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第 422 章(2 / 2)

大月氏还企图通过西域拿回祖传的草场。

面对这种突然变好的神赐局面,安息的米特里达梯一世真想当着刘瑞的面说声“谢谢”。

“闽中那儿有造船者吗?”刘瑞看向大汉的情报头子:“越人善水,总不能靠扑腾前往夷州之地吧!”

“善。”郑谨在汉匈停战后便转移重心,将北部的情报交由从长安市令“左迁”至车府令的张汤。

说是左迁也不准确。

车府令为六百秩的太仆属官,在品级上肯定不如千石的长安令,可天子脚下五品官。车府令所拥有的政治人脉与面圣的机会肯定多余长安市令。

说句难听的话,都到未央宫了,谁还会靠俸禄过活,所以这一千石到六百石的差距压根不是调动的重点。

重点是刘瑞没想安排法家的未来之星继承其在廷尉的衣钵,就此外包大汉的释法权。

这对想学黄老家的法家而言,无疑是致命一击,所以在被迁至可以频繁面圣的车府令后,张汤还是很高兴的。

硬要说有什么不满的,那便是车府令这官职因秦时一人蒙上阴影。

那人叫赵高。

《史记》将赵高称为中车府令是因赵高的内廷出身。秦汉时的宦官又称“中贵人”,“中大人”,所以为明赵高的出身,司马迁才称其担任“中车府令”。

事实证明恨比爱长远。

就像司马昭和秦桧能恶心后来的司马氏与秦氏,车府令这皇帝亲信的升迁跳板也因赵高蒙上阴影,变得让人接了有些不太高兴。

有人接手北边的情报工作,那郑谨的关注点自然转移到南边的诸国上:“自是有的,而且还十分结实。”

刘瑞还未去个这个公元前的□□,不过在地理上,这三加上广东都有“很少地震”的超强BUFF,但或许是抗地震力太强大了,所以被台风蹂躏得很厉害,几乎每年都要经历水漫膝盖的痛苦:“那里多雨,也不全是稻谷多熟的膏腴之地。”

“讨生活的哪有轻松的。”郑谨学着李三的样子开玩笑道:“黔首就算没读过书也懂得去盛地上的金沙,东瓯闽中要真是那富裕之地,也不会有楚人唱着《越人歌》了。”

把后世的江浙与这时的会稽郡与闽中郡划上等号是极不合适。过长的海岸线与台风让两地的农业价值大打折扣,所以才有开发盐道,养蚕种桑、建立港口的转型之策。

说到港口,刘瑞不仅看向浙江的另一邻居,传说中的兵家不争之地,AKA海外华人的最大供应商——福建(×),闽中郡(√)。

既然要建糖为锚点的外汇体系,那么为了掌控大局(拿捏巽伽王朝),肯定是得增加本地的糖产量,方便用“通货膨胀”压制对方。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