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王大海的感激(2 / 2)

“当家的,刚刚巴鲁军那个小战士跟我说,这些蜂窝煤我们可以自己制做,前几天咱们不是从村长那边拉过来一车煤嘛。

那个小同志说让我们用这些没做煤炭,方法都跟我说过了,还送给我一个工具,咱们明天就开始做吧,要不然这煤烧完了咱们恐怕又得麻烦把八路军了。”

王大海听到这话顿时眉头一皱,怒道:

“可不敢再麻烦八路军了,最近一段时间他们肯定也很困难,但还是给我们送来了棉衣,棉被,以前这种事情你敢想吗?

但现在他确实实时的发生了,还送给了我们一个煤炉子,咱们一家几口晚上都不会太冷。

明天咱们就开始做那个什么蜂窝煤,要是做的多的话就给八路军送过去,毕竟他们这个时候送东西过来,救了我们全家的命啊。”

王大海的老婆一听也对,甚至表示要送给八路军一些粮食和钱回报他们。

毕竟这大冬天的有钱,你说不定都买

不到东西,更别说八路军白送。

王大海也重重点了点头,随后对着自己的老婆说道:

“孩子他娘,今晚咱们就吃点热的吧,正好这个煤炉子能够把锅给烧热,不要再让孩子们吃冷的了,硬的把牙齿都磕掉了。”

“哎好!”

王大海的老婆欣然点头,她当然希望孩子们吃一点热的了。

与此同时,像王大海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八路军根据地的各个村子里面。

地方工作组的人和民兵虽然困难,但还是突破重重阻碍,把各种物资送到了他们手中。

教他们使用煤炉子,教他们制作蜂窝煤。

总之老百姓第一天晚上感受到蜂窝煤的作用以后,就感觉自己以后可能离不开这东西。

一方面能够取暖,另外一方面还能烧饭,甚至晚上的时候还能在上面烫一壶热水,早上起来就有热水喝,简直一举多得。

不过八路军也不是什么人,都送棉衣,棉被。

只有那些非常穷困的人才会收到棉衣,棉被,而且数量需要根据他们的困难程度来定。

至于那些不是很穷困的人家,那就送一些蜂窝煤。

有钱人家就更不用说了,八路军只教他们怎么制作蜂窝煤。

虽然这么做有点坏处,那就是会导致不患寡而患不均。

可是八路军也没办法,毕竟他们的物资也不是很多。

但即使是这样,附近的老百姓也很开心。

毕竟他们大多数人都收到了蜂窝煤,要是不够的话还可以去八路军那边拉,煤炭厂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开工。

羽绒服大部分都送到了平汉线以西的地区,那里才是最需要这种东西的。

不过刘军长比较聪明,为了节省材料,把什么破棉絮,碎布条都用上,而不是纯粹的羽绒服。

保暖效果虽然差了点,但是也勉强能够保持人不被冻死,而且羽绒服的数量

会更多。

连续半个月,八路军都在热火朝天的帮助老百姓,送温暖活动,一直在持续。

可是许静雯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统计,今年被冻死的老百姓高达600多人。

就这还是因为有一些地方没来得及统计,实际数量肯定会更多。

看到这些记录,许静雯有些悲伤的合上了自己的本子。

旁边有一个女同志,看到她这么悲伤,忍不住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道:

“许处长,你不要这么伤心了。今年还算好的,这么冷的天,只冻死了600多个人。

你知道去年吗?去年独立军还不是很强大,能照顾到的地方也不多,而且也没有今年这么冷。

可就是这样,也至少有两千人被冻死了。

今年在咱们的照顾下,只有这一些人被冻死了,已经算是很好的了。

更别说其中有一些人是因为没有熬到我们送东西过去。”

这个女同志是当地人,没读过什么书,但是,人比较聪明,所以专门被许静雯从妇救会提升上来的。

她特别的知道这附近的老百姓是什么状况?

八路军来和没来以前,完全是两个世界。

自从有了八路军,老百姓们的生活才算是变得好起来。

许静雯点了点头,虽然表面看上去不是很伤心了,但是心里头还是很沉重的。

国家遭遇危难,人民忍受着饥寒交迫,每天都有人在死去,她更加坚定了自己身为一个革命者该做什么。

那就是解放所有的劳苦大众,让他们都能过上好的生活。

就在这个时候,门忽然被推开,一股冷风吹了进来,许静雯眉头一皱,刚想看看是谁把门开的这么大,忽然就看到李阳不停的拍着身上的雪,还在地上狠狠地跳了几下,忍不住放松了严肃的神色。

“李阳,你怎么来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