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非洲真正的解放(七)(1 / 2)

文明破晓 绯红之月 11794 字 15天前

雷区的上空,战斗机呼啸着往来穿梭。比战斗机低一些的则是中英双方试图摧毁对方炮兵阵地的炮弹。

雷区内,中英步兵班排为单位互相厮杀。即便步兵班排战术是中国军队的看家本领,然而英国作为防守一方,掌握者很多优势。中国步兵并不知道英军的地雷埋设位置,只能掩护着工兵们排雷,使得作战效率大大降低。

奥巴马中士从未经历如此猛烈的战火,哪怕是围攻南非地区的大城市约翰内斯堡,也没有见识过这么激烈的炮击。

双方的炮兵根本就没有停下来轰击,硝烟与尘沙弥漫在空气中,形成了浓厚的烟尘。加上第11集团军发射了大量烟雾弹来掩护工兵们排雷,雷区内的可视范围相当有限。

最初,刚晋升中士的奥巴马在炮击中有些手脚发软。很快他就因为用力不足,让刚挖出来的地雷顺着手指滑落。在这一瞬,奥巴马突然恢复了之前的敏锐。他没有死命去抓地雷,而是先快速下蹲,趁势手指上挑。这个上挑缓冲了地雷下落的趋势,奥巴马松开手指,并且利用身体位置降低的高度差再次伸出双手,一屁股坐在沙地上的同时,险险将地雷再次捧在手中。

地雷没有炸,奥巴马中士觉得自己无法呼吸。却还是忍住窒息般的痛苦,将地雷轻轻放到沙地上。随即以横滚的方式进入一个凹坑。

躺在凹坑里好一阵,奥巴马才喘上来这口气。他从没想到死亡竟然距离自己这么近,痛苦的呼吸着空气,奥巴马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死了。

半分钟后,奥巴马还是爬起来走向那颗地雷。虽然身体过电一样。奥巴马还是继续开始排雷。

就在几个小时前,班长刘兆基牺牲了,副班长和其他战友也牺牲了。大家不是排雷的时候被炸死的,而是被英国突然进行的密集炮弹给炸死的。奥巴马之所以没死,是班长听到空气中的声音不对头,大喊一声:“全体卧倒!”同时,一把将身边的奥巴马推倒。

炮弹接连落下,奥巴马直觉的大地都在震动。尘沙飞扬,扑簌簌落在奥巴马身上,他就晕了过去。等过了好一阵,有人将奥巴马从几乎活埋了他的沙土下刨出来,奥巴马看到了方才战友们的位置有很多包裹着厚厚沙土的人类碎块。

奥巴马知道自己继续战斗下去的话很可能会死,不过他还是申请继续作战。奥巴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继续战斗下去,但他就是没办法不继续战斗。

最后,奥巴马给自己找了个理由。班长刘兆基上午对大家说,今天排雷完毕后,就可以到后方休息。今天还没过完,奥巴马为了能够到后方休息,他就得干完今天的工作。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奥巴马觉得自己恢复到之前那个灵巧的自己,却又不完全是。如果是以前的自己,不仅在排雷的时候很灵巧,在观察周围的时候也很灵巧。此时的自己却只想着排雷。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感觉安心。

奥巴马小的时候并不强壮,与周围的孩子们打闹的时候很吃亏。他的哥哥姐姐却都是街上的厉害孩子,看到奥巴马吃亏就会上来帮他。但是每次哥哥姐姐打赢了其他孩子,回家向父亲吹嘘的时候,父亲都会笑着称赞哥哥姐姐后,又板着脸训斥奥巴马,“你为什么要逃走?”

参军之后,穿着一身军装的奥巴马在父亲脸上看到欣慰,那是奥巴马从来没有得到过得神色。

在战场上,奥巴马好多次被枪炮声吓得顿足不前,甚至想后退。但是班长和周围的战友们却保护着奥巴马,带着他一起向前。

现在,班长和战友们都已经先去休息了,奥巴马平生第一次真的不想逃走。即便离开这里,也要在干完今天的工作之后。

接下来啊,奥巴马已经记不清楚周围发生了什么。他就是埋着头拼命排雷,在他身边不时有各种小部队与英军交战。那些小部队的战友们好像都会出现在奥巴马前面,奥巴马并不在意,只是继续埋头排雷。偶尔停下来,也是因为被烟雾呛得太狠,必须擦掉眼泪才能看清面前的沙地。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奥巴马已经无法在他面前找到地雷。原本出现在奥巴马身前身后的小部队却不知怎么汇聚起来,呐喊着从奥巴马身边快越过。

奥巴马此时听到了冲锋号的生意,他下意识的扛起手里的磁力探测器,想跟着大部队一起往前跑。却被人大喊着从后面抱住,将他强行往后抬。

在后面等待奥巴马的是连长,连长是个高大的山东汉子,据说还是何锐主席的老乡。连长看起来很兴奋,他上前猛拍奥巴马的肩头,大声喊道:“你小子也太勇了!”

奥巴马已经没办法分辨周围声音的意思,哪怕他好像明白了连长的话,却无法理解。等连长又喊了一阵,停下来后,奥巴马这才开口说道:“连长,没事的话,我还得去排雷。”

连长的神色看上去很古怪,他不再兴奋的大喊大叫,而愕然的问道:“你……是不是病了?”

奥巴马大概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连长是想把奥巴马赶出队伍。因为疲惫,奥巴马甚至没怎么生气。他试图解释,却不知道说什么。最后还是想起了之前的理由,“班长他们已经去休息了,我干完之后,也去休息。”

身材高大的连长愣了愣,老大的人突然哭了出来。奥巴马见自己将连长说哭了,心里面很过意不去,就想让连长明白,自己只是要去完成工作。只要完成了工作,他肯定要回去休息。班里的同志们好多次开奥巴马玩笑,说他睡着的时候跟猪一样,那怕是被抬走卖了都不知道。

奥巴马现在很想睡,只要干完了工作,他就要立刻躺下睡他个三天三夜。但工作就如那些该死的作业题一样烦人,怎么都干不完。现在不抓进做,干一晚上只怕也干不完。

没等奥巴马想出该怎么说,连长双手按在奥巴马肩头,正色说道:“奥巴马同志,我代表刘兆基同志告诉你,你的工作已经完成了。现在,你到后方休息吧?”

“真的么?”奥巴马不太敢相信。

“真的,我不骗你。”

连长的声音很温和,又充满了令奥巴马相信的坚定。奥巴马终于确定自己的工作已经完成,他眼前一黑,就失去了意识。

等奥巴马醒来,已经是1月5日。此时,他再次能够理解班长刘兆基以及全班的战友们都战死的事实,然后奥巴马就坐在床上发呆,每当心如刀绞的时候,他就哭。哭了几声,他就哭不出来,只能静静地坐在床上继续发呆。

1月6日,连长带着人把奥巴马从床上架起来,几个佩戴着复杂阶级章花纹的人出现在奥巴马面前。为首的那人将一枚勋章别在奥巴马胸前,安慰了几句之后就带着人离开了。

连长没有走,他坐在奥巴马身边,讲述起这是一枚中国的金星勋章,只有一等战功才能获得这样的勋章。而将这枚中国勋章授予世界人民解放军中的外国战士,更是极少见的。

虽然连长很想说的非常激动,但连长本人其实也没什么情绪。最后,连长对着一直沉默的奥巴马说道:“奥巴马同志,组织上交给你一个任务,你代表组织将你们班阵亡同志的遗物送会给他们的家属。你准备一下,今天晚上就跟着后勤的同志们回去,你先去把非洲同志们的遗物送给他们家属。之后,你去亚洲。”

奥巴马想到竟然要去见战友们的家人,一股恐惧感油然而生。他连忙摇头,拼命摇头,最后终于憋出一句话,“我不去。”

连长站起身,丢下一句“你是班里面唯一活着的人,你不去,谁去?”

说完,连长转身而去。奥巴马看着连长的背影,竟然从里面看出了在压力下逃走的样子。这种感觉,奥巴马又熟悉又陌生。

在第二次阿拉曼战役中,世界人民解放军中的特等功只有奥巴马中士一个人。在激烈的战斗中,奥巴马中士冒着英军的炮火,坚持在雷区排雷,开辟出一条400多米长的通道,让步兵从这条通道中冲入英军阵地,打开了胜利的大门。

这个消息在其他国家的委员中引发了激烈的反响。第11集团军采用正攻法,歼灭了阿拉曼的英意联军。这已经让其他部队感到了惊讶与莫名的情绪。

而立下大功的居然是一名黑人中士。战报中讲述,在远离大部队的情况下,奥巴马中士只与少数步兵班配合,前后顶住了几个排的英军。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奥巴马中士完全无视生死,以大无畏的精神镇定自若的在枪林弹雨中依旧快速排雷。

欧洲籍的委员们对于欧洲的黑人仆从军队并不陌生,那些黑人仆从军在战场上并不怯懦,会有少数黑人军官表现出惊人的勇气和忠诚。但是这些黑人都是军官,还不是技术兵种。在欧美军中,排雷工兵里面不招收黑人。因为黑人的技术不行,更无法忍受在炮火中时时刻刻的死亡威胁。这种时候,连白人官兵都扛不住,更别说黑人了。

“中国方面到底怎么找到这种黑人的?是不是他们把优秀的人员都扣下来留给自己了?”英国籍委员哈克有些气恼的说道。

其他委员没吭声,因为中国同志深入到非洲基层,掌握着大量第一手资料。那些优秀的黑人士兵肯定会被他们优先选拔。除非其他国家的志愿者们也和中国一样深入基层,否则中国必然会优先挑选最好的士兵。

最后,法国委员说道:“我们与中国同志进行人员交换吧。”

人员交换可以高效的提升部队人员素质,其他委员最终同意了这个建议。然而这个建议在全体委员会议上提出,遭到了中方委员的否定。

“义务兵和志愿兵不同。尤其是在面对非洲同志的时候,我们不能这么做。”中方委员解释道。

“在我们中国,凡是在激战中表现优秀的部队官兵,实际上执行的都是允许退役的政策。当然,我军也会询问那些服兵役的军人,期待他们主动选择成为志愿兵。但这我会尊重当事军人的选择,如果他们愿意退役,我们不会勉强。”

英国委员哈克当即反驳道:“中国人那么多,怎么可能缺士兵?”

中国委员立刻怼回去,“非洲人口这么多,也不缺义务军人。我必须强调,在新中国的文化中,从军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对于已经参加过激战的军人,必须给他们选择的权力!”

最初的时候,双方都只想进行讨论。但是讨论很快变成了争论,双方的情绪越来越激动。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同地区的文化相差很大。而且正如英国委员哈克所说,英国人口数量决定了英国不可能执行与中国相同的政策。更何况,大头兵在英国上层眼里就是消耗品,越是表现出色的军人就越有继续消耗他们的价值。不仅英国是这么做的,整个欧洲都一样。

只是争论太激烈,最终消息都传到了李润石这里。这种程度的问题就不用打搅何锐了,李润石很快召开了军委会议,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世界人民解放军当下的规模已经到了1200万之多,其中黑人官兵与工作人员数量达到了700万,除了中国之外的亚洲军人与工作人员370万,欧洲以及美洲的志愿者数量为130万。

我认为,现在阶段要制定统一的人员使用方案。如果以当下的情况发展下去,局面很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失控。”

军委成员们早就有些担心,此时既然认真讨论,就率直的问道:“欧洲志愿者们是不是有着过于强烈的种族主义情绪?”

李润石不想就此事进行讨论,因为只要讨论,就肯定会得出并不友好的结论。他当即答道:“欧洲志愿者们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们必然会带上成长时期形成的烙印。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在革命生活中扭转他们的看法。想达成这样的目的,只能通过制度。以世界人民解放军的成分,任何讨论都不可能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

听李润石是基于欧洲种族主义的基本理念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军委同志们并没有反驳。必须得说,世界人民解放军能够发展到现在的程度,已经超出了军委同志们两年前的想象。在两年前,世界人民解放军在军委看来不过是亚洲联军的另外一个称呼。同志们更不敢去相信,世界人民解放军竟然能够作为一支有能力单独作战的军队。

拿出了解决世界人民解放军的当下问题的决定后,李润石又讨论起北美战区最近的发展。虽然中国国防军总参谋部早就制定了解放北美的军事计划,不过那都是日常的工作。战争真正发展到了登陆北美的时候,同志们的想法都变化了好几次。

“当下美国西部的生产已经在我军的持续空袭下基本停顿,这导致了美军后勤供应的压力。所以当下的美军开始使用大量从德国直接搬过来的武器。我之前没想到,坚持英制单位的美国与坚持公制的德国在尺寸单位上引发了不少问题。”李润石为了缓和气氛,还开了个小玩笑。

不过军委同志们只是轻哼了一声,并没有跟进嘲讽。因为美国引进的都是德国在战争中有着很好实践的武器。譬如地雷。

由于德国提倡并且实践了装甲战争,导致地雷战的迅猛发展。除了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实验,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就研发出战争中最好的反坦克地雷,其中包括四款饼形地雷,一颗这种地雷就能摧毁一辆坦克,或粉碎坦克履带。许多这种型号的地雷都有整体防排装置或二次熔断器井,这大大增加了拆除炸弹引信的危险和问题。

北美的加拿大地区现在已经冰天雪地,美军后勤压力很大,导致美军开始大量使用地雷。这些该死的德国地雷能反坦克也能反步兵,北美战区投入的是中国国防军中精锐部队,精锐部队的受损引发的反响更激烈。

而且明年中国会发动规模更大的攻势,到时候英美联军肯定会使用更多防御的武器装备,导致中国国防军的损失大大提升。

想到这些,有同志气鼓鼓的提出了建议,“我们能不能调一些黑人部队到北美作战?”

这建议的心思太明显,军委同志们给了这位一顿白眼。

李润石却觉得思路大开,他说道:“我觉得这种做饭有可取之处。”

军委同志们都愣住了。打英美联军,用从非洲调来的黑人部队。这怎么想都很奇怪。

李润石继续说道:“美国白人军队中有着大量阅读障碍,……不,美国人的阅读障碍很普遍。我不认为黑人部队就会比一群连英文都搞不明白的白人军队差。”.雷区的上空,战斗机呼啸着往来穿梭。比战斗机低一些的则是中英双方试图摧毁对方炮兵阵地的炮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