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第 140 章(2 / 2)

当然,椒房殿的两位要是知道刘启的心理活动,一定会摆手表示大可不必。

薄皇后在刘瑞出生后就已看清刘启的真面目和宫中女子的惨状,所以刘启不来她还乐得清闲。

至于刘瑞……

面对一个冷酷君王的最好方式就是当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把刘启看成爱甩锅的上司远比看成阿父要来得实在。所以只要刘启不学康熙去搞亲子内斗,或是纵容宫中女子压到薄皇后头上,刘瑞也都没啥意见。

反正以刘启的薄情程度,那些女子失宠也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刘瑞秉着后世女子的友爱精神,已经想着登基后把受过刘启宠幸又没生养的女子放出宫去,或是留其当个女史给薄皇后作伴。

至于刘启同不同意自己的小老婆被刘瑞改嫁……

MD,那时他都棺材钉死了,哪里管得了大肆改革的儿子。

刘瑞(懂王般的自信):Nobody knows 孝顺 than 。

“太子挑了这种女子,难道皇后不管?”刘启突然想到什么,借希望于老婆能让审美奇特的儿子回心转意。

密探也是老老实实地回答道:“皇后说跟太子生活的又不是她,管了也没用,还会惹得母子有隙。”

刘启闻言怒气冲冲道:“这是什么不负责任的阿母啊!儿子都成这副德行了,她也不管管。”

受不了的刘启起身在殿里走动,好几次都指着密探想说什么,但又鼓着腮帮咽下问责:“她就不怕如此厉害的女子夺权争利,压制太子。”

密探继续尽职尽责地回复道:“皇后说了,若是太子都压不住这等女子,她一庸懦的深宫妇人也做不了什么。难道陛下指望她有高后的能耐?”

薄皇后:认怂,躺平,不管这些杂七杂八的破事。

刘启:“……”他母婢的,皇后说的好有道理,他竟无言以对。

“滚滚滚……都是一群排不上用场的家伙。”烦到不行的刘启挥手不看密探的揶揄眼神。

当然,他也想过阻止这种不同凡响的女子入宫。

可是依照老刘家的尿性,他阻得了一时阻不了一世,而且还怕伤了太子,导致后者留下心理阴影,从而误了绵延子嗣的大事。

“算了,既然太子喜欢,皇后点头,那就让此女入宫吧!”纠结后的刘启还是认命地接受这个不同凡响的少女成为儿子的姬妾。

不过本着迟来的父爱也是父爱,他还是在密探离开后满脸扭曲地冲着宦官令吩咐道:“先前选的美女也都送去太子的北宫。朕就不信美人入怀,太子还能喜欢那个不像女人的女子。”

“诺。”宦官令只能祈祷太子不要拒了皇帝的好意,以免他成父子较真的牺牲品。

…………

蓝田县的卫家人在打扫完屋子后又去东九市买了些生活用品,然后询问少府是否有良田出售。

因为少府神早已荣退,而刘启一时半会儿间也找不到接替少府令的人选,所以让还算听话的桃侯顶上。

桃侯刘舍,背叛项羽的项襄之后,仅听出身就能明白此人受到阿父影响绝不是个堂堂正正的好人。但也因为他的出身,他对刘氏一族,尤其是皇帝那是忠心耿耿,其舔狗程度更甚御史大夫陶青,只是不如陶青的出身更为磊落,否则九卿早就有他一席之地。

刘舍当上少府令后习惯性地安插人手,然后想着如何摸些好处。

没办法,此时地少府还没将某些职能分化出去,所以仗着税收很多,盐铁之利而成捞油水的好去处。

虽然经刘启的整顿后有所缓解,可这水至清而无鱼,况且贪腐可是贯彻东西方的无解癌症,所以只要少府的官员不太过分,皇帝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刘舍深知让人效忠就得予以好处的道理,所以在新官上任后默许那些底层的官吏收受贿赂,吃点回扣。

卫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找上少府,被人用看猪肉的眼神打量一二。

已辞官的河东护军,而且还是平阳侯府的亲戚。

少府的低级官吏很快为其打上可以勒索的标签,随即露出虚情假意的笑容道:“公是来问蓝田县那儿可有空田?”

卫康能以黔首之身做到护军,然后娶了平阳侯府的远亲靠的自是灵巧的脑子与对人情世故的把握。

见到对方笑脸盈盈地说着为难之话,卫康也不含糊地递上铜钱,一副非常上道的模样:“吾也知道公的不易,所以这点小钱还请公为吾家奔波。”

少府的属官颠了下铜钱的重量,笑容不免淡了几分:“关中的田地一向抢手,即便是在蓝田县等偏僻郊县也从来不缺购买土地的人。”

“公既与平阳侯府有亲戚关系,吾自得为公去奔波,只是这时间上可能不太友好,您看是否等上几日。”

言下之意就是好处给的不太多,在家慢慢等消息吧!

卫康摸摸干瘪的衣兜,笑容不变道:“公这又是什么话。只是咱家刚到关中,很多事又没有着落,所以还望公等几日。待吾家安置后再请公去九市喝酒。”

“如此甚好。”少府的官员点了点头,满意地转身离去,徒留卫康带着来买饲料的郑青神色微冷,又向少府的其他官员打听一番才缓缓离去。

与此同时,只有卫康之妻坐镇的卫府门口迎来带着皇后赏赐的李三等人。

正与卫媪织布的卫康之妻曹细君闻言,还以为是宫里的使者找错人了,问了三遍才相信这是自己的运道,于是带着全家迎接宫里的使者,然后又让卫媪的长子卫少君去把不在家的卫穆儿给叫回来,顺带通知出门办事的夫君赶紧回来。

李三因为刘瑞和薄皇后的态度而对卫家非常客气,进屋等着兵荒马乱的卫家全员到齐,收拾齐整后才将太子相中卫家小娘子的消息告诉他们,然后奉上椒房殿的赏赐。

“李公,小女能得太子赏识自是卫家的福分,只是小女……”卫康看了眼人高马大的女儿,一切尽在不言而语之中:“是否是宫里的贵人认错了,把小女的侍女认成小女?”

如若这般,他便收卫媪的女儿为义女,省的人都接进宫了才发现找错了人,使得卫家承受太子的无名怒火。

李三露出安抚人心的笑容道:“卫大人放心,这选给太子的良家子都是经过调查的,自然不会找错了人。”

“太子中意的正是您的爱女,还请您让卫家小娘准备一二,择日搬入太子北宫。”

末了,李三还后退一步,衬出一旁的赵子鸢道:“这是皇后派来教导小娘的赵女史,不仅是北宫里老人,更是教过两位皇子和一位公主,由此可见太子与皇后对小娘的看中。”

听了这话,卫康才信自家女儿有此福气。

只是想想刘姓宗室的名声,以及女儿不同寻常的外貌,他又显得十分忧虑。

李三作为太子的心腹兼下任宦官令的有力竞争者,自然明白重臣宠妃对太子的影响,所以尽力搞好与未来国丈的关系道:“您放心,太子若是并不中意贵府小娘,也不会让咱们特意走一趟啊!”

言下之意就是太子没准就好这口,您的忧虑纯属多虑。

这话倒是说服了卫康,使其松开紧皱的眉头,勉强笑道:“承蒙李公教诲,还请李公不要推辞。”

说罢便给李三塞了一个锦囊。

这种赏钱可是必须收的,所以李三并不在意给了多少,而是让人赶紧递上椒房殿的赏赐:“皇后听说卫公一家刚到关中,所以赐下黄金一千来给小娘置装,还请小娘不要推辞。”

汉承秦制而有厚嫁之风,即便是从掖挺走上嫔妃之路的也会在发达后得到老家的补妆,借以拥有私人财物。

卫康与曹细君只有一女,家中的一切自是要由卫穆儿继承,所以在给女儿置装上也是非常舍得,并且动了从江淮招婿的念头。

如今看来,他给卫穆儿准备的东西还不如皇后随手赏下的贵重。

“难怪人人都想送女入宫,体验一把皇亲国戚的荣华富贵。”曹细君在李三走后感慨道:“只是穆儿进宫也不只要钱财傍身,还需几个伶俐的伺候。”

“不如把卫媪的两个女儿一并送去?还有卫媪的小儿子。”卫康说道:“卫媪的长子长女还得帮着咱家干活,替卫媪养老送终。让袭不了家产的少儿,子夫,以及郑青入宫也能挣个前程,然后由穆儿替其找个归宿。”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