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岁入万万两的南宋(2 / 2)

隆万之变 平行空间来客 9333 字 11个月前

魏广德只说银子,自然也是有原因的,一是希望将来裕王登基,看能不能涨涨薪水,他不在乎,可不代表其他人都这样,穷京官多了去了。

以后若是达成此愿,消息传出去,自己就会落下好大一个人情。

当然,他的目的还不止于此,不过却不能太过急切,还得看时机,最好话头由裕王挑起。

“从古至今,天下强兵都如此吗?”

裕王皱眉问道,他有些困惑了,这可不符合儒学思想啊,什么都是钱。

皇帝是用儒学做幌子,让天下百姓信奉,可现在的情况是百姓不信礼义廉耻忠孝,这怎么搞?

“臣不敢确定,但是想来大抵如此。”

魏广德答道。

“远的不说,就说前朝那支岳家军,金国都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岳家军战力怎么来的,还不是用钱堆起来的,丰厚的军饷赏赐......”

“宋皇怎么那么有钱?”

听到魏广德说岳家军,裕王一下子想到什么,急急追问道。

魏广德听到裕王的问题,稍微犹豫下才说道:“殿下,据我所查前朝文档,宋人重商,其巨大财政收入主要源自商税,约占总岁入七成。

如果浏览不正常,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退出阅读模式,可以使用书架,足迹等功能。

魏广德听到裕王的问题,稍微犹豫下才说道:“殿下,据我所查前朝文档,宋人重商,其巨大财政收入主要源自商税,约占总岁入七成。

靖康前,宋朝年入约七千万贯,之后岁入更是超万万贯,全靠商税支撑.....”

魏广德家里不经商,虽然和九江商户关系不错,但是他却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在砸那些商户的饭碗。

西方国家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大规模鼓励工商业发展,征收税金,也没见到商业受影响而萎缩的。

既然如此,只要商税不重的情况下,对商业其实不会有影响,而且收取商税,朝廷才可以以此为商业提供政策支持。

南宋时期财政收入为何比北宋还高,不就是鼓励商业,特别是不限制海商发展,大量商品被卖到西洋,当时的泉州和广州就是主要的通商港口。

听到魏广德报出七千万贯这个数字后,裕王眼睛开始发亮,而听到南宋万万贯岁入后直接就直了。

大明的岁入是多少,全部加一块折色也就是三千万两或者说三千万贯上下,靖康后的宋朝是什么情况,裕王当然很清楚,失去半壁江山,偏安一隅之地,居然由此巨额收入。

“我朝如何?”

裕王在激动过后很快就冷静下来,商税他知道,大明朝也有征收,但是显然没法和宋时比。…

万万贯,对应的就是有七千万贯商税,比现在大明全部岁入还多,但是大明的人口和土地却远超那时的宋朝。

“我朝立国之初,太祖定下三十税一,不过那会儿刚经历战火,百废待兴,百姓裹腹尚且艰难,商业凋零,所以就算定高税金也收不到税。

且太祖虽不看重商税,却还是通过地方的税课司和河泊所征收,对流通商品通过牙行垄断交易,征收税金,可见其实吧并未放弃商税这一块,只不过在当时的大环境下,确实收不到多少税银。”

“有道理,牙行、河泊所这些我知道。”

裕王点头道。

“现在课税偏少,应该不是征收少,这些年我大明商业繁华,就看那大运河上往来船只就可见一斑,每年钞关课税二十万两。”

稍微犹豫了片刻,魏广德才继续说道:“之所以税课不多,主要还是收上来的课税大多没有运入朝廷,而是入了各地藩王府库。”

“嗯?”

听到征收的银子进了藩王府,裕王登时脸色潮红,显然有些生气了。

魏广德见此马上解释道:“这些都是之前数代先皇颁旨赏赐的。”

说到这里,魏广德觉得还是说清楚有些比较好,干脆就用兴王府说事得了,于是他继续道:“弘治六年,当时孝宗弘治皇帝曾颁旨赐兴王安陆州境内河泊所课钞。”

听到魏广德说的这事儿,裕王脸色稍微舒缓一些,原来自家当年也赚了这些银子,那就不好说什么了。

魏广德说的兴王是谁?

还不就是他爷爷。

就在魏广德和裕王在王府里谈起宋朝税收的时候,在西苑永寿宫中,内阁两位大学士和礼部、户部尚书齐聚一堂,不过气氛显然并不欢快。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huanyuan. 换源,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内库乏钱,朕欲取云南新钱进用,何故如此艰难?”

嘉靖皇帝这会儿心情不好的很,朝廷没钱,他的内库现在也没钱,也是因为知道朝廷穷,所以他才要取用云南新钱,没想到却被户部尚书高耀给拦下来了,心情能好才怪。

“陛下,云南新钱早已有用途,是备京边俸银而非内藏,若陛下取用,京城官员们还可以忍忍,可边镇军饷如何办?”

高耀急忙站出来答道。

“挤一挤,凑一凑,总能想出办法来的。”

嘉靖皇帝答道,随即开口强硬道:“两京炤例发银二万两交工部铸造进用。”

“陛下......”

高耀急道,不过还没等他继续说下去,一旁的礼部尚书袁炜就站出来道:“高尚书,内库缺钱,户部还是应该首先保证内库用度的。”

高耀看到袁炜这时候插话,他一个礼部尚书,银子又不归他管,到时候各部要俸禄都找自己又不找他,这时候跳出来说风凉话,算什么意思?

如果浏览不正常,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退出阅读模式,可以使用书架,足迹等功能。

高耀看到袁炜这时候插话,他一个礼部尚书,银子又不归他管,到时候各部要俸禄都找自己又不找他,这时候跳出来说风凉话,算什么意思?

给皇帝递投名状吗?

当即就和袁炜争论起来,而严嵩和徐阶则站在一边冷眼旁观。

袁炜,他们自然不会不给面子,高耀那里,也不好说什么,毕竟握着钱袋子。

一个幸臣,一个权臣,皇帝不点名,他们也懒得插嘴。

袁炜和高耀在永寿宫里为了内库用钱之事吵了半天,不过最终嘉靖皇帝也没有松口,坚持送两万两银子入宫使用。

以前,遇到这样的事儿,都是由严嵩出面说和,现在这个角色变成了袁炜担当。

裕王府。

“就是说,如果我大明也开放泉州和广州两港,一年也会收到二百万贯钞银?”

这会儿,魏广德已经把他查到的南宋大概的海关收入说给裕王听。

南宋对商品出口按照十税一收取,按照文献记载海关年收入在二百万贯左右。

“当时的银法和现在互换的话,当在百万两以上。”

魏广德答道,“不过朝廷有市舶,所以收入会少很多,且还有牙行巧取豪夺、上下舞弊.....” 。。

本章完!

如果浏览不正常,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退出阅读模式,可以使用书架,足迹等功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