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着急的粮商(1 / 2)

富商们看到唐初这么好说话,全都欣喜若狂。

他们立刻簇拥着他,来到越都城最豪华的开元大酒楼,要了最好的包厢,点了最好的酒菜,并客气的请他坐上座。

经过一番自我介绍,唐初得知眼前这帮衣着华丽的家伙,全都是‘江南商会’的重要成员。

一共八人,其中两个是越都本地人,另外六人则来自江南府其他城市。

虽然这帮人没说自己到底有多少家产,但是唐初从他们相互之间的称呼,便可以猜到都是些大商贾。

什么张百万啦,王满仓啦,李老财啦,赵金山啦……绰号虽然俗不可耐,但都透着浓浓的地主老财气息。

众人寒暄完毕,又聊了一会儿天气。

唐初看到暖场完毕,便主动问道:“诶,诸位今天去州衙门找姓海的,是所为何事啊?我看你们好像很不高兴的样子。”

为了表示跟富商们同一阵线,他故意在语气里展现对海忠立的不满。

“哎,别提了!我们可被姓海的坑苦啦!”

“这老小子太不近人情!平时他要修路造桥,让我们捐钱捐物,我们从来没有半点犹豫,但是到了关键时刻,他却断我们财路!”

“就是!简直就是恩将仇报!”

“没见过这么当官的,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

富商们正想着怎么转入正题,听到唐初主动开启话题,纷纷趁机大倒苦水。

“哦?他怎么断你们财路了?”唐初假装好奇的追问。

“唉!”商会会长张百万叹了口气,郑重其事的开始讲述起来:“事情是这样的,我们哥几个……”

这一讲,足足讲了一刻钟。

唐初仔细聆听完毕,终于明白了富商们去找海忠立的原因。

原来眼前这帮人,做的是粮食和丝绸的买卖。

他们每年从盛产粮食的江南府收购粮食,运到相邻的广山府进行售卖,然后用卖粮的银子采购广山府盛产的丝绸,再把丝绸销往全国各地。

每轮生意能赚多少,张百万没说,但唐初猜想肯定是个天文数字,否则也不用商会会长亲自出马,跑来越都求海忠立。

那江南商会的这帮富豪,为什么要去求海忠立呢?

答案也很简单!

因为就在两个月,海知州突然下令,严禁江南府的粮食外流!

而且他的做法也很绝,直接命人把守住越都城东的港口,一旦查到有人往船上大量装运粮食,全部没收!

由于陆地上运粮成本高昂,江南商会往广山府运粮,采用的都是海运的方式。

他们把从江南各地收购来的粮食,全部运到越都集中,然后在东门外面的码头装船,运到广山的福泉港之后,直接进行销售。

所以海忠立这一招,等于直接掐住了他们的脖子。

如今江南商会从各地收来的粮食,在越都城的仓库里堆成山,但却没办法运出去售卖,这就急坏张百万这帮人。

“哦……原来你们去找海忠立,是想让他给通行证啊?”唐初听完之后,恍然大悟道:“不过,这事儿也怪不了他吧!让南方各府囤粮,乃是朝廷下的命令,不光越都这么干,其他州县也在这么干啊。”

“百户大人,屯粮一事,不是有官仓嘛!”张百万一听,立刻辩解道:“现在越都的官仓,早就全部装满啦!可姓海的还不知足,居然把主意打到了我们头上!我们的粮食,可都是自己出钱从百姓那里收来的,他这么做毫无道理啊!”

可惜他虽然说得好听,但唐初却根本不信。

从百姓那里收来的?

真有那么正规?

恐怕不见得!

唐少侠想起之前茕县知县史易得曾说过,茕县的常平仓里,存粮只有三分之一都不到。

而那些少掉的粮食,都被官员们偷偷给卖了!

要知道,江南的老百姓目前并不缺粮。

那么问题来了。

贪官们把粮食卖给了谁?

眼前这帮人,估计脱不了干系……

他略一思忖,果断笑道:“粮食运不出去,就先不要运出去嘛!现在粮价一直在涨,你们把粮食放在手里,岂不比运去广山卖更赚?再说了,现在天下这么乱,丝绸生意肯定大不如前,你们为何死盯着它不放呢?”

“哎呀,祝百户,您有所不知啊!”张百万一听,立刻解释道:“我们存放粮食的仓库,都是临时的,不像官仓那样经过专门设计。粮食放在临时仓库里,每天虫啃鼠咬是小事,最怕的是现在江南天热多雨,容易发生霉变!一旦粮食发生霉变,就等于全部浪费了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