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文物回流急先锋——陈彦光(2 / 2)

他问张扬:“你知道大英博物馆的被盗文物吗?”

“知道啊,不过你说的是哪一次被盗?”

张扬记忆里,大英博物馆公开承认被盗就有7次。

最近一次发生在2023年,丢了2000多件文物。

虽然这个数量和博物馆800多万的馆藏相比,只是九牛一毛,但流入古董市场的话,还是很可观的。

毕竟那可都是真品。

难道陈彦光买到被盗文物了?

“不知道是哪一次的,不过卖家给我看了一下上面的标签,确实是博物馆藏品的标签,还有编号。”

“真的假的?有图吗?”

张扬听说有被盗文物的标签,第一反应是质疑。

藏品标签这件事,换成别的任何博物馆的馆藏都没问题。

唯独大英博物馆不一样。

他们800多万件馆藏,只有160万件登记在册。

所以发生盗窃案以后,博物馆方面往往连被盗文物的明细都拿不出来。

因为他们也只是核对了一下数量,并没有一一对应上。

“就是这个。”

陈彦光展示了一下所谓的标签,上面用英文写着“青铜镜,华夏汉代”。

还有一串疑似馆藏序号的阿拉伯数字。

“是真的吗?”陈彦光问张扬。

“我也不知道啊,不管是老九门还是搬山卸岭,都没去过英吉利啊。”

张扬也很疑惑,这标签不像是杜撰出来的。

难道真有被盗文物流出来,还让陈彦光遇上了?

这么巧,怎么这么像之前遇上的“文物大盗案”呐!

“这个卖家是谁?你们在哪里遇到的?”张扬打听道。

“当然是英吉利啊,就在伦敦的唐人街。”

“怎么碰上的?”

“文物店的老板介绍的,我问他有没有好东西,他给了我个联系方式。”

“你知道的,我们有特殊的渠道。”

张扬懂陈彦光的意思,所谓的渠道,其实是他们在海外的经销商。

天底下的古董生意都是一样的做法,想用仿品赚外国佬的钱,就得请他们本地人讲点故事,才好把东西卖出去。

听起来还挺可靠的。

“东西呢?实物的照片没有吗?”

“没呢,说要付定金才给看。”

“这标签没问题的话,东西我先买来看看,怎么样?”

陈彦光笑着告诉张扬他的计划:

“我都想好了,买回来直接送去你们博物馆。”

“你的心意我心领了,但是怎么过海关呢?”张扬提醒道。

按国际公约,发现被盗文物,是要归还给人家的。

万一对方拿出证据,说这铜镜是英国人早年从国内买的、捐给了博物馆,那就是正儿八经的贼赃。

“铜镜不行,瓷器可以吗?”

陈彦光以为问题出现在青铜器上,又展示了一张标签的照片。

上面写着“青花如意抱月瓶,华夏明代永乐年间”。

这个名字,张扬怎么看、怎么觉得熟悉。

他赶紧在网上搜了一下,一条新闻的内容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个瓶子,不是大英博物馆在展的文物吗?

假货?还是有内鬼?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