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 第 265 章 诏书的内情大家都心里……(2 / 2)

更妙的是,窦婴只是太皇太后的堂侄,所以要是问责于他也能保下太皇太后的兄弟子侄。

这么看来,他那刻薄寡恩的阿父也是挺温柔的。

至少没拿太皇太后的亲兄弟和侄子开刀,也算是给窦家一个苟延残喘的机会——前提是窦婴没在刘瑞的刺激下继续发疯。

“先帝去了不到一年,朕还没有寻欢作乐的心情,更不会在百越未平,一堆破事的当下去学桀纣之行。”刘瑞答道:“朕不想谈清者自清的那套。朕只想问普天之下有哪个昏君像朕一样周围不是老妪就是黄门?普天之下有哪个昏君像朕一样宵衣旰食,没有一刻是放松的。”

说到这儿,刘瑞也是无比心累道:“朕曾听一智者说过清者看贤人,浊者看恶人。”

“不知在众人眼里,谁是浊者,谁是贤人。”

众人又不是傻子,立刻表示皇帝没错,纯粹是窦婴脑补多了,听风就是雨地给皇帝定罪。

而在他们忙不迭地指责窦婴时,刘瑞突然爆了个大雷,使其变得非常可笑:“不过你也没有全错。”

“因为朕确实有意让卫夫人替朕去闽越一趟。”刘瑞扫了眼在座的各位,恨铁不成钢道:“毕竟朕能信任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挑来挑去,竟然只有卫夫人值得信任。”

“值得托付某些要事。”

怎么说呢!刘瑞的回答出乎意料,但又没有脱离逻辑。

因为这时虽然常谈褒姒妲己,骊姬之乱,但也只是说说罢了,并未阻止女主摄政的风潮。

毕竟对皇帝而言,老婆只要没离谱到赵姬的份上,终归是要还政于少帝,否则就是谋朝篡位,天下人都可以诛之。

别看武则天称帝后被宋朝的文人骂了个狗血淋头,可是你看大怂的几百年里出了多少位摄政太后?

高端玩家刘娥姑且不谈。

之后的太后里也就一个小肚鸡肠又眼光奇差的向太后能反向证明太后摄政的缺点,其她人都资质还行,不说是有所成就吧!但也在赵光义的垃圾后代们的衬托下有点手腕,并且不缺大宋文人们最缺的骨气。

而在宋朝之后的明朝也是一边说着“后宫不得干政”,一面又出了马皇后,徐皇后,五福女人张皇后和垃圾孙后,之后还有万历他妈李太后和崇祯那个倒霉的嫂子。

清朝倒是把“后宫不得干政”的条例给落实到位了,结果他们开局是巅峰,结尾是巅峰。而且这巅峰二人一个是蒙古人,一个是死敌的后代,真可谓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以至于让学历史都得不得相信世间真有天命一说。

因此刘瑞说他有要事交给卫穆儿时众人的第一反应是:这确实也没什么问题。

毕竟这年头还真就讲究父子上阵,夫妻齐心。

想当年高后在时也没少给高祖打下手,而文景之治里薄姬,太皇太后,馆陶长公主出面斡旋的政治事件还少吗?

更别提在刘瑞登基后,信乡长公主和乌伤翁主干的事可比卫穆儿多多了。

众人都觉得很正常。

正常到他们脱离昏君妖妃的老套叙事后觉得刘瑞让卫穆儿干活真没问题。毕竟皇帝的社交圈就那么大,除非是特殊情况,否则不会对外人委以重任。

卫穆儿是无子的嫔妃,与皇帝的利益绑定仅次于薄太后,而且还没兄弟叔侄过来碍眼。

负责少府工匠调动与军资调动的石奋似乎已经想到什么,不免向傻眼的窦婴丢去一个同情的眼神。

可怜哪!

被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上。

既是不能公开的要事,那窦婴也不能主动去问,所以这一切的一起都只能是窦婴惹出的乌龙。

一场包含遗诏和对皇帝无端指控的乌龙。

“说了这么多,也该收拾这场闹剧了。”刘瑞对李说道:“宣廷尉与未央卫尉觐见。”

“诺。”李低头离开后刘瑞也放过在这儿充当背景的石奋,安排马车送其回家。

“廷尉来前咱们也能好好聊聊。”刘瑞邀请章武侯与窦彭祖出去走走,却把惹出这等乱子的窦婴留在宣室,等着廷尉过来拿人。

廷尉赵禹可是晁错一手提拔的,其出世风格与酷吏一般无二。

窦婴落到他的手里怕是难以善终。

不过对现在的窦家而言,即便是尽全家之力也保不住窦婴的性命——正如当年的薄姬无法保住亲弟弟的性命。

“朕不喜欢说废话,更不喜欢与聪明的蠢货说废话。”走出宣室的刘瑞居然感到如释重负。

当然,和他相比,窦家的两位真真正正的松了口气。

因为他们知道,皇帝还愿私下聊天就说明此事还有余地。

只是除了窦婴的命,他们还要付出什么,那就只有眼前的皇帝知道。

“诏书的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朕心里有数,你们的心里也有数。”刘瑞突然叹了口气,不知是假情假意还是真的为此头疼:“所以朕说魏其侯想效仿贾谊,但却比贾谊更鲁莽,更傲慢。”

“以至于让窦家替他分担后果。”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