两个人前来,听到这个消息,其中负责传递消息的立刻离开白宫前,另一个记者则想方设法希望能够得到向总统提问的机会。

作为前商务部长,胡佛对此可太熟悉了。他不断回答着记者们关于此次谈判的提问,回答的内容真实可靠,一些资历久的记者们发现,那个他们曾经熟悉的胡佛回来了。聪明、机智、冷静,而不是过去两年中那个越发神经质的总统。

在新一轮收割即将开始之前,这个消息转眼就传遍了美国,随之而来的是各个农场开始招人的消息。那些在农村有亲戚的失业者们开始成群结队地离开城市,而胡佛也下达了总统令,铁路向几个农业大州提供廉价甚至是免费的火车票,为回到农场工作的劳动者提供运输服务。

这个消息一出,美国上下都震动了。看来这件事是真的。

随着大量的失业者离开城市,华盛顿也变得安静了不少。随处可见的纸壳“胡佛屋”,以及遍地的旧报纸“胡佛毯”中再没有往日的动静。夏天的风吹过,一片片的垃圾堆中没了人声。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而夏天的风从麦克阿瑟军帽下的发梢,冒出汗的脸颊与脖颈处吹过,暖暖的,又有些凉快。麦克阿瑟抽完了一锅玉米烟斗的烟丝,他随口吐了口唾沫,低声骂道:“法克,最后还是要让老子背锅。”

虽然骂着,但是身为老美利坚正蓝旗出身的高级军官,麦克阿瑟也知道自己逃不了这个命运。他扭头看了看,身后的美利坚联邦军队的骑兵们骑在马上,手持棍棒,马刀都插在马鞍旁边。再转过身,骑兵后面是几辆坦克的身影。

再看向前方道路尽头,从6月17日就到华盛顿来讨薪的老兵们居住的“胡佛屋”影影绰绰。与那些流浪汉相比,老兵们的胡佛屋很规整,不愧是军人用纸壳搭建而成,透着军队该有的整齐。

麦克阿瑟叫过身边的副官,“你去再问他们一次,政府已经答应一定会按照法令支付退伍金,总统也已经答应给他们免费火车票。现在农村已经有工作了,他们是否愿意回去。”

副官还是有些不忍。他试探着问道:“上将,如果他们不肯的话,我该怎么回答?”

麦克阿瑟不快的看着副官,冷冷地答道:“如果他们不肯,你回来把消息告诉我!”

副官知道这次驱逐行动势在必行,最终也没敢多说,催动战马向着讨薪的美国老兵们居住的胡佛村而去。

马蹄踩着一张张报纸,发出混合着纸张哗哗声的动静,在空荡荡的街道上很明显。

麦克阿瑟又吐了一大口口水。虽然他也不想给自己的军旅生涯增加些不怎么道德的记录,但是身为陆军参谋长,四星上将。麦克阿瑟知道自己非得做这件事不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